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来拉杜:南诏故里看打歌
作者 列来拉杜 2008-03-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打歌是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楚雄、大理、丽江等地的彝族聚区,由于彝族支系众多,不同支系对打歌有跳歌,打歌,打跳,跺左脚,左脚舞,跌脚和跳笙等不同的叫法。打歌是一种集体舞,参加的人数有多少,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上千人。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的所使用的乐器有笛子,月琴,四弦等,人们边吹边舞,吹笛者带头领舞,其余人围成圆圈,按芦笙、笛子、月琴。四弦的节奏,踏地跌脚起舞,舞步有踏、跺。跳、抬腿、甩、跨房等步伐,有“八脚穿花”、“花蝇磋脚”、“十字开花”、“公鸡摆尾”、“老牛搓背”、“雄鹰展翅”、“喜鹊登枝”等舞蹈动作。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的彝族打歌都有东道主,歌会前东道主要提前拜访和邀请有名望的民间歌头歌手,还要在歌场中央架起一堆篝火,傍晚主持举行点火仪式,拜天地,献芦笙。准备工作完成,歌头便吹响芦笙领头起舞,众人随之在芦笙笛子的引导下,以篝火为中心,围成一圈踏地为节,边唱边跳。打歌按不同内容举行特定的仪式,按规定的套数进行,待规定程序完成,才进入自由发挥阶段。当打歌进人高潮时,舞步变化万千,时而跨步跳跃,热烈粗犷奔放。时而轻盈娇美,敏捷潇洒。男子活泼跳跃,女子则含蓄典雅。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早在唐?樊绰《蛮书》就有“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用相呼召”的记载。巍山彝族的打歌由于地方不同歌调与舞步上稍有差异,马鞍山、五印、东山、青华等都各有特点。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打歌历史悠久,唐代以来,汉文史籍和方志文献多有记载,巍山细奴逻巡山殿文龙亭的墙壁上,绘有一幅清代彝族打歌壁画,在龙鳞虬枝的大松树下,数十人围成一圈,圈内一人吹笙,一人吹笛,一人起舞,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形式完全相同。解放后,打歌曾参加过国内外的歌舞表演,深受群众的欢迎。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县内曾发现过新石器和战国时代的石棺墓;也是唐代南诏政权的发详地,县内现仍有南诏遗迹多处及南诏王室后裔。彝族“打歌”又称“踏歌”,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民族民间集体舞蹈。“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就是说这种舞蹈的普及与受欢迎的情况。在彝乡每逢婚丧嫁娶、新房落成、朝山聚会,都会成为人们打歌的好时机。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自称“腊倮颇”,“颇”是人的意思,即“腊倮人”,又称“土家”,即土生土长的民族。“打歌”彝语称“欧克”,是巍山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历史久远的一个舞种。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相传在部落时期,一次彝族与傈傈发生了战争。彝家节节败退,被围困于一山头,眼看夕阳西下,彝家急中生智,在山丫口烧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转圈,手舞刀棍,口里声,误以为彝家援兵赶到,慌忙退兵。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从此彝家便兴起了围着篝火打歌的习俗。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一种传说:唐.六诏时期,蒙舍诏(南诏)主皮逻阁为统一六沼,在垅圩山建造了一座松明楼。在星回节祭祖之机,设宴于松明楼上,并邀请其余五诏诏主来南诏祭祖。宴间,早有阴谋的南诏王借故退席一把火点烧松明楼,风助火势,五诏诏主与松明楼顷刻间化为灰。皮逻阁吞并五诏,建立南诏国。人们为了庆祝胜利,从此,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进行打歌活动来助兴。这也是巍山彝族火把节不在二十四,而在二十五日的原因。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巍宝山文龙亭存有一幅绘于清乾隆年间的《松下踏歌图》,此画惟妙惟肖的绘记了当时彝族人打歌的动人场面,有的学者认为那可能是南诏蒙氏后裔打歌祭祖的场面。现存“松下踏歌图”壁画的后山,仍为打歌场,每年的春节正月十五,巍宝山下彝族人完成祭祖活动后,在那里举行大4歌活动。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男女老幼个个都是打歌能手,逢年过节要打歌,赶庙会要打歌,婚丧嫁娶要打歌,老人成福百日(去世后百日)要打歌,三年脱孝要打歌。“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巍山彝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彝家小孩从小受到歌舞的熏陶,长大成人多成为歌场好手,不少青年男女在打歌场上邂逅知音,而结良缘,共度终身。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地区那些花甲的老人去世时,其后代也以打歌祭奠,并以打歌场面规模大人多热闹为荣。打歌所唱歌词要讲述死者的生平,葬礼十分隆重,届时要请“阿毕”诵经,请客人通宵达旦打歌。起棺、入土、下葬、送客谢客时都要打歌。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打歌,根据服饰,音乐、动作、风格及习俗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东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保留较为完整。打歌十分讲究规矩,打歌日期要择日而定,不许随便打歌。各个时节的打歌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月八”是彝族最大的节日。这天彝家往往要杀鸡宰羊,用树枝等把村口的路堵塞起来。一般情况,村里人都不外出。傍晚,全村老少打歌起舞,饮酒狂欢,通宵达旦。东山一带打歌后,还要“抢客人”,谁家抢到的客人多,谁家就有福气。每场打歌都有一家做东道主,要事先邀请歌头,开始前先在歌场中烧一堆篝火,再请寨中有声望的老人开场。老人双手将芦笙举过头,呼唤“起、起!”称“祭芦笙”。众人围火咕“呼啊一喂!”才能缓缓进入歌场打歌。不同场合的打歌,用不同的套路和唱词。喜事唱喜调,丧事唱丧曲,农忙时基本上无打歌活动。打歌时,若有不守规矩者,轻则警告,重则逐出歌场。走进南涧境内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那遮云蔽日的丛林深处,总能听到悠长的山歌从不经意的角落里传出,吸引着男女老少顿足而歌,踏足而舞,这就是粗犷豪放的南涧彝族“打歌”。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是一种群众性娱乐方式,在云南彝族地区广为流传。凡是彝族聚居的村寨只要有婚丧娶嫁喜庆节日,全村男女老少,都以三弦、笛子、芦笙伴奏,一圈一圈地围着火塘旋转,边歌边舞,尽情舒展内心的喜怒哀乐。人们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而变换步伐,舒展激情,使人在粗犷豪放的表演中,感受到生命的冲动和情感的升华。gw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