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左脚舞文化节——牟定三月会
作者 李新才 2015-05-18
原出处:彝族人网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舞牟定,激情三月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起“牟定”大众未必知晓,但提到“左脚舞”却被众人所熟知。当地流传“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跳脚跳得黄灰冒,跳得黄灰做得药 ,跳烂鞋底有妹做、弹断弦绳用皮索, 只见黄灰不见脚, 跳到天亮才歇脚”,“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都是对牟定左脚舞的生动描绘。在2008年“牟定彝族左脚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牟定——左脚舞之乡”而响誉彝州大地,闻名省内外。
 
  牟定彝族左脚舞是一种以形体动作艺术为基点的传统民间歌舞,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歌舞艺术形态,能够展现富有形体动太的艺术形象,对与参与者起着身心愉悦、陶冶性情和美华心灵的作用①。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前预演
 
一、绪论②
 
  王国维强调“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4。在古代,彝族传统民族歌舞有羊皮鼓舞、月琴舞、踏歌、傩傩舞、丧葬宴乐舞、鼓舞、敬酒歌等等。踏足顿跺、搭肩缠腰为主要特征的彝族传统舞蹈“左脚舞”属于踏歌类的彝族舞种,与“鲁鲁则”有深远的渊源关系,与 “打歌”、“跳歌”、“跌脚”、“跳脚”极其相似,属于一元多支和同宗近支的的舞种,而这些具有共性的彝族歌舞属于“氐羌古风”。清代县志上所描述的“跺左脚”是对当时牟定③吹笙跌脚舞的记载。今天的“左脚舞”是源于古老的吹笙跌脚舞,虽然今日的左脚舞有了些变化,但彝族人们依然称之为“古则”。“在1986年,大姚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黄自权在“全国彝族舞蹈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彝族左脚舞源流初探》一文,指出“古老的彝族吹笙跌脚舞“古则”是今天“左脚舞”的母体”[ ]”。“左脚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 “左脚舞”的起源与研究,官方、公开刊物及民间的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均带有神话传说与宗教的特点。其功能表现在“娱人悦神”。
 
二、牟定彝族“三月会”与“左脚舞”渊源
 
  牟定三月会又名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是牟定当地彝族的歌舞盛会。有关“三月会”的民间故事源于“恶龙传说”。在牟定凤屯彝族地区有关“紫甸河”与“恶龙”有着很深的渊源,其河名何为“紫甸”?据说与传说中的“九龙生子”有关,而在当地彝族民间早已有九龙生子之说。传说掌管今牟定、姚安、南华三县降雨的神龙常年驻守三县交界,神龙恪守本分,尽忠尽责,为世间造福苍生。时隔数年,神龙带孕,待产神龙依然恪尽职守,眼看快要临产,神龙腾空而起,小龙快要降生,神龙急速偏移,九龙便产于“白沙河”甸子,即“紫甸河”源头。九龙分别命名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屭、狴犴、囚牛、负屭、螭吻。九龙降生,生性好动,时常往东南一带追逐打闹,虽对于九龙打闹来说,并未带来什么影响,可它们打闹会给世间带来天灾人难,形成洪水泛滥,致使万物生灵涂炭,突然天宫电闪雷鸣,烈焰熊熊,紫气东升,方才“回龙”草甸。故有今日的“歪头山”、“白沙河”、“回龙”、“上紫甸”、“下紫甸”、“九龙甸”及“紫甸河”之名。天庭为其惩戒九龙,委派天神即刻下界降回九龙,九龙被天神所擒,即将返回天庭途径牟定县境之时,其中一条小龙(赑屭)性情大变,逃离天神法笼,腾空跃进牟定境内的一个黑龙潭。天神为少出端倪,将剩余小龙迅速带回天庭,待返回天庭后,禀明情况将再次抓捕赑屭,可黑龙潭本依据自身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天神不便施法抓捕赑屭,其因:一是龙潭本身处于农田与集聚居民区域,担心伤其无辜,造成更大的灾难;二是龙潭本身深而窄,不便于施展与抓捕;三是赑屭年幼,在数年间没有为害世间万物,故天庭放弃对其抓捕。历经数年,年幼的赑屭慢慢长大,狭小的龙潭难于容身,时常在龙潭内兴风作浪、翻腾跃池,久而久之,周边的市民因此粮物减产,对此凶猛之物而胆怯,长久以往,黑龙潭周围的农田减产到绝产到荒芜,导致牟定境内市民闹饥荒,知县被逼于风口浪尖,只能出于下策,将其赑屭除之。要除去赑屭谈何容易?可百姓生计此乃治县之首要任务,于是,知县听取智囊参事意见,参事讲述“牟定境内腊湾彝族地区有个李三斗,听说此人能及他人不能为之事”。知县速速派遣使者前去腊湾诚请李三斗,李三斗得知此事,便说“赑屭此乃天龙之物,以一人之力无人能及,但举民之力,可将其制服,告知来使‘先将其龙潭掩埋,再在土层上方点燃一堆烈火,再将土层压紧’”。使者返回之日便是三月晴天,烈日炎炎,知县得知使者返回,出城迎接,待使者将李三斗的制龙之策全部陈述完毕,知县深知时不我待,便迅速招来百姓,吩咐大家带上柴火前往黑龙潭,大伙来到黑龙潭后,纷纷举石扔土到龙潭里,待龙潭掩埋完毕,知县告诉百姓在龙潭中央点燃烈火再将其松土使用土坯挤压,在熊熊的烈火中,被围困烈火与土层、岩石之下赑屭难于动身,眼看赑屭没有动静,大伙纷纷高兴,齐聚于龙潭之地,围绕于烈火周围举足欢庆、高声欢唱,彼此肩搭着肩、手挽着手跳起歌舞。每逢喜庆之时,当地百姓都以此歌舞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为此,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举之日,便约定于每年三月为踏歌欢庆月。为了统一时间,知县将每年三月二十八订为三月街歌舞日,官民同乐。故今日三月街(会)与左脚舞是原生态民族歌舞的缩影与见证。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歌舞——三月会上来跳脚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腊湾舞者——彝族玛咕舞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脚歌舞——来赶三月会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前准备:从未停留与放弃——阿老表请到牟定来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后休憩的彝族舞者
 
三、左脚舞歌舞艺术地位④
 
  在文化艺术功能中,左脚舞究竟占了什么地位?当逐一讨论深究它的时候,可以清晰的明白:民族歌舞具有自身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每个民族的歌舞是体现其自身民族风格不可或缺的“原素”,它是当今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使从表面上看也是如此),间接的满足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传统村落结构中的左脚舞的艺术文化内涵及功能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左脚舞中,“左脚调”无疑是展现原生态歌舞艺术的纯真性,左脚舞是对左脚调的本真反映,左脚调是左脚舞得以展演的最佳表象。一方面丰富了彝族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将两种艺术形式的艺术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其相互融合中产生不一样的“娱心健体”效果。民族歌舞具有自身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叔本华所言:“音乐是唯一直接表现事物的真实或绝对实在的艺术”[ ]352。能否在音乐与歌舞艺术中找到他们共有的原素呢?从生理学的角度讲:都是感觉和感官的印象,而此种感官却能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感官的直接引诱和麻醉剂的生理效应一样。马林诺夫斯基说:“艺术的基础也是建立在人类的生物需要方面,艺术的基本功能可以满足人类有机体的根本需求”[4]86。 没有什么歌舞可以像左脚舞使人们在如此狂欢与奔放的民族歌舞中深深的感受在原生态民族歌舞中艺术性的气息。与此同时,对于民族舞蹈的艺术兴趣其源于民族音乐的娱乐性与参与性,同时也是民族文化艺术之间彼此相通的直接展示,形成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格局,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歌舞文化往往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特有地域色彩。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互相商榷舞步统一话题
 
四、三月会上左脚舞歌舞艺术另一展现⑤
 
  如今牟定彝族左脚舞题材的多样性,舞调曲目的花样性,形成于吹、拉、弹、唱、跳为一体,达到了体、声、形的完美结合,实现了舞蹈与曲调的审美沟通,进一步提升了民族情感力与民族凝聚力的完美重现。我们不妨认为这也是艺术功能形式的一种直接展现。驱使着越来越多的人紧紧围绕于左脚舞“节奏欢快, 旋律优美、激情飞扬、通俗易懂易学”的特点来尽情的展现自我。左脚舞其实质就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具有适应社会化和大众化的艺术功能,其艺术功能直接体现在舞调合一、形体一致的特点。牟定左脚舞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是牟定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凤屯⑥彝寨流传:“穷欢乐”之说,难道真如此言?而在彝族人心中:左脚舞承载着他们精神与物质的文化使命,是彝人约定俗成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彝人喜闻乐见及易于接受的民族艺术文化,极具体现了左脚歌舞文化深刻的艺术内涵。左脚舞是彝人群体累积创造物的最终表现,它把个人活动转变为组织性与自发娱乐性的团体活动,在少数民族歌舞文化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艳丽的牟定彝族服饰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欢乐节庆后的沉浸、陶醉
 
【注释】
 
①②④⑤李新才.彝族左脚舞的艺术功能[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③牟定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据清康熙《定远县志》记载:“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牟定三月会),彝族赴城南东岳宫(庙) 赶会,至晚, 男女百余人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环围跺左脚,以手脚之俯仰合曲谱之抑扬,盖以左脚先起之故也”.据相关专家介绍,牟定左脚舞是楚雄州唯一有史籍记载的彝族歌舞舞种.
⑥凤屯:汉人入滇,主要安扎于重要交通沿线塞道及辽阔的平坝县城,随着大量汉人入滇,军民垦屯田,而滇中大部分地区,是彝族的聚居地。便形成了彝汉杂居的现象。包括牟定在内许多地方的文化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牟定城郊是个坝子,附近还留有“军屯”、“中屯”、“凤屯”等地名. “凤”当时政府所属地背居凤凰山,面向紫甸河,(当地人流传:山好,水好,名更好,青山绿水好凤屯之说),“屯”即屯田开垦,“凤屯”地名因由延用至今.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康瘦华.左脚舞探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0(1):65-69.
[3]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好的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作者:李新才,牟定凤屯人,西南大学研究生)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