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黔桂四省(区)彝学会会长、秘书长第一次联席会于2024年4月20-2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云南彝学会会长李国林、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成生、副会长钟仕民,贵州省彝学研究会会长安金黎、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平,广西彝学会会长罗乌支、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仕帅,四川省彝学会会长沙马拉毅、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华、副会长摩瑟磁火、副秘书长金骋等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四川省彝学学会召集,四川省彝学会会长沙马拉毅主持了联席会。会议主要围绕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协同建设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并达成了共识。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推进新时代彝学研究。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彝学研究,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以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已任,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共同举办庆祝建国 75 周年汉、彝书画摄影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会议决定四省(区)彝学会联合举办汉、彝文书法(绘画、摄影)艺术展,以展示彝区发展建设新面貌、新成就,共庆建国七十五周年。各省区要选送汉、彝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各15幅参展(即各省区45幅)。具体展览事宜及作品内容、作品规格的审定由云南彝学会负责。
三、实行三年一大祭的祖先祭典活动。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是彝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依据彝族“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的传统礼制,结合过去祭祀实践与当前现实需要会议倡导贵州六盘水、云南昭通和巍山等重要祭祀圣地每三年轮流组织举办一次涵盖四省(区)的大型祭祀活动,并以“希慕遮祭祀大典”“阿普笃慕祭祀大典”“南诏王祭祀大典”为名举办相关活动。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择举办相关的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成果展示、非遗展演、专项比赛等活动,以丰富活动内容,促进文化传承。一年一度的小型祭祀活动则由本地区或本省在各自范围内自行组织举行。
四、按照文字要规范,方言要保护的原则,努力推广普及国务院批准的规范彝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家庭、社会传承的不断弱化,现代彝文的传承、应用面临诸多困境。会议要求滇川黔桂四省(区)各级彝学会要进一步提高对彝文与彝文文献价值重要性的认识,站在保护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珍视传统彝文与彝文古籍,保护好、传承好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各地彝区要在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认真做好彝语、彝文的传承应用工作,积极推广使用国务院批准推行的现代彝文,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在重要会议和标志性、代表性场景中尽可能使用现代彝文,自觉为彝文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而努力。
五、加强彝文古籍研究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彝文文献保护、整理、研究工作。
被誉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彝文,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是彝族先民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彝文古籍文献保护传承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彝文古籍人才培养培训,进一步推进彝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翻译、研究以及信息化等工作,不能让彝文古籍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成“天书”;四省(区)彝学会要与相关研究机构协同攻关,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助手,拟订彝族古文字(传统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可行性方案,积极推进彝族古文字世界记忆遗产的申报工作。
六、四省(区)彝学会的彝学研究分工。
根据各省的情况,贵州彝学会以彝文古籍研究为重点,云南彝学会以彝族历史文化研究为重点,四川彝学会以现代彝语文的推广应用和研究为重点,广西彝学会以彝语文的推广普及为重点。
七、建立四省(区)彝学会联席会议机制。
组织开展跨省区彝学重要事项的交流与协作,是加强四省(区)彝学研究、交往交流与协同攻关,推动彝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联络和开展相关合作研究,会议决定今后将不定期召开四省(区)彝学会联席会议。第二次联席会在贵州举行。
本次会议还组织参观了西南民族大学云贵高原古籍文献馆、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议题广泛,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共识,是时隔十余年后四省(区)共商彝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今后跨省区彝学研究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