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牟定腊湾“玛咕舞”:彝族民族文化“活化石”
作者 牟定县融媒体中心 2023-02-27
原出处:国际在线

在云南省楚雄牟定县凤屯镇,有个名叫腊湾的彝族村,它是一个古老、神奇、神秘和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有一种最原始、最古朴的原生态民族舞种——“玛咕舞”,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如今濒临灭绝的舞种之一,被称为“人类古老舞蹈的活化石”。 
o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老人领跳“玛咕舞”

“玛咕”翻译成汉语是“老人”的意思,腊湾“玛咕舞”,汉语意为“老人跳的舞”,所以当地也称“老人舞”。据史料记载,该舞种起源于古代毕摩舞蹈降豹救人的传说,后经腊湾彝民整理编导、创作传承而保留了下来。o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玛咕舞”在当地彝族村民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在吉庆礼仪和村民喜事场合上才能看得到它的舞姿。在腊湾,一辈辈流传下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每逢喜事或过年过节,必须先由老人领跳三曲“玛咕舞”后,年轻的彝族姑娘小伙才可能加入唱跳群体,跳完“老人舞”,年轻人才能再跳“左脚舞”,畅快狂欢直至通宵达旦,成为彝族男女尊敬长辈的典型缩影。o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腊湾“玛咕舞”伴奏乐器“三胡”

完整的“玛咕舞”共分为24跺脚,从开场舞“乌扎若”开始,依次为“若扎若”“齐扎若”“采扎若”“提扎若”“玛扎若”(本部分为彝族话的汉语读音)等,跳至24跺脚结束后收场,层次清晰,相互连接,承上启下,层出不穷。有学者认为,24跺脚代表了二十四节气,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些动作姿态透露着彝族先祖祭祀的影子。o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玛咕舞”在牟定县城表演

“玛咕舞”以三胡伴奏,“左脚舞”用月琴领跳。在腊湾,只有等“玛咕舞”跳过之后,彝族“左脚舞”才能开始,称为“三胡声不停,月琴声不响”。老人没有上场,年轻人不敢开跳。“玛咕舞”一般由40岁以上人员参加,其中60岁左右的老年人尤其喜欢,舞蹈音乐由男人弹奏三胡伴奏为主,通过子弦、中弦和老弦的交替配合,弹奏出凄婉悠远的声音,舞者一个个舞步轻缓,神情优雅。o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腊湾村群众在村里跳“玛咕舞”

近年来,牟定县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让“玛咕舞”弘扬传承下去。牟定县文化旅游局每年都会定期组织腊湾村群众进行培训,在各自然村中挑选有一定基础的舞蹈苗子进行重点教学。腊湾村成立起了“玛咕舞”艺术团,目前已有队员40多人。随着传承保护力度加大,腊湾村“玛咕舞”已经开始走出大山,逐渐被周边州市的更多民族群众所熟知。(文/图 牟定县融媒体中心)o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楚雄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