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武定彝族的传统蹀脚舞
作者 ​阿叫拉诺 2021-11-05
原出处:彝新网

彝族蹀脚舞是云南昆明禄劝、楚雄武定民间十分流行的自娱性集体舞,以竹笛音乐为伴奏,舞蹈以脚的动作为主要动律,即以脚跺地和舞者相互斗脚,故此得名。
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蹀脚舞是罗婺地禄劝、武定讨亲嫁娶、逢年过节等喜庆场合必不可少的主要娱乐活动。在民间,只要笛子一响,无须召唤,人们就会随之起舞,舞者不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在民族村寨,不管谁家操办喜事,本村以及邻近村寨的人,到了晚上就会不请自来,汇聚到一起,放歌起舞,为之助兴。当笛子师傅吹奏蹀脚舞曲时,人们毫不拘束地上场舞起来。参舞者有小至七八岁的儿童,老到年逾花甲的长者,有的年轻父母甚至背着小孩上场,到了这种场合,真可谓“笛子响,脚板痒”。几遍音乐之后,好客的主人会将自制米白酒和小锅酒斟来敬客人,酒过几巡,人们随着清脆的竹笛声,在朦胧的酒意中狂歌醉舞,猛烈地跺脚起舞,有震撼大地之气势,整个山寨沉浸在欢乐之中,一直跳到次日天明。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蹀脚舞主要是一至八脚的集体舞和模拟动物舞两大类。一至八脚是主体部分,模拟动物舞穿插于其中,一至八脚就是以脚跺地的次数定它为几脚,“一脚”,其动作是脚跺地一次,“二脚”是跺地两次,以此类推,“八脚”就是八次。跳蹀脚舞时,一般是从一脚跌至八脚顺着跌完,而每一脚都要重复数遍。由于蹀脚舞动作力度大,幅度大,将一至八脚跌完,中间必须要有休息时间,否则舞者体力难以支撑。模拟动物舞就是在休息的间隙,由几个人模仿动物的动作手舞足蹈取乐的舞蹈,它也是有规律的动作和音乐,并非乱舞乱跳。模拟动物舞很多,现收集到的有“公鸡斗脚(啄架)”、“斑鸠吃水”、“石蚌跳”、“猴子冲碓”、“老鸹跌脚”等。除了以上两类外,还有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舞蹈,如“卷席子”、“两脚半”、“姑娘脚”、“一边跺两脚”等等,它既不属于一至八脚的范围,也不属模拟动物舞,但它均为集体舞,其中的“卷席子”是蹀脚舞的开场舞,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得先跳,它实际是邀约和组织队伍的舞蹈,随着舞者的逐渐增多,就开始从一脚跌至八脚。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蹀脚舞的队形,除“卷席子”和模拟动物舞外,大部分是围圈跳,舞者不限,人越多,舞蹈场面越有气势,舞者手拉手或手叉腰跳,由吹笛子的师傅在圈内领舞,动作均朝一个方向,若要斗脚,相邻的舞者动作是对称的,参舞人员要为偶数,否则就乱套,传统蹀脚都要求斗脚。在人多场地小的情况下,可以围成若干层圈跳,各层圈的动作可朝不同方向跳动。跌“卷席子”时,由吹奏者在前领舞,其他舞者跟于后面,领舞者带领队伍随意穿梭于舞场的队形之中,时而穿到中心,时而带到圈外,后面舞者要有次序的紧跟其后,队形就像在卷席子一样,因而得其名称。模拟动物舞的队形大多数为两直排,人数不多,一般为4至10人,舞蹈时,舞者面对面穿插对舞。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蹀脚舞中的“八脚”称为“八脚穿花”。“穿花”是一个圈内的所有舞者,分为若干对数,相对舞者分别以顺、逆时针方向相互穿插对舞。所有圈内的舞者都有机会斗脚,而且舞者在每一遍音乐当中,脚要跺地八次,故称为“八脚穿花”。它是每一次跌脚活动的最高潮和尾声。因为“八脚”的队形比较有特点,所以人们也习惯将蹀脚舞统称为“八脚穿花舞”。蹀脚舞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笛子,由两人边吹奏边领舞,如吹奏者有几班的情况下,可轮流吹奏和领舞。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蹀脚舞的音乐有2/4拍和2/4、3/4混合拍两种节奏音乐,除模拟动物舞有固定的曲调外,其余的多个舞都至少有两、三个旋律的音乐。2/4拍节奏型的有“卷席子”以及模拟动物舞的大多数,2/4、3/4混合拍节奏型的有的“二脚”至“八脚”以及“两脚半”、“姑娘脚”等。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蹀脚舞是罗婺部地禄劝武定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动作粗犷,激烈,简洁,刚劲,通俗易学。不仅在彝区广泛流行,也倍受其它民族的青睐。现在蹀脚舞已成为彝区“火把节”,“彝族年”、“嫁娶”时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E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