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作者 beley工作室 2002-09-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哀牢山深处的彝族“三笙”,因充满神秘色彩而吸引了众多的民俗学家和社会学家。三笙即“老虎笙”、“豹子笙”、“大锣笙”,音乐舞蹈被包裹在浓郁的宗教色彩中,成为人们研究艺术与宗教的“活化石”。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虎笙
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哀牢山里的马樱花开得火红时,双柏县法乡小麦地冲村的彝族群众都要欢度一个奇特的节日―――虎神节,当地群众称为“罗麻”。这一天,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于村后一块形似猛虎的黑石头旁,让巫师以占卜的方式选出八人,用披毡化装为“虎”,手脚绘以虎纹,在“黑虎头”的率领下,于广场中跳起原始的生殖、生产、生活舞蹈,这些舞蹈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耕田种地、薅秧打谷、上山狩猎的动作,让人想到艺术的起源。跳完古朴的舞蹈以后,巫师率领“黑虎”们逐家逐户除鬼驱祟,彝语称为“罗麻乃轰”。专家们认为,这是彝族先民虎图腾崇拜的遗迹,也是傩戏的一个重要源头。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豹子笙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豹子笙又名“纹身舞节”,是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彝族的驱邪舞蹈,彝语称为“佘莫拉格舍”,意为“画大母豹子花纹”。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和七月半(鬼节),这个村的彝族群众都要举行这种奇异的裸体舞。这种舞蹈选出十几名十一至十五岁的男孩,用绿汁江边捡回的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石头磨成汁,在裸体男孩身上彩绘:胸前绘一把月琴或日月星辰图案,身上绘着豹子的花纹,头上包着棕片,插着两根雉鸡毛,手提涂黑的木棍。彩绘完成后,一群裸体的“小豹子”们蹦蹦跳跳地打开门,从屋顶开始,以锣鼓伴奏,逐户驱邪。这种“小豹子笙”有七十二套舞蹈动作,其中“公豹子”追姑娘表演粗犷激烈,格外吸引人。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锣笙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锣笙是双柏县法乡、雨龙乡彝族为纪念民族英雄阿辙姑娘(又称为喜鹊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从农历的六月二十三日起,三山五岭的彝族人汇集到一个叫“火把梁子”的山头上,举行“扳牛比赛”:将牛扳倒杀之祭祀。据传说,这一天是阿辙姑娘的殉难日,村民不得开展任何娱乐活动。因此,真正的歌舞从六月二十五日开始:由八面大锣、两个假面人组成的锣笙队到村村寨寨朝贺,为每一户人家跳一场锣笙,唱一遍古歌,跳一回火把舞;二十七日晚祭火神,锣笙队围着火把树跳舞,锣声铿锵,古歌深邃,把人带进了遥远的年代。二十八日,万人汇聚火把梁子,狂欢起舞,叙古对歌。二十九日,人们在火把梁子杀羊祭山,送喜鹊神归山,这一节日遂成彝族山民古老粗犷的狂欢节。cY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