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新鲜出炉 彝族服饰炫光彩
2012年12月13日,四川省文化厅在眉山市成功召开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总结暨生产性保护工作交流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四川省彝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四川省青神竹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川省藏族编织、挑花刺绣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7个保护基地荣耀上榜,获得殊荣。彝族服饰传承人,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负责人贾巴子者身着一身漂亮的彝族服饰从省文化厅郑晓幸厅长手中接过金光灿灿的牌扁。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引导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方法,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2]4号)和相关文件精神,四川启动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各市(州)、县文化局根据《四川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川文办发〔2012〕142号)要求,通过自愿申报、自下而上的方式,经在反复审查、遴选、论证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上报省文化厅。省文化厅相关部门根据申报程序要求,组织省级非遗专家对全省各地推荐的32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进行评审,最后认定7个单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并在丰富滋养人们精神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这一理念倡导的是积极性保护,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尽管在全国刚开始兴起,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文化部开展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评选活动,包括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河北衡水衡水内画、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等涉及41个项目企业或单位,39项国家级名录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评选,旨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资料链接:
基地名称:四川省彝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基地责任单位: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
非遗项目名称:彝族服饰(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
国家级或省级:省级
基地所在地:凉山州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