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歌舞――巍山打歌
作者 普忠良 2004-01-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县内 曾发现过新石器和战国时代的石棺墓;也是唐代南诏政权的发详地,县内现仍有南诏遗迹多处及南诏王室后裔。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自称“腊倮颇”,“颇”是人的意思,即“腊倮人”,又称“土家”,即土生土的民族。“打歌”彝语称“欧克”,是巍山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历史久远的一个舞种。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相传在部落时期,一次彝写与傈傈发生了战争。彝家节节败退,被围困于一山头,眼看夕阳西下,彝家急中生智,在山丫口烧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转圈,手舞刀棍,口里声,误以为彝家援兵赶到,慌忙退兵。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从此彝家便兴起了围着篝火打歌的习俗。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鞍山的老艺人左传增(生于1913年)讲了另一种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曾设谋令士卒围火舞刀,以少数兵马吓退强敌。为纪念胜利,兴起围火打歌。现在打歌时舞的大刀,恰似关刀。又传:唐.六诏时期,蒙舍诏(南诏)主皮逻阁为统一六沼,于垅圩山建造一座松明楼。借星回节祭祖之机,设宴于松明楼上,召五诏诏主回蒙舍川祭祖。宴间,皮逻阁退席点火烧楼,烧死了五诏诏主。皮逻轻易吞并五诏,建立南诏国。为庆祝胜利,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打歌有祝。这也是巍山彝族火把节不在二十四,而在二十五日的原因。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有较多的历史文献记载:唐*樊绰《蛮书》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芦笙,或吹树叶,??用相呼召”。清*唐熙《蒙化府志》载:“宴会则踏歌跳舞。”《蒙化夜大志稿》:“婚丧宴客??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一人民中吹笙。”《弥渡县志》(紧邻巍山县)记云:“境内有彝族二十余村,至迎神赛会,选材中宽广隙地,立一秋千架,对立一杆,上是灯幡,下焚香火,次日又复来打歌。”《赵州志》也记载了祭铁柱庙领歌之俗。巍宝山文龙亭存有一幅绘于清乾隆年间的《松下踏歌图》(参见综述附图十六),绘记的可能是南诏蒙氏后裔打歌祭祖的场面。现存“踏歌图”的后山,仍为打歌场。大量史料证实巍山打歌源远流长,由来已久。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男女老幼都会打歌,逢年过节要打歌,赶庙会要打歌,婚丧嫁娶要打歌,老人成福百日(去世后百日)要打歌,三年脱孝要打歌,看电影要打歌,开会前后要打歌。“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凡是有人君会的地方都要打歌。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婚、丧都离不开打歌。巍山彝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不少青年男女都是在打歌场上相识而结婚的。彝族办喜事,要举行“花子闹房”,即请十二人分别扮成乞丐、厨师、绅士、算命先生、猴子等,他们要即兴唱调子说吉利话,扮演者都要具备打歌唱调子的才华,晚间,打歌更是不可缺少的大事。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办丧事,要以打歌祭奠。但受祭者必须是活过花甲的老人,年寿越高,打歌场面越大。打歌时要唱述死者的生平,葬礼十分隆重,届时要请“阿毕”诵经,请客人通宵达旦打歌。热闹三天后才送葬。起棺、入土、下葬、送客谢客时都要打歌。当死者满百日或上新坟、脱孝时也都要到坟地上打歌。这类打歌有严格的规程,必须遵守,歌场必须由权威人士来主持。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打歌,可因地区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它们的服饰,音乐、动作、风格及习俗都各不同相。其中的东山彝族比巍山其他地方的彝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保留着较完整一些。东山的打歌十分讲究规矩,打歌都有规定的日期,不许随便打歌。各个时节的打歌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二月八”是彝族最大的节日。这天彝家要杀鸡宰羊,把宰了的羊挂在树上,用树枝把村口的路堵塞起来,谓之“札大路”。一般情况,村里人都不出去了。傍晚,全村老少打歌起舞,饮酒狂欢,通宵达旦。东山一带打歌后,还要“抢客人”,谁家抢到的客人多,谁家就有福气。每场打歌都有一家做东道主,要事先邀请歌头,开始前先在歌场中烧一堆篝火,再请寨中有声望的老人开场。老人双手将芦笙举过头,呼唤“起、起!”称“祭芦笙”。众人围火咕“呼啊一喂!”才能缓缓进入歌场打歌。打歌中的大刀是圣物,平时要放在公房中,每打一把刀都要杀牛祭祀。不同场合的打歌,用不同的套路和唱词。喜事唱喜调,丧事唱丧曲,农忙时基本上无打歌活动。打歌时,若有不守规矩者,轻则警告,重则逐出歌场。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