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毕摩”法具与经书调查
作者 阿木以古 2021-06-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甘洛彝学

远古的时候,在彝族先民部落中,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力极其低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因而人们将生死病亡都归咎于各种妖魔鬼怪作祟所致。于是在社会分工中便产生了以“咒鬼”、“驱鬼”、“治病”为主要职业的“毕摩”及作毕习俗。
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ꀘꂾ(毕摩)”、“ꀘ(毕)”为念经消灾之意。“ꂾ(摩)”为长者之意。“毕摩”在彝语里还有经师、祭司之意。“毕摩”是彝族文明史的发明创造者和传承者。毕摩文化涵盖了人民的语言、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和礼仪等丰富的内容,是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传承彝文文字的先生。是彝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彝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科技、法规、礼仪、艺术、医学、丧葬、吉凶预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毕摩”不受任何地域或族群势力的限制,可四处行“毕”,其财产和人身安全不能受到侵犯。在彝族谚语中有“ꌅꇁꀘꀋꄓ”(兹拉毕阿德)的说法。意思是“土司来了毕摩也用不着起敬。”这充分说明了“毕摩”在彝族社会中的特殊地位。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及作毕习俗与彝族社会同时产生。从古至今,彝族“毕摩”世代相传,作毕习俗逐渐完整规范,延续不断。成为彝族群众生产、生活和意识形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毕摩”的职能是为本民族的生育、婚丧、疾病、节庆、修建、搬迁、出行、狩猎、播种、占卜、算命、安灵、送灵、禳灾、祈福、招魂、盟誓、神明裁判、作毕等进行法事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人们祈祷祭祀、除害消灾、确保平安。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毕摩”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毕摩”经书《 ꀙꀮ(毕补)》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ꀃꌋꂾꀊꆨ,远古的时候,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ꃴꄹꇰꀘ,天上迪迪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ꈌꐛꆪꀘ;地边吉勒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ꃻꊂꅉꁮꀘ,左为登补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ꑲꊂꅉꎸꀘ;右为登神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ꂿꃄ꒰ꋧꀘ,世间史兹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ꋧ꒰ꅊꀘ,史兹史德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ꏁꀊꑓꅪꀘ,史阿纽里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ꑓꅪꌺꊰꀘ;纽里十子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ꀗꍸꎹꀕꁵ,后传社社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ꎸꀕꌺꉆꀘ;社社八子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ꀗꍸꇰꀑꁵ,后传根俄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ꇰꀑꌺꈬꀘ;根俄九子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ꀗꍸꂿꃅꁴ,后传慕弥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ꂿꃅꌺꊰꀘ;慕弥十子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ꀗꍸꐈꀮꁴ,后传丘补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ꑍꊎꀘ,丘补二十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ꇁꆀꃅ,丘补送祖灵,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ꐈꀮꇁꃤꌬ。丘补始作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意为从丘补开始,便从事送祖灵作毕法事。该书对“毕摩”世家有这样的描述: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ꆈꌿꉐꉈꀘꏀꍗꀘ,昊天气三层黑毕史祖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ꆈꌿꐰꄜꀘꎔꃅꀘ,圣山气下方提毕乍穆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ꆺꃄꌙꀑꀋꌠꆿꋒꀘ,勒木所俄阿苏拉则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ꌩꑳꇓꈪꀊꈌꊈꉘꀘ,斯依尔姑阿克翁和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ꏸꍀꇓꃅꀋꈩꎰꊧꀘ,吉日尔母阿格所注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ꇮꈌꁧꑎꇌꊈꀈꋓꀘ,格克波里勒翁阿则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ꋪꀕꁍꃴꎔꀘꀉꒉꀘ,兹兹蒲乌渣毕阿依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ꑷꈯꈜꋓꑷꈯꎺꀮꀘ,依古甘则依古苏布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ꁮꇗꌿꆊꃄꌅꀋꉼꀘ,补尔如洛木子阿吼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ꏬꄧꃅꈯꀋꋩꁮꒀꀘ,久拖木古阿子布纽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ꏝꀊꇁꃅꐞꅪꄎꋩꀘ,日哈拉木吉里东子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ꁠꐥꇅꈪꒀ꒜ꀊꉘꀘ。巴久洛古约莫阿吼毕。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看来,“毕摩”作毕形成了与人类母系氏族附体,进入父系氏族的时代。是彝族原始宗教发生较完备时期的产物。“毕摩”的传承方式是世袭、世代相传、传男不传女。彝族从“黑毕史祖”(人类进入父系氏族时期)出现“毕”,到“阿苏拉则”(约在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对《毕摩经书》的收集、整理、规范和编纂,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毕阿苏拉则”是彝族赫赫有名的“毕摩宗师”,他的功绩在于对史前彝文文字和《毕摩经书》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归类、规范、统一和编纂成册。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资料显示,毕摩教产生的年代约在彝族“六祖”分之后的公元前4世纪后期。彝族古籍《西南彝志》记载:“六祖各家支,师由后兴起。”师就是作为教神职人员的毕摩。自此六祖各支的《谱牒志》中出现了众多的有名的君、臣、师(毕摩)结构的部落王国政权组织形式。《西南彝志》说:“一君来掌权,治地权利大。一臣来判断,说理很详尽。一师乍斋荐,祖根长宏伟。”毕摩教由此形成国家宗教和民族宗教,形成了彝族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普遍的宗教现象。毕摩文化的发明和传承,对维护彝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的法具:

①法帽。彝语称“ꎭꏪꆫꁯ (沙觉尔布)”,即毡毛斗笠,是“毕摩”举行作毕时与神灵交流的法帽。“毕摩”作毕时必须带上法帽,表明“毕摩”不是凡人,而是人与神灵对话的使者。法帽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细如马尾的金丝竹线编制成金钱花纹,层层叠叠,布满内层;外层由黑毡毛套在竹篾编制的斗笠上。毡毛中心向上突出一个高约15厘米、粗约10厘米的圆形帽顶,圆形帽顶上镶一个竹制的“菩萨筒”。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法扇。彝语称“   ꏿꈌ(切克)”。法扇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扇状,木柄夹之而成。在竹木上雕刻鹰、虎等图案,并髹以漆。作祭祖送灵时用,也可作驱鬼及其它仪式时用,法扇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神秘力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法签筒。彝称“   ꃵ꒨ (巫土)”。法签筒多数系柏木与樱木质,中空,一端有叉形尖,一端呈盖状,两端系以背带。内装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山顶的竹制法签。每签约20厘米,共39根。(签头削尖的代表雄性,签头削平代表雌性)装于签筒内,作毕时用于占卜。方法是将全部竹签随意分成三份,数每份单双数定吉凶,一般单数为吉,双数为凶。仪式中,毕摩用双手搓响竹签,以此起镇鬼赶鬼之功用。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法网。彝语称“ꉍꈄ (黑括)”。是用麻线或铜线现编制成的口袋,口袋尾端系有三个结,分别代表牛肾、羊肾、猪肾。用于装《毕摩经书》和法具。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⑤法圈。彝语称“ꃮꑌꎐ(乌里支)”或“ꇍꀮꎐ (能补支)”。用野猪牙和獐子牙等编制而成。据传此两物具有威吓魔鬼、驱鬼避邪之功效。因而威望较高的“毕摩”都会千方百计把野猪牙和獐子牙找齐,用布料把牙齿缝制成对。露出牙尖,悬挂于胸前,以示自己的威望和尊严。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⑥法爪。彝称“ꏬꑭ(觉西)”。即鹰爪。是毕摩的护法,也是毕摩神力的象征物。每当祭祖等重要的仪式活动开始。毕摩均将鹰爪挂在胸前或拖至腰际,也有系于法签筒尾部的。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⑦经书。彝称“ꄯꒉ꒰ꆱ(特依斯尔)”。俗称“老彝文”、“毕摩文”或“彝文典籍(彝经)”。是古代彝族社会的“百科全书”。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的“法具”是毕摩从事信仰活动的手段和根据。相传远古时代不用法具,不念经书,因而驱鬼鬼不走,祈福福不至,治病病不愈,直到丘补时代才有种种法具,毕摩于是法力增大,祛病驱鬼,招魂衲福无所不能。经书是毕摩做法的重要根据,诵经的程序,内容指导和规定仪式活动的展开和延伸。可以说仪式是在诵经中进行和完成的。毕摩除固定的法具外,还根据具体仪式的需要临时制法具。如神枝、法棍、树叶蓑衣、点畜棒、金银木屑等等。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除了能熟练运用法器、占卜、算命、口语表达和念诵经文等手段进行法事活动外,还必须会裁剪各种动物和各种形状的纸人;会绘制各种图案和画像;会编制捆扎各种动物造型,包括各种飞禽走兽形状的草偶;会排列和栽插各种作毕树陈;会塑捏各种泥人。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经书》:

⑴超度送灵类:主要用于为亡魂举行的超度送灵仪式。内容深奥、用词较古、理解难度很大。目前已掌握的经书有《安神经》、《防痢经》、《痢源经》、《祖莹祛秽经》、《索取活魂经》、《卸灵经》、《祛秽经》、《献药经》、《葬痢经》、《堵绝死神经》、《卸秽经》、《德诂除孽经》、《祛除业绩经》、《溯源经》、《献鸡经》、《献祭经》、《防癞经》、《凤凰经》、《稚牛经》、《盔甲经》、《献畜招魂经》、《祛污除秽经》、《卸魔经》、《卸摩副经》、《换星经》、《储灵经》、《源流经》、《阳刚经》、《禁刹经》、《顺位经》、《敛灵祛秽经》、《毕摩献祭经》、《献祭祛经》、《祝酒经》、《祈嗣经》、《婚媾经》、《胛卜除秽经》、《扭松毛经》、《禽神经》、《禽神享祭经》、《善神经》、《胛卜享祭经》、《神座献祭经》、《卸债经》、《胛卜经》、《寻求死因经》、《颂神经》、《了债洁净经》、《鸡卜经》、《卜筮祭荥经》、《祛秽祈福经》、《首祭经》、《祈福献祭经》、《绝魂归路经》、《启福经》、《寻寻经》、《劈孽经》、《起灵经》、《集魂经》、《调和族人经》、《锁灵路经》、《送灵献茶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⑵诅咒类型的经书有:《咒鬼经》、《迷鬼繁经》、《迷鬼简经》、《设迷经》、《撒迷经》、《围鬼繁经》、《驱除阴狗经》、《驱逐绝鬼经》、《悬崖神女经》、《驱逐猴痨经》、《吞食猴痨经》、《汉地猴痨经》、《清除猴痨经》、《驱痨经》、《食痨经》、《神牛经》、《驱山猛虎经》、《食邪经》、《天神调解经》、《佑神经》、《食人经》、《狐仙经》、《猛神经》、《阿堵惑鬼经》、《神鹿经》、《瓦散拉切经》、《赞颂瓦散经》、《俄迪宴客经》、《藏人驱鬼经》、《送禽神经》、《难字经》、《佑毕快神经》、《猛虎制敌经》、《招请神兵经》、《杉林岩神经》、《颂毕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⑶遣返咒语怨词类型的经书有:《遣返邪乱经》、《藏人谴咒经》、《遗债经》、《谴怨经》、《遣返咒怨经》、《掘魂经》、《杉林祛邪经》、《藏人祛邪经》、《祛除火祟经》、《椎牛谴咒经》、《牛魂谴咒经》等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⑷驱逐凶鬼类型的经书:《剿鬼经》、《择缚凶鬼经》、《遣送凶鬼经》、《阻绝凶鬼经》、《驮鬼经》、《除凶孽经》、《驱逐蛇域经》、《驱除凶杀经》、《河湖索魂经》、《崖中索魂经》、《请魂经》、《净魂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⑸祛污祛秽类的经书:《驱污经》、《祛秽经》、《洁净经》、《无秽经》、《除乱经》、《净身经》、《祓除鼠祟经》、《祛除虫秽经》、《羊群祓秽经》、《堵秽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⑹卸除伴生作祟类经书:《祛邪经》、《除邪经》、《祛祟经》、《驱逐绝鬼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⑺驱咒女妖类型经书:《驱咒女妖经》、《妖魂引路经》、《女儿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⑻祈嗣求子类型经书:《还债祈嗣经》、《祛邪求子经》、《调合运禄经》、《调合运气经》、《制刹孽运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⑼招魂赎魂魄类型经书:《赎魂经》、《汉地赎魂经》、《挽魂挣魄经》、《游魂经》、《赎取育魂经》、《夺魂经》、《岁离月附经》、《延寿经》、《续咒经》、《替身经》、《弃旧纳新经》、《挽魂经》、《寻魂经》、《拯救运禄经》、《福寿经》、《堵馋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⑽安神祛邪类型经书:《卸除疼痛经》、《引神经》、《谴邪经》、《除邪经》、《祛风湿经》、《防箭经》、《引风雹经》、《防雹经》、《阻隔经》、《择定神牛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⑾盟誓神判类型经书:《遣返诅盟经》、《吞线引血经》、《防范诅盟经》、《诅咒经》、《防蛇经》12卸除疯魔癫邪类型经书:《驱风经》、《驱逐经》、《疯狗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⑿驱逐癞病类型经书:《谴癞经》、《祓癞经》、《引癞经》、《祛除癞根经》、《蒸癞经》、《田园蒸癞经》、《驱逐麻风经》、《藏人驱癞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⒀祭毕摩苏尼神类型经书:《祭神刹邪经》、《净毕身经》、《祭巫经》、《刹邪经》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⒁无固定专用类型经书:《解迷经》、《致迷快神经》、《遣返迷惑鬼经》、《邪逐邪善经》、《襁褓卸邪经》、《偿还孽债经》、《葬孽经》、《幼仔除经》、《驱病经》、《咒词经》、《蒸治疗法咒》、《喷火咒》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进行法事活动即“毕”,根据规模的大小,内容的多少。一般的靠口语了事,较为复杂的靠念诵经文。“毕摩”口经共有124首,至于《经书》据不完全统计,仅凉山地区就有500余卷。一般“毕摩”必须熟练掌握的经文有:《算命经》公母各一卷、《断口嘴经》三卷、《招魂经》三卷、《祛各类风湿病经》三卷、《祛猴病经》一卷、《咒经》十卷、《送祖灵经》三十二卷。“毕摩”学习经文必须以童年开始,学到老,用到老。“毕”到老,即使能坚持学到老,能够精通全部经文者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见,“毕摩”经文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茫茫沧海,是一座高耸入云的神秘山峰。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以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极“左”倾思想路线的严重影响,无数“毕摩”被当成批斗对象,受到残酷迫害。许多“毕摩”珍贵经文被当成“四旧”抄光、烧光。党的十一届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信仰重新得到了尊重。“毕摩”文化获得了新生,“毕摩”文化的研究被提上了各级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议事日程,挖掘,抢救,整理“毕摩”经文仍然是当务之急。Q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凉山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