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奢香在教育上的贡献
作者 王玉清 2024-06-29
原出处:《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12期

摘要:元末明初,贵州水西地区彝族首领奢香,力推当时彝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取得了卓越成绩:她重视儒学教育,派儿子安的和其他土司子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专设贵州宣慰司儒学,用来培养乡土人士和发展传播中原儒家文化;用儒家文化创新和丰富彝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修建“龙场九驿”,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而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引进引发彝区百姓学习的热潮。在水西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奢香功不可没,她开创了毕节地区土司汉文化教育之先河。
关键词:奢香;汉文化;教育;传统民族教育

DSC_9292.jpg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女性政治家,奢香便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政治家,她以地区民族头领水西土司的身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的稳定,修建龙场九驿,北连四川,东接湖广,南通云南、广西,加以卫所设置,促进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在赫赫政治功绩的另一面,奢香力推当时彝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也取得了卓越成绩。奢香是一名不仅属于彝族更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女性。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奢香,彝名舍兹,元末明初人。洪武21年(1388年)至洪武29年(1396年),奢香担任贵州宣慰使之职,掌管当时水西地区的政事。水西是宋末元初以来对现今贵州省的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金沙县和毕节市、纳雍县、六盘水市水城县、六枝特区的部分地域的称呼,约占贵州总面积的1/5。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奢香之前,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状况

首先,在教育形式上,彝族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少数民族教育为主。由于彝族传统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他们的传统少数民族教育形式主要分为口碑教育和家庭教育、毕摩教育、家支教育等。这几种教育是根据教育的范围和性质内容进行划分归类的,其中,在一个家庭内部的教育主要是口碑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的教育,教育形式为做中学;范围扩大至家族的教育是家支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家法、家规教育和生产生活教育;毕摩教育的传教范围最狭窄,教育内容是彝族各类经书和种种宗教仪式。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因地域和居住环境的影响,彝族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环境闭塞,交通不畅,与外界存在着语言交流的障碍;在彝族内部,受彝族原始宗教观的影响,彝文使用与传播也呈现封闭和保守的状态:彝民内部形成了一种传统禁忌,就是认为彝族文字是有书神等神灵庇护的,随意将彝文放在野外等同于亵渎神灵,必遭遣报。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奢香当政后在教育上的举措

(一)重视儒学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奢香不仅派儿子安的到南京国子监去学习,还将教育范围扩大,督促其他土司子弟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史记明洪武“23年(1390年)五月己酉,香遣其子弟朝京师,因请入太学。上谕国子监官:‘善为训教,俾有成就,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奢香主动送儿子入朝学习儒家文化,此举符合当朝统治者急欲以儒家文化教化彝民,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朝廷的回应态度也很热忱。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奢香的带动和影响下,毗连的乌撒、乌蒙、芒布、永宁地区,各土司先后送子弟进京入学,一时之间,彝族土司内部掀起学习汉文化的热潮,儒学在彝族地区得到传播;在奢香的要求下,明王朝在宣慰司地专设贵州宣慰司儒学,用来培养乡土人士,发展传播中原儒家文化。洪武二十五年十月,贵州宣慰司开设儒学,设教授一员,圳导四员(《明太祖实录》卷222)。司学不仅是府、州、县、卫学校教学制的补充,而且亦是贵州民族教育正规化的重要开端。在司学的教育下,土司子弟茁壮成长,学有所成。司学生员多为土司子弟,且有优遇,廪膳供养,他们可从优进入国子监学习。奢香时期,各地土司子弟纷纷入学国子监学习,虽然直接目的是为统治者框定天下,规范人心,但却是贵州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开端。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创新和丰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奢香时期土司虽然大力办学,但教育范围主要还是土司子弟。对于大多数士民来说,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仍是教育主流。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父母对子女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社会流传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教化的修行、功德、利益,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教育形式。奢香时期,彝族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较之前有了丰富和进步。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奢香巧妙地将汉文化中的孝道故事加入融入到彝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观教育中。汉民族的二十四孝故事被大量翻译改写作五言体的彝文,作为彝族丧祭活动中《尼巧》《哭灵经》《细沓》等文献与仪式的补充,如《张礼与张孝》《凤凰记》、《西京记》《色特阿育》等;《色特阿育》的故事被尊为孝道的样板。汉族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的内容充实丰富了彝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教育所使用的文字上,奢香一方面促进汉文在民间的普及,另一方面加强对彝文的使用和传播,使彝族文字从神秘的只限布摩和少数贵族使用的范围中解放,扩大到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使用。首先在汉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上,奢香促进了辞书《华夷译语》的问世。《华夷译语》使用了彝汉文单词互译,可谓是最早的彝汉文互译,它的问世,促进了汉族与彝族间的民族交流;在彝文的使用上,奢香之前,彝文的传播,封闭和保守;奢香之后,不仅彝文出现在民间老百姓的记账、契约、书信往来等日常生活中,彝文古籍的也得到很好的整理。同各地彝区相比,今奢香故里的大方县,馆藏的彝文文献资源数量在全国排名是居于前列的。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掀起各行业学习职业技术的热潮

水西的经济基础,是以农业、牧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奢香时期,水西地区由于是山区,农业种植面对环境劣势,产能较低。奢香之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产的粮食品种,水西的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农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后期手工业的发展。水西漆器闻名遐迩,金银饰品、葛布、蜡染等的生产加工技艺均载入史册,这些发展都有赖于农业的发展。奢香在引进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方面,最大的举措是修建了“龙场九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龙场九驿”纵横贵州,连接湖南、四川、云南的东西、南北的两条道路,方便汉族移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的迁入,同时带来的还有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而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引进,引起彝区百姓学习的热潮,他们将这些先进技术和工具应用起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提高。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取得效果及对后世的影响

奢香之后,汉学教育得到重视和发展,虽然其受教育范围仅限于土司子弟,但也培养了一批深谙汉、彝文化的后备领导接班人。这批人中不乏优秀人士,在后来的彝汉民族冲突与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层人民虽然没有多少受汉学教育的权利,但是汉文化风潮仍然影响到了下层人民。彝、汉民族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趋势。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奢香之后,由于彝文使用的破冰,彝族文献的整理,彝族内部的传统文化学习也有了新载体和新工具,彝族的传统文化教育会更为活跃,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奢香之后,龙场九驿不仅为朝廷所喜,也为众多江南汉人所青睐,迁居水东的汉人增多,汉文化的传入与学习也成了一种必然。奢香在汉文化教育、汉文化引进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开创了毕节地区土司汉文化教育先河。4n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熊丽鹃.略论奢香夫人之精神[EB/OL].http://www.doc88.com/p-443541498357.html.
[2]诸换灿.王阳明贵州教育活动与西部开发[N].浙江省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2006(2).
[3]黄炯杰.奢香的历史贡献[J].贵州文史天地,1996(3).
[4]熊艳.毕节地区彝族土司时期教育述评[N].毕节学院经济管理系,2010(10).
[5]奚晓阳.《当代贵州》杂志文化专辑选编[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3:268.

课题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土司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JD083);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支持;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事务专项课题。
作者:王玉清(1983-),女,汉族,贵州师范学院,广西玉林博白县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原载:《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12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