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惹妞妞情歌简介
作者 ​曲比兴义 2021-11-14
原出处:中国彝族网

马边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南端,与祖国南疆美丽的彩云之南隔金沙江相望,与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相毗邻,与峨边、金口河等地合称为小凉山区。
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摄影:张广启)

马边境内山川秀丽,林竹繁茂,河流交错,村寨散布。这里居住着彝、汉、苗等民族。各民族民间文化世代繁衍,相互交汇,相得益彰,孕育出了神奇绚丽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至今仍然保存着一种几乎没有受外来文化侵袭的最古老、最原生、最绚丽、最神奇的古老文明和悠久文化。马边境内散居的彝族人口约有七万人,这里的彝族即有大凉山彝族坦诚、奔放的豪情,又有小凉山彝族温婉、含蓄的内涵。生活在这片山川秀美的土地上,传承和延续着古老的彝族文化,丰富着彝族文化深邃精湛的艺术内涵,使得这里的彝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神奇绚丽,形成了彝族文化的又一奇葩,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光辉篇章。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读绚丽的彝族民歌

彝族民歌是彝族先民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过程中,创造并传承发展下来的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彝族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人民最为喜爱的文化艺术。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主要是由从事祭祀仪式的毕摩以经书和祭仪的形式或由从事娱乐活动的民间艺人以口口相传和文字记录的形式记载、传承并延续至今的民族文化瑰宝。由此,彝族文化也可按其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分为毕摩文化、卓卓文化两大类。毕摩文化是由毕摩以行毕诵经,主持祭祀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的祭祀性文化。卓卓文化是由彝族民间艺人以口口相传或用文字记载等形式为载体,记载和传承下来的珍贵民族文化。因此,世袭毕摩和民间艺人是彝族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者。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歌按其传承和记载形式可以分为毕摩经乐和卓卓民歌两个部分。毕摩文化是一类最为特殊的文化传播和最为独特的宗教祭祀形式。毕摩拥有的经卷十分的浩繁,行毕祭祀仪式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十分的繁杂。一本经书至少就是一种唱腔,一场祭祀或行毕活动,所涉及的唱腔不计其数。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接触、统计和分类。因此,至今我们对毕摩经乐和经诵的研究,仍处于一种十分陌生的状态。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讲了。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歌从内容上一般可以分为儿童歌、节庆歌、抒情歌、叙事歌、祭祀歌、丧葬歌等。从演唱形式上可以分为“毕” “雅” “卓” “嗬” “和” “斯”等。“雅”为山歌调,高亢、粗狂、悠扬。“卓”为赛歌调,曲调低沉,自然婉转,注重歌词,不重曲谱。“嗬”为民歌调,演唱形式多样,或欢乐或忧伤,或抒情或叙事,不一而足。“毕”为祭祀调,调式多样,是毕摩独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其唱腔丰富,还未进行具体的分类和统计。“斯”为说唱调,彝语称“喀斯”,节奏欢快、豪放,情绪流畅、澎湃。“和”为丧歌调,一般在老人去逝或祭奠先祖的场面上,家属为迎接各路前来吊唁的亲友而演唱的曲调。唱词简短,音调简练。从演唱形式上可分为独唱、单对唱、双对唱、一领一唱、一领二唱、一领众唱等。从歌词结构上一般以五言、七言为主。在音调结构上以五声音节为基础,也有由六声、七声音节构成,节奏上一般一字一音。彝族民歌注重歌词的优雅动听,讲究歌词与旋律的协调优美。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习俗繁杂,规矩繁多的民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彝族民歌,每一类都有其不同的演唱场合和演唱方式要求。如“毕”只能由毕摩在祭祀的场合演唱,形式多样,唱词丰富,音调众多,现在还没有详细的统计。“卓”限于在姑娘出嫁时的赛歌,由男方与女方各选两名男子,在出嫁的姑娘家进行赛歌式演唱。通宵演唱,一决胜负。“卓”是出嫁的女方晚上最激烈、最富知识性的演唱比赛。其词分“呷哈”即“路上”(意译)和“呷几”即“路下”(意译)两大类。“呷哈”诵唱的是远古的经文典藉,部族迁移等,如《勒俄特依》《石尔俄特》《万物起源》等,涉及众多经典的彝族文化和历史典藉。“呷几”诵唱的是自然、社会和环境为主要内容。如名山大川,名人名典及其一些逗乐形式的文辞。如《自然名山》《黑彝名人》等。“嗬”是在彝族姑娘出嫁时的一种娱乐性演唱。主要是以妇女们为主体,女子对唱或男女对唱,一唱一和等形式进行的演唱。歌词主要是婚姻家庭、天文地理或人文自然,不一而足。如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妈妈的女儿》《甘莫阿妞》等,就是“嗬”的经典名曲。“雅”主要流行于大凉山区,是一种声音高亢、声调悦耳、唱词丰富的民歌。“雅”演唱可以不选择场合,演唱方式灵活,曲谱丰富。“喀斯”是彝族特有的民间艺人之间进行的一种说辩比赛。“喀斯”以说辩为主,只要有三、五、十人,都可以进行“喀斯”。“喀斯”内容十分丰富,“喀斯”妙语连珠,内涵深邃,感人至深。“和”是在彝族老人过世时,由其子孙在迎接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时,由群体一边演唱,一边舞动白色羊绒披毡,奔跑舞蹈而演唱的一种民间丧葬音乐。其音调忧伤,唱词简单,参与人多,灵动忧郁的民间祭祀性演唱。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探秘阿惹妞妞起源

据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记载,从大神“恩铁古兹”组织神人开天启地后,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无生命时代,后来虽然产生了“格俄”和“比博”时代,但他们没有变成人。“恩铁古兹”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的祭祀,地球上燃起了熊熊的大火,火燃尽后,天下了红、黄、黑三场雪。雪融化后,产生了“雪族十二子”,其中无血的有六种,它们是灌木类、针叶类、草类、灯芯草、藤类和蕨类。有血的有六种,它们是蛙类、蛇类、熊类、鹰类、猴类和人类。地球虽然有了自然和生命,但人类的繁衍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开始还无法延续,发展到了“乌茨里娜”时代时,人类才开始正常地繁衍了后代。因此,在神话史诗里彝族人把“乌茨里娜”定为人类的祖母。“乌茨里娜”以后,人类又通过了“阿牛居日”即猿人时代,“普姆里依”即母系时代和“石尔俄特”即母系向父系过渡时代,人类才开始进入了正常的繁衍和发展。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话史诗在“石尔俄特”章节中这样写道:人类生子不见父,“石尔俄特”要去买父亲,牵上独角马,骑上独角驴,无处找父亲,碰上美丽聪慧的“兹里史色”。“兹里史色”告诉他,只有娶妻成家才能生子见到父。“石尔俄特”回家娶了三年妻,结果没有人愿意嫁给他。因为,人类还没有娶妻嫁女的习俗。“石尔俄特”又来找“兹里史色”,并要求“兹里史色”嫁给他。“兹里史色”说:婚姻无小事,不能够自己说了算,要请媒人来牵线。姑娘出嫁之前要定身价,送亲的客人要给礼金,参加婚礼的客人要给喜酒。新娘送到时要送一匹黑骏马,新娘回门时要送一头黑公牛,人类的婚姻就是这样开始。彝族的婚俗从神话史诗上记载,就是这样产生的。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兹里史色” “石尔俄特”找来当时的毕摩“特木阿拉”对彝族的婚俗进行了规定。从此,彝族人就开始沿用这种独特的婚俗。有了婚俗自然也就产生了 “阿惹妞”,如果依据神话史诗推断“阿惹妞”情歌的产生,那么,彝族阿惹妞情歌产生的年代至少也在几十万年了。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如果神话史诗《勒俄特依》来推断“阿惹妞”情歌产生的年代,可能有些过分遥远,不太令人信服。那么,我们就从“古侯”“曲涅”两个兄弟部落说起,“古候”、“曲涅”从云南进入凉山开创新的疆域,开拓了新的彝族文化,这个依据就十分充分了。“古侯”“曲涅”从云南迁入凉山,并在美姑境内举行了部落分支仪式。一部分成为黑彝,成为掌管权力的贵族阶层;一部分成为白彝,是彝族社会中的自由平民,从事生产和劳动,由此,创建了凉山独特而漫长的奴隶制社会制度。同时,开始订立了新的婚姻规则,部分兄弟部落被化分出来,成为可以通婚的部落,凉山彝族的等级和婚俗从此开始了新的里程。从“古侯”“曲涅”进行凉山的历史记载或从彝族谱系推算,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那么,由此推断“阿惹妞”情歌在凉山彝族聚居区产生和传播的时间至少也有3000年历史,况且,“古侯”和“曲涅”两部落不可能完全打破原有的婚姻习俗,另立习俗。这当中可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部落原来的一些婚姻制度和习俗,只是到达凉山后,为了保证部落的繁衍,将同一部落分成可以通婚的部落罢了。因此,现在彝族地区流行的阿惹妞的历史在3000年和数万年之间,有待后人去进一步证明。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阿惹妞妞”也称“阿惹妞”。“阿惹”其意为“表妹”,“妞”或“妞妞”按其意即可译为“幺表妹”,也可译成是对姑娘的妮称,还可译为“情歌”。要想进一步了解“阿惹妞”或“阿惹妞妞”的真正来源,这得要从彝族的婚俗说起。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以父子联名为基础构建的一个部落谱系家族制社会,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实行民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族外婚,表兄妹优婚制。彝族传统的婚俗忌与外族通婚,认为与外族通婚对民族血源混淆,不能构成纯彝族血统。实行等级内婚制,是因为在彝族社会中,群体被分为黑彝、白彝和奴隶几个等级。黑彝属于贵族阶层,是统治者。白彝属于自由平民阶层。奴隶是失去自由的被剥削压迫阶层。黑彝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推行黑彝只能与黑彝通婚,白彝只能与白彝通婚,奴隶只能与奴隶通婚的婚姻制,以保存各个等级自身的血统。如果黑彝与白彝,或与奴隶通婚,要以降其子孙等级,削其后代地位等进行处罚,因此,实行等级内婚制。同时,由于彝族实行的是父子联名的家族谱系制,同一谱系家族之间,无论相隔多少代,都不能互相通婚,以此,保证家族谱系血统的纯正。实行与自己同等级的外家族之间的通婚制,因此,彝族人称可也通婚的另一家族的姑娘为“阿惹”或“惹妞”或“阿惹妞”。这里的“阿惹妞”就有表妹的意思了。当然,在彝族婚姻习俗里,“表妹”的概念与汉族习俗的“表妹”概念也是有区别的。彝族同父母的哥弟与姐妹之间的子女可以互称“俄莱”和“阿惹”,他们之间优先通婚。但姐姐与妹妹的子女却以兄妹相称,禁止通婚。这就是彝族“阿惹”或“阿惹妞”这个称呼的由来。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们所了解的民族中,彝族是一个尊重女性,崇尚母性的民族。一个彝族女子从孩提到姑娘,从姑娘到出嫁,从为母到年老,都要经过一系列的不同年龄段的服饰、交往等方面的交替仪式。从孩提到姑娘时要举行“阿依撒拉洛”仪式。“阿依撒拉洛”又可称为“俄基克”或“腊博朴”,其意是“分辫子”或“换耳缀”。彝族未成年的女孩穿的是女童装,二节短裙,戴的是三角形头帕,缀的是贝壳耳饰。当女孩成长到十五岁或十七岁时,父母就要为女孩举行“阿依撒拉洛”仪式。把单辫分成双辫,三角头帕换成三节长裙,贝壳耳饰要换成银质耳缀,表示小姑娘从此成为大姑娘。成人仪式结束后,姑娘从此可以梳装打扮、自由交往、谈情说爱、谈婚论嫁。从“阿依撒拉洛”仪式到出嫁成婚,姑娘们美丽的青春,活泼的性格,开朗的交际与年青的男子进行自由的交往。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彝族男青年更是抓住机会,为年青的姑娘们唱着“阿惹妞妞”情歌,诉说着衷肠,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以博得“阿惹妞”的好感。“阿惹妞妞”情歌成为了彝族年青人求爱、求婚的最好方式了,“阿惹妞妞”也因此在彝族中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结集成为彝族最动人的情歌。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惹妞妞”是彝族民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文化中,“阿惹妞妞”既是可以与之谈情说爱的女子或是美貌贤慧女子的代名词,又是彝族青年男女互诉衷情,表达爱慕之意的情歌的代称,也是彝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向往幸福的爱情的象征性文化符号。因此,“阿惹妞妞”只能是彝族青年男女在野外时才能演唱,忌讳在公共场所演唱。彝族青年男女在山间采笋、林中放牧、田间劳作时可以放任地向着自己心爱的女子演唱,年青的女子也可以演唱。其内容主要是男子把自己喜欢的、追求的、赞美的、夸耀的心事,传达给自己心爱的情人或是钟爱的女子。如果女子也为男子所动,也可作回应演唱。因此,“阿惹妞妞”在演唱上以男子单唱为主,男女对唱为辅的形式存在。追求自由爱情,向往幸福婚姻的彝族青年男女,赋予“阿惹妞妞”特殊的文化涵义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彝族青年男女所喜爱的情歌,也是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广为流行和传唱的民间歌谣。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内容上,“阿惹妞妞”情歌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部分。一是正传“阿惹妞妞”,主要表达彝族男子对“阿惹妞妞”形态、生活、情趣的描述,或是对“阿惹妞妞”爱慕、追求和思念之情的表白,或是父母包办“阿惹妞妞”婚姻、拆散爱情的控诉,或是对抢走了“阿惹妞妞”丈夫的诅咒及对“阿惹妞妞”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自由婚姻的向往等。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内容健康、感人至深。二是野传的“阿惹妞”。其主要内容是对“阿惹妞”美艳的夸赞,对“阿惹妞”生理上的想象与渴求等。语言挑逗、刺激,包含着许多调情的浑话。歌词结构上一般以五言、七言为主,在音调结构上以五声音节为基础,节奏上一般一字一音。艺术上多用赋比兴、夸张等手法。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尊崇女性的世界

彝族是如何尊重女性?如何尊崇母性?我们得从彝族的婚俗说起。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彝族的姑娘在举行了成人仪式后,就进入了自由交友、自由恋爱的青春阶段,谈婚论嫁更成了这段时间最重要的话题了。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要经过“护嘎木”“务然木”“阿咪喜”和“喜莫席”几个阶段。首先,婚姻要建立在男女双方相互认识、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由媒人前来牵线搭桥,约定要求,这就叫“护嘎木”。接着就是要举行“务然木”仪式了。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务然木”意为“定亲”。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和双方父母认可的情况下,男方备上美酒、彩礼,邀上兄弟、叔侄、亲友,先到姑娘家去送礼金,喝订亲酒。女方亲属要进行泼水、嬉戏、唱歌、对歌等,直到通宵达旦。女方结束后,姑娘的家属又要在媒人的陪同下到男方家中,举行男方订亲仪式。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咪喜”意为“嫁女”。“阿咪喜”主要包括“者果”,其意为“节食”。彝族崇尚单数,因此,姑娘在出嫁之前一般要节食5天或7天或9天为最佳。姑娘的亲友姐妹,每夜都要在即将出嫁的新娘家举行唱歌、对歌,达通宵达旦。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溪撒”意为“泼水”。新郎方要派5人或7人或9人为“献木”(人数要为单数)队伍,到新娘家去迎接新娘。迎接新娘的队伍到新娘家外时,准备好清水的姑娘们要向迎新娘的“献木”队伍举行泼水仪式,用清澈的水泼,以表示欢迎和庆贺。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俄提俄乌滇”意为“打扮新娘”。迎亲队伍到来后,姐妹就开始打扮新娘,将双辫梳理成散发,换上各种鲜艳华丽的服装,戴上高贵的新娘帽。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莫博”意为“背新娘”。新娘打扮完成后,由新郎的弟弟举行“背新娘”仪式。陪伴在新娘身边的姑娘们就要用锅灰涂抹背新娘的新郎弟弟的脸,把背新娘的男士抹成大花脸,意为送去吉祥。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俄琴路”,意为“抢猪头”。当迎亲队伍背新娘时,女方要将一块猪头和半边猪肉献给背新娘的新郎弟弟,以示慰劳。但这猪头不是那么易得,姑娘要前去抢。姑娘和迎新娘的小伙子举行抢猪头大战,青年男女你争我夺,嬉闹非常。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献献格”即意为“摔跤”。婚宴结束后,迎亲队伍中请一位男士将新娘背回闺房外坐好,并与姑娘们一起演唱《格卓处》。“格卓处”结束后,男女双方就要在屋外的草场上举行摔跤比赛,比赛颇为壮观,争斗异常激烈。这也是彝族男子非常光荣和自豪一场角斗。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卓”即“对歌”比赛。男女双方要派出演唱高手,举行“卓”比赛。各方都又两个人参加,一个是主唱手,一个副唱手。主唱先唱一句或第一段,副唱手跟着主唱演唱。内容涵盖哲学、历史、天文、地理、人文、景观等。每一节双方还要进行激烈的辩论,争论谁输谁赢,直到第二天新娘上路。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扶莫”意为“送亲”。第二天,新娘要在“朵波朵妹”(意为送新娘的姐妹)的陪伴下,由迎亲的小伙子们将新娘背到新郎家举行“喜莫席”仪式。新娘的舅舅、叔叔、兄弟姐妹都要参加送新娘队伍。人数越多,表示家族实力越大。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日乌”即“入新房”。男方在屋前果树下搭一个简易篱笆屋,由“献木”将新娘背进篱笆屋。在进篱笆屋的门口要举行“俄志帕”仪式,新郎方由一年长的男士将新娘头上拴好的红白丝线取下,放置在门槛下,意为姑娘从此进了男方家的门,表示结婚。新郎此时才能陪伴新娘入新房。整个结婚仪式中,这是新郎出现的唯一机会。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格洛木”,新娘进了篱笆屋后,男方的姐姐或妹妹要到篱笆屋中来打扮新娘,交换手巾,要炒苦荞丸,煎鸡蛋汤让新娘用餐,以示对新来的嫂子的尊重和欢迎。然后新娘、新郎双方亲属要找场地举行摔跤仪式。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喀八琴”意为“送礼金”。摔跤结束后,男方开始给送亲的队伍发礼金。新娘舅舅要发舅舅礼,新娘的幺叔要发幺叔礼,“朵波朵妹”要发陪伴礼,“阿本玛支”要付送亲礼。新娘的礼金发放结束后,新郎还要献上送客酒,结婚议程结束。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腊姑”意为“回门”。彝族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不能同房。其实结婚还只是新郎新娘互相接触,增进了解的一次机会。因此,结婚议程结束后,“朵波朵妹”还要陪伴新娘,在新郎家呆上一天或三天后,等新郎陪伴新娘回娘家,即“月纳姑”。新郎家还要牵上一头公山羊或公绵羊,备上美酒和礼品到新娘家。新娘家要准备泡水酒迎接新郎和新娘的到来,姑娘们还要对新郎进行泼水仪式。“月腊姑”女方家也要给新郎发礼金。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莫古”意为“喊新娘”,实是应指“走婚”。“月腊姑”后,新郎和新娘仍不能同房。男方还需要另择吉日,陪伴新娘,往返于男女双方的家中。通过劳动、交谈等形式互相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这就是走婚。在走婚过程中,如果双方分歧大,性格不和,对婚姻不满意,双方可以协商离婚。如果双方互相满意,才可真正同房,生儿育女,建立稳固的家庭。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彝族的婚俗中我们感受到了彝族整个婚礼过程新娘是主角,新郎只是配角。新娘的家属受到很高的礼遇。然而,还不止这些,彝族妇女嫁到男方,其肖像、名誉、人格和生命都会受到很高的尊重和礼遇,其重视程度到了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境界。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妇女嫁到男方成家后,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乔迁新居都以女方的生辰为准,测算吉日。男方不能用语言侮辱或抵毁女方,夫妻打架不能伤及女方的五官和肢体。如果男方有侵害女方的语言或行为,女方娘家亲属就要向男方讨回公道,轻则男方向女方道歉,重在要对女方进行赔偿。如果彝族妇女因不明原因在男方上吊、服毒或被男方伤害致死,男方还负责赔偿命价。彝族女子在彝族社会中杀人不偿命的优待,彝族妇女如果把男子伤害致死,妇女不赔命价,只要求其穿一身黑衣黑裙,从道义上给予谴责。因此,彝族妇女结婚成家后,离婚率很低,家庭比较稳定。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彝族禁止对女子进行殴打和杀害。解放以前,彝族地区战争不断,但没有一例杀害女子的事件发生。如果战争或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彝族妇女还可以去劝架,双方都得听从劝阻,尽可能停止事件继续。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妇女的这些待遇和尊重,现在听来似乎是天方夜谈。其实,就现在为止,彝族这一习俗仍然还延续和保存,不过彝族妇女如果真有凶案发生,彝族从习俗上不予惩罚,但国家的法律会对其行为进行严惩。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响彝族情歌阿惹妞妞

彝族民歌不重唱腔,每首民歌只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简单曲谱,一般情况下没有太多丰富的曲谱,同一个曲调从开始演唱到结束,其曲谱只是其中一个十分普通的部分。然而,又因彝族民歌特别多,特别的丰富,因此,每首民歌的曲谱集合起来,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民间音乐元素。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首彝族民歌其实是彝族民间诗歌、文学,以歌谣的形式口口相传,是彝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载体。丰富的唱词是彝族民歌中最杰出、最优秀、最丰富的部分。因此,彝族民歌唱词的丰富,超乎我们对常见民歌的理解范畴。由于彝族民歌唱词丰富,因此,要想进入角色,欣赏和理解彝族民歌,首先要从搜集、整理和理解唱词开始。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无与伦比的杰出民间歌曲,大众所熟知的有《阿诗玛》《妈妈地女儿》《甘嫫阿妞》等民歌。这些民歌曲谱十分忧伤、动听、感人至深。然而,这些歌曲让人感怀的也并不是这些诗歌的曲谱,而是这些民歌本身就是一部长长的叙事长诗或抒情长诗。这些诗歌是勤劳智慧的彝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人类最杰出的民间诗歌作品。这些民歌如实地记录了彝族社会中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对自由爱情的无限向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情歌“阿惹妞妞”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版本形式多样,它即是一本十分优秀而古老的抒情长诗,抒发了向往自由的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阿惹妞妞”又可以根据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的情感实际,即兴创作,即兴演唱。因此,相对于其它民歌,“阿惹妞妞”情歌的曲谱或凄美、或欢快,或婉转,或激情,十分丰富。唱词也自然、纯朴、象山中的小溪水那样的透亮,利用自然、气候和动植物来抒发自己丰富的情感,歌词十分的感人,无比的丰富多彩。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凉山整理出了第一本用规范彝文字记载的《阿惹妞》情歌集,共录入歌词2000余行。全篇记录了彝族民间一段十分悲情的爱情故事,揭发了人间因父母包办而造成的不幸的爱情和婚姻。歌词从相爱到相离,从相思到殉情,向世人诉说着一段哀婉、凄美、悲伤的爱情故事。这是目前我国民间流传的民歌史上第一部最古老、最长的抒情长诗。这本书的出版,展示流传于彝族民间的“阿惹妞妞”情歌和彝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阿惹妞妞》情歌流行于大小凉山地区,用的都是彝语演唱,许多人由于不会说彝话,无法理解歌词,更无法领会歌词抒发的内容。给我们理解、推文和研究这本人类最美的《阿惹妞妞》情歌集,带来了诸多不便。近年,彝族学者王昌富先生,用十分生动的语言和词汇翻译了凉山出版的《阿惹妞妞》情歌集,给这本动人的“阿惹妞妞”情歌带了新的生机。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在这些前人和学者的基础上,深入民间搜集了部分情歌,参考了凉山出版的《阿惹妞》情歌集彝文版,按民间自由式演唱的方式,依据小节把它整理和翻译了出来,并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彝族情歌《阿惹妞妞》的来源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部情歌,热爱这本情歌。共同把这本情歌继续延续,让子孙后代不会忘记打造中华各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一个半路出家者,无论是我的彝语水平,还是我的汉语水平,都是十分有限。再加上我对民间情歌搜集不足,理解不深。因此,在整理和翻译中难免要出现许多弊漏。我敢于在自身没有先天条件下,整理和翻译这些情歌,源于彝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源于“阿惹妞妞”情歌本身的无穷魅力。源于人们对这些文化的陌生和不解,因此,希望通过我笨拙的翻译,能带给你无限的享受和美妙的旋律。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4月7日)BP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