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非遗传承人:长春消夏旅游美食节上“亮绝活”
作者 袁蕾 2017-09-18
原出处:凉山日报

mmexport1504679314532
彝族银器制作传承人曲木克底。j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新闻网讯 彝族银饰手工技艺制作、口弦表演、月琴弹奏……近日,“2017年长春消夏旅游美食节暨四川名优特产展销周”在吉林长春举行,3名越西非遗传承人纷纷“亮出绝活”,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支受邀参加活动演出的少数民族代表队,越西县亮出了自己的文化底气,让更多的长春市民了解了文昌文化、非遗文化。

  越西非遗在博览会上大放异彩,缘于近年来,越西县对非遗工作的重视,仅2017年正申报的州级非遗保护项目就有5项。截止目前,越西县共申报成功省级项目名录5项;州级项目名录11项;县级项目名录20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州级传承人11名。

  曲木克底:精雕细琢银饰之美

  一声声清脆的“哐当”声中,手中的银线被敲打成了一件件精致的配饰,而娴熟的技艺更是赢得了一项项荣誉:1983年,曲木克底的银饰作品在北京民族工艺品展销时获得二等奖;2011年,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四川省文化品牌发展促进会授予“彝族银器制作优秀传承人”荣誉称号。

  曲木克底出生于在一个银匠世家,从小就跟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学习彝族银饰手工技艺,师从吉波俄尔支系的银匠。
  
  银光闪闪的彝族银饰不仅瑰丽多彩,且极具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代代相传的彝族银匠,传承着本民族文化。曲木克底不仅自己制作各种精美的彝族银饰,还不忘民族技艺的传承,广收学徒,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银匠艺人。带动了当地居民从事银饰制作,从而脱贫致富,实现民间手工技艺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孙织哈:月琴奏出凉山旋律

  蓝天白云下,大人们坐在绿草茵茵高山上,孩子在山边伴着羊群,多么自由自在,这就是孙织哈弹奏的第一首月琴曲《黑嫫布喔尼、嘿日布西觉》里描绘的美好画面。

  1958年出生于越西县板桥乡的孙织哈,受爷爷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月琴,但是由于当时生活艰难,直到19岁才有机会开始接触月琴,不识五线谱的他全凭自己勤奋学会了月琴、葫芦丝和口弦。

  “我喜爱月琴,因为月琴是彝族传统乐器中的典型代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保护者和传承者, 将积极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月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乐器。”

  目前,孙织哈正在申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琴传承人,同时,为了能让月琴这种传统乐器让更多人知道,并传承下去,孙织哈应聘到贡莫乡中心校当了一名专业月琴教师。

  通过不懈努力,孙织哈弹奏的月琴曲已经走出山沟,他曾多次参加越西县春节、火把节、彝族年、文化下乡等文艺汇演;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乐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参加过凉山州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演出,2015年还参加了全州彝学会乐器演奏。

  海来比比莫:口弦弹拨彝乡风情

  海来比比莫说:“每当思念亲人、惦念友人、怀念故乡时,都要用弹拨口弦来寻找安慰。”

  生于1953年的海来比比莫出,15岁时跟随母亲学习口弦。

  1981年,越西组织了民乐比赛,她的口弦弹奏获得了第一名;1986年,海来比比莫去州上参加少数民族民歌民乐群众汇演,获得第一名;2008年,已经54岁的她,再一次获得第一名。

  2010年6月8日,她被凉山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代表性传承人,随后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代表性传承人。(记者 袁蕾 )j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