2014年11月18日上午,第十五次滇川黔桂彝文古籍协作会暨第十次全国彝学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西昌市邛海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四省区的部分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彝文古籍整理研究及彝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四川省彝学会名誉会长、中共四川省委原副书记、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冯元蔚,贵州省彝学会会长、滇川黔桂彝文古籍协作组副组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禄智明,省政府副省长曲木史哈,省政府资政张作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禄文斌,滇川黔桂彝文古籍协作组副组长、省政协原副主席史志义出席。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翟占一致辞。
凉山州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凉清,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铁,州政协主席邓显祥,州委副书记苏嘎尔布,全国政协常委、州决咨委主任阿什老轨,云南省彝学会会长、滇川黔桂彝文古籍协作组副组长、云南省民委原主任马立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彝学会会长王光荣出席。四川省彝学会执行会长、国家民委双语基地主任沙马拉毅主持。
本次会议由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组、四川省彝学学会主办,州人民政府承办,云南彝学学会、贵州彝学研究会、广西彝学学会、凉山州彝学学会协办,期间将举行彝文书法展、主题发言、大会交流、彝文古籍协作会,彝语术语标准化建设、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彝族语言文学、彝族古籍文献、彝族文化艺术、彝族历史宗教论坛等活动。
冯元蔚、禄文斌、马立三、王光荣分别代表川黔滇桂彝学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就弘扬与发展彝族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大力继承和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彝族民族文化事业。
曲木史哈在讲话中指出,彝学是研究彝族文化的一门学科,涉及彝族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科技教育、风俗习惯、古籍文献等。2011年彝学被教育部列入中国学科目录,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四川藏有彝文古籍文献约50万卷,凉山州人民政府组织编译出版《中国彝文典籍译丛》,第5辑荣获凉山州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多年来,四省区彝学会团结协作,完成了《中国彝族通史》,成立了“进一步规范完善彝文方案领导小组”,整理规范了通用规范彝文及其注音符号。希望四省区彝学学会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探索,多领域深入研究,多出精品力作;同心协力,加快推广普及通用规范彝文,努力转化彝学成果,加快彝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步伐;加快彝文古籍文献的抢救、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实现彝文古籍文献的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翟占一指出,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民族文化资源极具魅力。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健全彝语文工作机构和保障体系,加大彝文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中国彝文典籍译丛》《彝文典籍丛书》《彝历百科》等的编译整理出版工作,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探索“大凉山特色文化发展之路”,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州民族文化蓬勃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繁荣、民族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将依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彝族传统文化基地与阵地建设,加大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繁荣发展彝族民族文化事业,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大州向文化强州跨越,争当全国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
与会代表还前往邛海湿地保护区考察,代表们对凉山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赞赏,认为建设邛海湿地保护区是凉山州委、州政府坚持“生态立州”的具体体现,是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凉山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凉山州州领导王阿呷、达久木甲、海来木呷、熊自立、季晓静、蒋若枫、杨洪清,滇川黔桂4省区相关部门、各级彝学会、滇川黔桂彝文古籍协作会,北京、重庆、云南、广西等地的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参会论文作者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