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空”到“跳菜”——热热闹闹的彝族婚俗
作者 陈自仁 2020-06-15
原出处:丝绸之路 2003年6期

彝族的青年男女,一般是在火把节、赶山节等彝族传统节日相互认识,然后通过串寨、对歌等活动相互交往,发展爱情。彝族姑娘和小伙,从相互了解到谈情说爱,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待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会先“私定终身”,然后才请媒人,正式定亲。
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俗中,有不少神秘的因素,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是“杂空”,二是“跳菜”。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杂空”是流行于凉山一带彝族中的婚俗。“杂空”是彝语,译成汉语就是绝食。婚期来临时,新娘就开始“杂空”。在“杂空”期内,不能吃任何食物,只能喝水。新娘绝食,家里人也不要求她吃饭。有时候,父母心疼女儿,会偷偷地劝女儿吃点东西,但女儿一般不吃。按照当地习俗,新娘“杂空”时间越长,越受人们好评。新娘“杂空”时间长,说明她有教养,懂古礼,意志坚强,善解人意,因而亲人脸上也光彩。如果一位新娘不知道“杂空”,会被左邻右舍嗤笑,甚至把她说成是个不懂事的傻姑娘。“杂空”的时间,短者三五天,长者七八天。新娘一旦开始“杂空”,就要坚持下去,一直坚持到被接亲人迎进婆家为止。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盛情好客,彝寨一家办喜事,家家户户都会喜气洋洋。姑娘出嫁时,要哭嫁。所谓哭嫁,主要表现的是新娘难以离家的一种心绪,其表现形式,就是大唱哭嫁调。在新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新娘和她平时相好的姐妹们会聚在一起,唱一种名叫《阿莫尼惹》的民歌。这种民歌,讲述的是一位少女被迫出嫁前的心境,曲调细腻、优美而略带哀怨。他们边唱边舞,一唱一和,直到深夜。歌声中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未来的憧憬,歌声婉转,情真意切,表现了一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听者往往会情不自大禁,潸然泪下。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迎亲,新郎不能亲自前往,只能请最好的朋友或亲属前往迎娶。在彝族的迎亲队伍中,有一个特殊人物,大家叫他“押礼先生”。实际上,彝族的婚礼十分俭朴,没有什么丰厚的彩礼或嫁妆,要人专门押运。所谓押礼先生,实际上是接亲的一个壮小伙子。如果距离近,由他把新娘背回来;如果距离较远,由他牵着马把新娘驮回来。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娶亲人到新娘家后,新娘一定会藏在室内梳妆打扮。这时候,寨子里的姑娘们会把布单挂在门上,挡住室内,然后抬过桌子,桌上放一罐酒,堵在门前。接亲的小伙子们要进门,姑娘们并排站在桌前,不让进。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接亲的小伙子们就要动手“抢亲”。当然,这里的抢亲,不过是个仪式,不是真抢,同旧时的抢亲不能同日而语。这里的抢亲,目的是给新娘一个机会,让她表露一下舍不得离开娘家的心情。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姑娘们看到小伙子要抢,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提出对歌猜谜,猜中就可以把新娘接走。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歌猜谜实际上是一种即席创作,即席演唱的歌咏活动,题材随心所欲,内容五花八门,身上穿的,头上戴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都可以进入对歌猜谜的范畴。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如,女方唱: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顾工几时叫?(顾工,杜鹃鸟)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茶花几时开?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麦几季种?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问接亲人。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亲人必须答: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顾工三月叫,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茶花三月开,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荞三月种,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月种秋荞。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唱和中,接亲人一句也不能答错,一旦答错,就会召来女方哄笑。同时,女方出什么题目,接亲人必须答什么内容。一般情况下,男方请的都是本寨的对歌高手。他们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备而来,自然对答如流。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答对之后,女方还是不让进门,接亲人就会唱道: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了合歌请让开,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让我们走进来。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方会唱道: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有本事快来推,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本事跪下来!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亲的小伙子一听,不由分说,冲上去,拉开桌前的姑娘,就往门里冲。可是,桌前的姑娘拉开了,门里还有姑娘。她们齐心合力,从里面死死地顶住房门,就是不开。硬抢不过是个态度;硬抢不成,接亲人自然不敢太放肆。他们只好按彝族的老风俗办理:要想进闺门,只得求老人。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站在一旁的拉马人赶紧端上酒杯,请新娘的父母或寨子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喝酒说情。老人喝了酒,自然为接亲人说情。就在老人们说情的时候,接亲人会一拥而上,拼命推门。躲在门内的姑娘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大家一齐躲开,门轰的一声开了,接亲人不提防,齐唰唰地栽进门来。姑娘们哄笑着跑出门去。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栽进门去的接亲人,常常在屋里找不到新娘。原来,新娘不在这间屋中。他们只好尴尬地跑出门来。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候,站在门外的姑娘们,已经为接亲人准备好了烟袋,请接亲的小伙子吸烟。可是,烟袋嘴上,涂上了拌有烟灰的猪油,一不小心,接亲人的嘴上就会出现一个不容易擦掉的黑圈。接亲人急了,就会追逐那些搞恶作剧的姑娘。于是,一场互涂烟灰的游戏开始了。不一会儿,接亲人的脸上,会被姑娘们涂满烟灰。当然,那些姑娘们的脸上,也会布满黑块。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结婚,讲究热闹。接亲人在女方家的一系列遭遇,实际上就是为了制造热闹。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在这种欢天喜地的打闹中,为更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交往的机会。通过一次热闹的婚礼,有时会培育出几朵爱情之花。这种结果,有时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有时又在人们的意料之中。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双方打打闹闹之后,起程的时间也到了。这时,押礼先生要请出新娘,把她背在背上,或者请她上马,一路吹吹打打地向新郎家走去。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些地方的彝族中,婚礼上还举行摔跤比赛和唱贺婚歌。新娘一到婆家,新郎家人即举行迎亲仪式。在迎亲仪式上,首先请一位歌手唱贺婚歌,请客人喝酒,接着,大家一边唱歌,一边举行摔跤比赛。这些习俗,尽管各有各的说法,但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喜庆气氛。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另一些地方的彝族中,盛行结婚暂不同居的习俗。在举行婚礼的过程,新郎和新娘不仅不能同居,而且不能说话。一对有情人,只能互相窥视。新郎家的迎亲仪式结束后,由男方派人把新娘送回娘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新娘住在娘家,男方要多次去女方家中,请女方回来住。在丈夫的盛情邀请下,新娘会回婆家几次,但每次来,像走亲串友似的,看一看,干一点家务,就又走了。就这样,夫妻双方往返多次,才能正式同居,真正建立小家庭,生儿育女。过去,一结婚就同居,会被人讥笑。尤其是新娘,不被新郎反复邀请就同居,会被人看成是急于找男人的女人,让人看不起。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古俗“不落夫家”的一种表现。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礼中,最精彩的活动是“跳菜”。所谓“跳菜”,是婚宴上的一种独特的上菜方式。这种上菜方式中,充满了高超的技巧,带有强烈的艺术性,被专家们称为“民间奇俗一绝”。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流行于云南大理一带的彝族中,是这一带彝家婚宴上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活动。“跳菜”者,实际上是彝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艺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跳菜”艺人已经职业化。他们走村串户,专门进行“跳菜”表演。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般情况下,男方在婚宴前几天,甚至提前十天半月,就要请好“跳菜”高手。婚宴当日,亲朋云集,唢呐高奏,十张大桌排开,亲朋们围桌而坐。按当地彝族习俗,不论来客多少,只摆十桌婚宴,以求十全十美。所有来客,在这十张桌上分批入席。有时,家中来客太多,会把婚宴周围围得严严实实,争看“跳菜”的惊人场面。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欢乐的唢呐声中,“跳菜”的师父会率领徒弟一起登场。他们双手拱揖,面向宾客亮相,接着拜天地“三界”神仙,拜列祖列宗,最后拜吹唢呐的乐师,希望唢呐师傅认真配合,保证“跳菜”成功。三拜之后,在欢快的唢呐声中,师傅领着徒弟们依次退场,做“跳菜”准备。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突然,欢快的唢呐声为之一变,时而急促,时而悠扬,忽高忽低,起伏跌宕,欢快中仿佛带着许多惊险。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开始了。“跳菜”师傅们从厨房中依次而出。他们有的手端托盘,有的头顶托盘,托盘中摆满菜碗。唢呐声转入低缓,两位“跳菜”师傅跳着舞步,缓缓进场。他们一面舞蹈,一面扮出种种怪相,像滑稽的哑剧表演。他们一前一后,舞步轻盈,配合默契,徐徐来到宴席桌前。放菜时,他们动作轻巧、优美,端碗、放碗,都是在一系列舞蹈动作中完成。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中的落菜,极有讲究。彝族的习惯,婚宴按碗数论,上八碗菜,叫“八碗宴”,上十碗菜,叫“十碗宴”。如果一家的婚宴是八碗宴,“跳菜”师傅就必须把菜碗摆成回宫八卦阵,每一碗菜都像一粒围棋子,有固定的位置。落菜时, 先放哪碗,再放哪碗,最后放哪碗,都有讲究,一招一式,一起一落,边放边舞,不能有丝毫差错。“跳莱”师傅如精力不集中,放翻一碗,甚至放错一碗,就会被人嘲笑,失去尊严,从此无人请他“跳菜”。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对师傅“跳菜”一完,第二对师傅、第三对师傅又接踵而来。他们一对接一对,端着菜且走且舞,表情怪异,动作夸张,惊险迭起;在场的亲朋们,一个个屏息静气,心情紧张、激动,常常不能自已。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个“跳菜”表演中,最精彩的一是“空手叠塔跳”,二是“口功送菜”。表演“空手叠塔跳”时,“跳菜”师傅的十根手指上,每根手指顶一碗菜,双脚还要踢踏着节拍,跳着优美的舞步上场。“跳菜”师傅身边,还有两位助手。他们蹦来蹦去,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神情紧张怪异,做出各种保驾的动作。每当这时,赴宴的亲朋心都提到嗓子眼,眼睛不敢眨,大气不敢出。可是,“跳菜”师傅仍从容不迫,边走边舞,来到桌前,菜一碗碗落在桌上,一滴汤汁也不会从碗中流出。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功送菜”,更是精彩绝伦。“跳菜”师傅上场时,口中紧衔着两只长柄大铜勺,铜勺上各放一大碗菜;他的头上,还要顶个托盘,盘中也要摆满菜;他的两只手上,也各端一个托盘,托盘中也摆满了菜。唢呐声变得十分激越,“跳菜”师傅跳着舞步,缓缓进场。他双目圆睁,全身肌肉紧绷,动用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顶功,走路如鲲鹏展翅,落菜如蜻蜓点水,一招一式,精确无误。整个过程,赛过高超的杂技表演。每当表演结束,人们齐声叫好,掌声雷动。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作为婚宴上的表演,既是民间艺术,又是彝族婚俗,已被大理州南涧县文工队改编为舞蹈,搬上艺术舞台。 1999年5月,《跳菜》作为舞蹈,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亚洲民族民间艺术节的演出,荣获金奖;1999年6月,《跳菜》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剧组演出,获得中外专家的高度赞扬,从此名扬四海。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肖敏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