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有福:重走二十八年前的田野调查之路
作者 师有福 2017-02-03
原出处:彝学研究网

再一次看果腊

按红河彝族文献省级项目抢救计划,2015年7月16日下午5:00到石屏民宗局。次日,在蒙蒙云雾中,驱车前往龙武白尺刀。大约9点钟,车子穿过大桥乡火龙果种植基地,蜿蜒爬行在山沟树林中。不一会儿,一个熟悉的山包、几间老旧的土基瓦屋映入我的眼帘,这不是1987年来过的果腊村么!越过一股小沟,我叫驾驶员停下,取出相机对准普大叔的老屋和村庄进行拍照。当年的普大叔有60开外,不知现在还健在否?没有时间去探视。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本文作者:师有福研究员

那年的秋天,一个黄昏时分的下午,太阳已经躲到西山树丛中忽隐忽现,我们从它克租到白尺刀,又来到了果腊。山高坡陡,林密刺深,麻蛇挡道、藤蔓缠身,肚子饿了吃几颗橄榄外加几口山沟水,到也爽快。来到普大叔的家,我叫普江不要先开口,由我用汉语对他说明来意,看他如何反应。几句话对答下来,普大叔的手一直在揉搓要腌制的酸菜,口头上介绍,这里到大桥乡走两个小时的路程,是可以赶到的。看他的情绪语调,明显不欢迎我们留下来。我便主动取来烟筒换好水,咕噜噜、咕噜噜吸了起来。并开始用尼苏话与他说说生产生活方面的内容,大叔抬起头来很客气地用彝族话问我们是哪个寨子的,普江开始与他搭话。这时,普大叔赶快跑去洗手,搬出草墩给我们。然后,手忙脚乱地去厨房煮饭、烧水。80年代,铜臭味还没有更多地影响山村,民族语言就是最好的介绍信。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稍后,我们看了他保存的一部彝族经书,与其他地方相同,也就没有更多的关于经书来历内容的问话。晚上8点多钟,他喊了侄子、朋友一起与我们吃饭,话很投机,酒酐耳热后话更多,又把他要留到过年的大红公鸡也宰了做宵夜饭。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次日,他的儿子叫上我们,和几个要好的年轻人喊上猎狗,扛着火药枪往鲁魁山方向进发。狩猎地点山高树密,原始乔木遮天蔽日,坡陡草滑,一不小心就滚下万丈深渊。在树林崖石间,跟随猎狗跑了三个多小时,才发现40多米高的大树上有一只黄毛大鼠抬着头、摇着尾巴,发出咕咕咕的吼声,周围的树林里顿时百鸟尖叫、噗嗤噗嗤飞向对面的鲁魁山上。普大叔的侄子扬起火药枪,“嗙”的一声,飞鼠张开四肢凶猛地向我们扑来。落地的空隙,我们躲在了大树杆下边,并用树枝在空中甩砸飞鼠。飞鼠被砸中了,气息奄奄地掉挂在刺棵上。我第一次见过这种大约3000多克重的大黄鼠,村里的人说,这是飞狐,在它发怒时用四肢利爪专门攻击人的下身,老人狩猎时用小蓑衣遮挡前边,防止被攻击。我这时才想起了“雪山飞狐”,的确凶猛无比。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惜,这次路过,从车窗往1987年狩猎的地方一望,只见紫茎泽兰和矮小的树丛,以及稀稀疏疏的尖刀草在微风中摇曳。昔日的生机荡然无存。朝鲁魁山看过去,近半个山已经削去,留下一层层汽车碾压的伤痕,把整个山变成了黯黑色,在浓雾笼罩下呻吟。据说是挖铁矿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海望村,转几道弯又爬上石岩头村的东山。雾已经飘上了山腰,露出这个山村的全部面貌。我们在水泥公路边寻找个最佳位置,又开始对这个静静的山村美景进行拍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guags3.jpg

红河州弥勒市高甸彝族阿哲文化生态旅游区

踏进白尺刀

乡村公路弯弯曲曲,山头浓雾悠悠缓缓,车子在山腰云雾中向上漂移着。到达山顶,一片灌木丛中忽隐忽现地出现一个绿色包裹的山包,我说白尺刀就在这个山背后了。果然,转了几道弯,看见一群山羊在悠闲地啃吃着地上的青草。在下去一段,联络员普老师已经在路口等候多时了。我们跟着他,顺着泥巴路进入到白尺刀。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尺刀,这个用彝族语叫“倍尺载”的椎梨树命名的寨子,1987年,我和普江从他克租来到这里,找龙毕摩了解彝族文献。龙毕摩是明朝崇祯年间率彝族土兵参加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队伍的人物,被授副总都督的龙在田后裔。当时,张献忠被围困后诈降于总兵熊灿,李自成化妆潜入张部,约好重新起事杀出重围。张按约定杀出龙在田等人的包围圈,与李自成会合。明军势危,即将溃败。后来,李自成终归失败,张献忠杀向四川,烧剑阁、屠成都、灭乐山,鬼哭狼嚎,惨不忍睹。因为此事,兵部尚书熊灿被崇祯皇帝下死牢,龙在田受牵连削职归故里,不久亡故。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进入龙毕摩的家,老家的土墙位置站着几头黄牛,扇着耳朵抬起头,从鼻孔吹出温柔的气,摇着尾巴表示欢迎我们的到来。显然,我们进去的这栋土木瓦房四合院是后来盖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进院子,老毕摩的儿子在正堂等着我们,他的女儿、孙女在厨房里忙着煮饭。我们说明来意后,老毕摩的儿子抱出经书和汉文地师使用的手抄本,龙在田用于号令兵士的螺蛳号也拿出来了。问及龙在田的指挥刀在什么地方?老人从房间里拿出一把被家人用来砍猪食的无梹刀,我仔细辨认,才看出来是1987年老毕摩视为宝物,并在楼上与螺蛳号一起供奉的那把指挥刀。又问到家谱,老先生说没有。后来,我在他拿出来的六部彝族经书中,逐一翻阅,从一本破旧的经书里看到“侯哎思妮载尼尼”(意思是“恵历<建水>万年青树叶茂茂”),再看几页,确实是家谱。普梅笑、张辉、李芸三个人在龙武镇那位同志的帮助下,快速拍照,我负责收集村庄环境。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毕摩的儿子名叫龙才发,属蛇的,今年75岁,他不懂彝族文字,寨子里的人也不懂了。只是作为祖先财产保存下来,确实可叹又可悲。1987年,我去他家时,老毕摩告诉我,龙李一家人,因为避乱世来白尺刀生息。家谱记录是李姓,其实为龙姓。以后要考证了。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isdd4.jpg

红河州弥勒市高甸彝族阿哲文化传习馆,历经多年建设,于2016年完成。

在龙武海拔最高的村委会吃饭

大概用了二个多小时,材料拍照完毕。告别毕摩的家人及亲友,我们在普梅笑表姐夫的带路下,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东北方向前进。转了一道大弯,又爬了一座松林覆盖的山,看见坡头甸大寨子。大约30多分钟车程,就到了梅笑表姐家的大门前。表姐满脸堆笑地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是中午1点半了,正堂里面,村委会的领导还等着我们一起开饭。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坡头甸属于龙武最高的一个彝族村委会,是村委会所在地,地势平缓,在彝族话中叫“甸”,平坝的意思。南面数公里内是大桥乡它克租村委会,87年我在那里下乡待过3、4天,参加了一场婚礼。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说,坡头甸的龙树最大,在龙树边,新平鲁魁山一目了然。每年祭龙时,所有龙武、哨冲、大桥彝族尼苏寨子祭祀完毕后,坡头甸才开祭。寨子后面的靠山叫祖先山,龙树林在村南,乔木争翠,生机盎然。酒席间,由于是彝族村落,感觉特别亲近,我安排给每人送了一本杨永明先生著的《张冲演义》。人热情,多年泡的拐枣包谷酒又醇香,加上表姐夫双双不停地敬酒,微微细雨逼得我们把桌子移到大门下,没过多久,豪迈高昂的酒歌把雨也吓跑了。酒酐耳热时分,我提出抓紧时间去考察一下龙树林,拍几张照片。殊不知,酒杯停下走出大门口,一股股浓雾有感应似的从鲁魁山方向压过来。霎时,坡头甸村南的龙树林被浓雾裹得严严实实,几秒钟之前还能隐隐约约见到的大树枝,也没了踪影。寨子也被浓雾笼罩着,10米开外难辨东西,车头的人看不清车尾巴的人。我跟表姐夫讲,以后再去了,他说明年祭龙节时候来。这样,匆匆忙忙离开了这个热情洒脱、又有几分神秘的地方。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午4点钟到龙武街上。1982年4、5月份,我参加在石屏召开的全州民委主任工作会议时,由于石屏对民族基动金用得好,解决了龙武饮水工程,会议安排来龙武参观考察,第一次进入龙武。龙武是石屏最高的乡镇,海拔1900多米,又是磨石沙土,气候凉爽,与我的寨子1886米海拔气候接近。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国及其以前,龙武是出了名的三不管地方。云南的龙武、杨武、易武三武是彝族地方,民风淳直,性格刚毅,以善武强悍著称。民国初年,龙武设立设治局,后改龙武县。解放初期仍设县,为二级县建制,后合并石屏县。这次到龙武,正直遇到街子天,赶街的人还没有散尽,穿着彝族尼苏服装的男女老少还在转悠,汉话、彝话在街子上交叉传过来,有浓厚的彝族特点。到了转弯处,见一个中年男子在地摊上卖着捆好的红里透黄的老树松明子,因可以入药,我便用8元钱卖了一捆带在车上。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红河州弥勒市高甸彝族阿哲文化传习馆内竖立的彝族人文始祖阿普笃慕的半身像

入峨山城

下龙武街子走朝北边的路,转了几道下坡的弯就到了大连庄,李财旺毕摩在寨门口等着我们了。我们一行人冒着浓雾和雨水,顺着大连河进入到峨山县城。下午5点多,到达民族局办公室,与他们一起交换材料,又留下一些我们认为可以留下的材料。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次日一大早醒来,只见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整个峨山城被一片雨雾遮盖。雨雾冲洗过的峨山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马路不算宽大、高楼没有摩天,但有几分彝族县城的特色。由于下雨,原计划去一下阿普笃慕文化广场,也放弃了。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红军长征经过凉山时,与彝族首领小叶丹他们宣传,以后彝族管理彝族,成立彝族自治政府。关于在云南成立自治区的问题,情况复杂。云南民族团结,唐朝时候,吐蕃、南诏与唐朝互相争雄,10多万兵葬身洱海地区,现在还留有万人冢;民国共38年,云南彝族当了省主席20多年,在民国乱世的各个省中,算是基本稳定。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10万虎狼之师在与云南接壤的老街、合江等地摩拳擦掌,想顺滇越铁路踏平昆明、直捣国民政府驻地重庆。1941年,由于卢汉率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回防滇南,驻扎红河、文山,日军的闪电突袭梦破灭。不得不绕道老挝、缅甸,钻过热带丛林从滇西攻入惠通桥,占领松山与国军对峙。到1944年日军被打败逃出云南为至,共占领两年多。这是中国战场上第一次将日军驱逐出境的战略性胜利。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初期,根据各方面的情况,中央决定云南不设立自治区,但享受自治区待遇。峨山于1951年成立峨山县彝族自治区,1952年成立弥勒县彝族自治区。峨山最早成立县级自治区,是有历史根源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出了一位驾飞机试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彝族杨国祥,在昆明空军副师长任上离休。60年代,两大阵营虎视眈眈,三大国家矛盾重重,被中央军委选中、周总理最后钦定,又要与家属亲友失联两三年,最后驾驶空军专用飞机试爆成功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是相当难得了,中国空军博物馆里面还有他的事迹介绍。还出了中国第一个省级女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英,李老于1948年参加工作,任过峨山第一届副县长。后随张冲入凉山参加民主改革,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离休,我去过她家2次。2001年在昆明海埂开会,70多岁的人了,喜欢下象棋,棋艺不低。跟她下棋,以防为主,常常出现平局。只不过棋子少着几颗,老人却显得特别高兴。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多年前,李某当县长的时候,主持搞阿普笃慕广场,召集专家论证方案。彝族内部文化思想认识阻力比较大。论证会开始,峨山方面首先介绍设想、创意后,交大家讨论。然后是省彝学会领导发言,我接着发言。我说阿普笃慕作为彝族直系始祖,不是唯一的祖先,但是与彝族关系密切;峨山现在计划搞阿普笃慕广场,我认为有条件、有历史根据。条件在于自治县,历史文化根据有两点:一是著名彝族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写过一本彝族历史的书,据他考证,阿普笃慕居住的岩洞在现在的易门县,易门与峨山临近,现在的行政区划不是过去的行政区划,阿普笃慕时代是没有明确的行政区划的;二是我们红河州的彝族文献明确记载,阿普笃慕生于猪年猪月猪日猪时,活了120岁,住在一个叫“嚜啊陆额克,梅妮陆租嫩”的崖洞,意思是“大天石悬房,圣名陆租嫩”,“陆租嫩”是红色石崖的意思,不是老虎山的意思。到底具体位置在哪里,需要考证。峨山有人类活动崖洞遗址,符合这个条件。至于说崖子的名称,经书上的名称与现在肯定会有变化。对于阿普笃慕,要从文化角度考虑、文化形象代表考虑,不要局限于考古。我同意支持搞起来,也有利于带动峨山旅游业的发展。会上,没有多少人提出意见,下午就去茶山考察活动了。后来,经过近2年的努力,终于开广了。邀请我,没有时间去。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跨进大连庄

离开峨山城,雨忽然下的小了。顺着大连河弯弯曲曲的水泥公路,车子慢腾腾地在山脚田边穿行。一路上,沟边的田里散发出稻花的芳香,沁人心脾。两边山上,松林茂密,白色雨雾慢悠悠地移动在山腰树林中,似乎山与云雾有难分难舍的和谐融洽。打开车窗,用尽儿时吃奶的力气,作一个深深的呼吸,清凉润肺,五脏六腑得到一次含负离子最纯最高的营养,头天因酒疲劳带来的困倦被一扫而光。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十分钟后,进入石屏地界。峨山地界上的民居,用一个中间有男女四弦舞、外圈配彝族花纹的圆形图案作标志,主图周围,顺着老式瓦屋墙体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代表了峨山彝族的标识图案。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屏地界的村庄,墙体一片洁白,除了大门用瓷砖镶砌而外,几乎没有其他图案衬托。这就是在民居艺术方面,地方管理者引导的差异性。但在这稻谷扬花、满山翠绿的季节里,白墙灰瓦配上田绿山青,鸭群戏水,小河流淌,一幅如诗如梦的桃花田园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转眼间,车子又钻进了大连庄。1987年,我和普江、王绍光从龙武走到大连庄。当时,马车路还没有通,大连庄人去峨山赶集而不来龙武。羊肠小道沿着河流沟壑歪歪扭扭,一不小心就滚下沟箐,扭脚伤腰的事会经常发生。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连庄,凭一个“庄”字,就是古代富户人家的山庄,据李财旺说,他们的李姓与李文学有关。李文学失败后,其李氏亲友辗转逃难于此,开辟了新的生活庄园。村子坐落在大连河东岸山脚平缓地带,靠东朝西,约200户人家。村后高山松林茂密,村北几棵老树,茎秆粗壮,枝叶繁茂。村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拴在竹竿上用来吓跑小鸟偷食谷子的草人、塑料,在田中随风摇晃着,似乎告诉着主人,他们是非常卖力而不计酬劳的服务者。村中央从南向北流淌着一股清水。中间有一块篮球场,把寨子分成老屋与新房,上边是老寨老屋,下边是新村新房。老寨老屋有些拥挤,过道米许,但也白亮干净整洁;新村新屋是最近盖的三层水泥浇灌钢筋房,舒适宽敞。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球场上亭了几辆微型车,一个收购何首乌的青年人,在地摊上用编织袋装着收购的药材。我一边跟他聊天一边俯下身,用手抓摸着,顺便拿起一坨半个拳头大的何首乌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同意送给我。他抬起头爽快地说,拿一个大一点的嘛,我说够了,可以配好几付药。大连庄的土壤是磨石沙土,黑红相间,保水量好。加上几乎没有污染,野生药材,我才拿了一个。彝医说,何首乌是人体清道夫,算是我得利,他也做了一桩好事。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雨梯拍摄家谱

离开大连庄约40分钟,爬了一道坡后来到一个寨子边,右转弯朝北走泥巴路,再顺着山弯左转,一个层层叠叠互相连接的土掌房村落映入眼帘,这就是雨梯。雨梯人的房屋座西朝东,背靠青山,面对梯田和苍松翠柏覆盖的大连河东山山梁。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财旺带领我们进入靠村口左侧、有家谱保存的一户人家,主人出门来迎接我们,几只狗也在大门两边,身子朝后倾,伸长脖子斜着头、摇着尾巴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一看大门门框上贴着黄纸汉字书写的丧联,这家人送老人归山的时间在一个星期左右,如果不是李财旺的徒弟,恐怕拍照材料的事就风吹泡影了。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进门,农家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厨房内锅铲与锅的混合搅菜摩擦声,唰唰唰地发出有节奏的脆响。几个老大妈围在院子外侧火塘边,悄声地用彝族话讲述她们内心的故事。从她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逝去的人是一个男性老者。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把包包水杯什么的都摆在椅子上,就爬上楼跨到大门上的土楼上,开始四周扫射整个寨子的建筑风格,用相机啪啪地拍照起来。雨梯人的房屋,多数是土掌房,少数正房为木质土墙瓦屋,属于老式尺寸结构,大概是老尺的一丈四六或一丈五六,看瓦房屋脊斜度,一丈六六的少数。靠寨子下边大路旁,有几户红砖木瓦结构,算是富裕户了。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家人姓邱,祖先从建水搬来,离开建水大约300多年。我们在的这户人家和北侧另一户人的房屋连在一起,属于老式的土墙木瓦结构六间大房子,20年前是比较富裕和睦团结的大家庭了,楼梯相通,土楼晒台共用。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屏彝族民居的结构艺术,比其他地方讲究。考虑到实用空间、上下左右卯榫阴阳结构、视角艺术美观、节约耐用保温通风等等,大门进去就是院子,洗漱加水循环来保持屋内的温度和适合人体需要的湿度。一般在院子下设一堵屏风墙,正堂不设门,与两边侧房的高度保持在三踩楼梯,约60厘米许。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房厦子两边有对应楼梯,踩板斜度、高度、宽度比例掌握的好,负重60公斤爬楼梯也方便。楼梯顶端与堆粮食的楼层和前边的晒台矮一个台阶,约15厘米。楼梯脚用厚10多厘米的半圆形石块垫铺,圆朝外,作上下脚踏使用。半圆形楼梯顺地面用錾子凿除内沿和厚度相等的5厘米许,形成下空的感觉,便于打扫卫生,干净整洁。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楼梯两边的柱子脚分为入土垫脚和灯笼垫脚,入土垫脚上部圆柱形,与木柱子大小相等,下部为斜扇形。灯笼垫脚石比较讲究,整体为上下部圆形,与木柱和入土垫脚石相连,中间四方形,高度占整个灯笼石高度的一半,上雕刻花草瑞兽,有些则雕有镂空圆石,意为富含珠宝。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子耕种的土地肥沃,牙干石鸡粪土,酥松不保水,但容易吸收庄稼所需要的阳光紫外线和肥料,夜晚会施放出对庄稼生长有利的有机化营养物。在这种土地上耕种除草,不费力气。但是,看房屋建筑、路道状况和现代农用机械化程度,村子的土地不宽敞,经济收入不高,属于彝族地区中下生活水平。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午12点左右,主人家招呼我们吃饭。在走访谈论中,了解到普氏家也有彝族文字家谱,这是意外收获。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询问与家谱有关的家族迁徙历史及其他内容。普梅笑和李芸先吃饱了,安排他们抓紧拍照资料。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邱氏家谱用棉质书写,装家谱的盒子取圆形的整筒红椿树掏空而成,盖子也是在原木上边抠下来的,形成一个整体的圆柱形家谱盒子。直径约24厘米、长46厘米,厚度在4厘米许。拍照完毕后去普氏家拍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家在村西头,新式砖木瓦房,询问中了解到,媳妇比他大一巴掌,按当地习俗是抱着特大金砖了。李财旺毕摩拿着两柱香,在主人的引领下上楼。家谱供奉在楼上正中靠墙位置,牌楼式木盒竖立在木板垫子上,盒内就装着家谱。只见李毕摩面对家谱弯下腰,双手持香上下晃动,作揖行礼,口中念念有词:“今年是吉年、今月是吉月、今天是吉日,上边大人知书者下来,拜访查看普氏祖先。麻烦你们各位祖先动身,多多包涵。索(吉利)!索!都里(出来)!都里!”。李财旺便抱着家谱下楼。拍摄完后,向主人逐页介绍家谱的内容。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午3点左右,邱、普两家的家谱拍照完成。我们送李财旺折回大连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bdwss6.jpg

红河州是彝语南部方言文化区的核心区域,民间流传着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亟待抢救和传承。

住在哨冲

离开大连河,颠簸了2个多小时,下午5点多来到梅笑大姐家的宾馆住下来。晚餐由普璋开老师安排在他家,吃饭时他把姑爷儿子叫来了,作为一餐团圆饭。按年龄他大我两轮24岁,属长辈,虚岁80有余。由于性格开朗,不沾烟酒,定时作息饮食,虽进入耄寿之年,但银髮闪闪、红光满面,目明耳聪、思维敏捷。走起路来步下生风,讲起快乐故事诙谐幽默,有时还经常插出几段年轻时候的花山鼓舞。退休后翻译了许多从澳大利亚等地转过来的彝族经书。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哨冲镇的原来驻地在老哨冲,现在的驻地是前几年才搬来的,也就是电影《花腰新娘》开机仪式前2、3年。这个寨子叫“莫其氐”,汉字“莫测甸”,彝族语音译,意思是“洗马塘”或“洗马坝”。传说,明朝崇祯年间都督龙在田在这里洗马而得名。普璋开带我考察过村东南山腰山洼处终年不会干的清水塘子,据说是龙在田洗过马的,所以水清澈透亮。村西北龙在田老婆的坟和村子老龙树也考察过,可惜坟上没有什么文字,难以确定。老龙树也被村民开荒砍除了。现在,每逢正月属鼠、牛日,与水瓜冲和磨善村的人在水瓜冲合祭。寨子的龙蛋则保存在村北一棵棠梨树下。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白母山的浓雾

7月19日早晨5点左右,天还没有亮,莫测甸村后就有人叫唤着去山上拾菌子,为了生活,山里人就是那么忙。约7点半,梅笑外甥带我们去街上一家牛肉餐馆吃早点。据说龙朋镇方向修路,在梅笑外甥的建议下,我们走落水洞转大桥方向。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路从哨冲村中央往东南方向爬,转了几道弯就进入松林茂密的山梁上。越往上爬,雾气越浓。约莫爬了30多分钟,车子才开始下山,梅笑说这是尼白木山,是石屏县有名的一座山。以前我在地图上查过,哨冲背后有白骨刀山,不知是否属于这架山梁。转转弯弯下了一段坡,浓雾少了,一只野鸡在公路边蹲着,全然不理会我们的到来。再下一段坡,看见烤烟地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采摘烟叶。突然,一只乌鸦从路边树林中飞起,朝左边的山包树林中钻进去。乌鸦对环境要求很高,对气味灵敏度超过了任何鸟类。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经书和民俗中,视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杀。小时候我老家村子四周,原始森林密密麻麻,集体的龙树林、山神庙林,一林接一林;张李普师王等家族神树,一片连一片。松树、栗树、野板栗树,竞争阳光,参天蔽日;鸡血藤、马尾藤、钻山虎,交叉缠绕,难以穿越。白天,老鹰、乌鸦轮流站在树梢守护着神林;夜晚,猫头鹰、林鸮,交替着发出让人胆战心惊的吼声。树林很高,老鹰站在松树或栗树树梢,辽宁生产和通海的火药枪是打不下来的。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鸦的鸣叫是分时间、场合的。有时候,特别是上午龙、蛇、马时辰和下午猴、鸡时辰,乌鸦在龙树林树梢上,头朝村内不断哀鸣时,外村的报丧队伍就会到来;头朝外,不停地在“夺哇!夺哇!”的哀鸣时,告诉村里人“去了、去了”,说是村里某人的灵魂已经去了,死人的事情就要发生。所以,彝族把乌鸦视为善良的神鸟,经书上记载,天神策耿纪把它封为报丧官。30多年没有见过乌鸦了,感觉到有点回归自然的心情。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转几道弯,下到他克亩村。大约20多分钟进入一个大寨子,看来是村委会驻地,应该是落水洞村了。落水洞村在一个小平坝,石灰岩红土壤,烤烟很好。顺落水洞村西北上山,走一段路,又进入浓雾围裹的山路。大桥河谷早雾升腾与尼白木山上沉降的水雾交相融汇,形成了一派水气十足的黑雾,有一段转弯的地方,能见度不足5米。雾浓黑路更窄,转弯大坡陡峭,车子只能牛壳螂缩着脚慢慢往下梭。由于能见度太低,视角受阻,心情郁闷感油然而生,车师傅性格又稳,出现了方向与速度的几句辩论。我说方向在你手中,道路你掌握,你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了嘛。但是看好路两边,一见着干巴菌就要停下来,以免错过机会。梅笑用尼苏话打了几句圆腔,大意是说,戳脚的路不能走,烫嘴的东西不能吃,路边的菌子不能捡。这到也符合彝族路不拾遗的传统美德。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说笑笑,总算也摸到了半山腰。只见一个有菌子棚、种着火龙果的村子,傲然稳座在25度坡的山梁上。在这里,可以俯视大桥河,平视保存传统武术的斐龙大村,一目了然。再往下,水泥公路在一个不大的小山梁上弯弯曲曲地下去,弯道与弯道之间,最短间隔只有6、70米,我还没有走过转弯这么多、这么陡的公路。走到中间,环视两边流淌着山沟水的深箐,才知道原来修弯道这么大的路是为了避开泥土酥松的水沟,少破坏水源植被。石屏人始终是文献名邦的人——聪明,我在红河《美丽家园》丛书上对石屏山水有两句话:“问道乾阳山,游水异龙湖。”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午11点左右到达县民宗局,稍作休息、喝点茶,就开始与普局长交换材料。他在龙武老家拍摄的家谱也被我们输在优盘上了。这次计划拍摄3份家谱,但多拍摄了一份,交换了一份,超额收获2份,共5份。也算是有历史缘分吧。因为彝族自古崇拜祖先,祖先也会关注后生。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收集的家谱,最早的是乾隆初年修订或重抄,之后依规矩时间,经过祭祀后按标准继续家谱登录。乾隆年间,帝宫组织编纂《四库全书》,民间修订家谱。追根溯源,都在探究中华文化之根。彝族按血缘家族,从洪水之前36代直到嘉庆或光绪年间,历史的这股纵向根脉清清楚楚,与其它民族交汇融合的真实情况明明白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辉映,生生繁盛——这就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经久不衰的文化根源所在。cG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edds7.jpg

彝族村寨的神虎石

​作者:师有福(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