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彝族奥索布迪服饰的制作技艺
作者 彝族人网综合 2023-03-16
原出处:发现会东 等

彝族奥索布迪服饰是会东县彝族中老年妇女佩戴的一种特有的民族头饰,俗称高帽,主要分布在会东县野租、拉马、堵格等乡镇。
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奥索布迪服饰概述

会东彝族奥索布迪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服饰,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并延续着,形成了自己地区独特的服饰文化。当地彝族妇女仍在重要的场合佩戴奥索布迪,以此来维护自己民族的服饰传统和服饰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奥索布迪成为本地彝族女性中较高地位的象征。一顶帽子要使用大量的青布精心制作,并配以丰富的饰物,以显示富有和高贵。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奥索布迪服饰除了显示妇女的华丽、尊贵外,还逐渐演变成了女性增加身高、追求美丽的服装。历史上当地彝族在重大节日和解决家族纷争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会佩戴奥索布迪服饰,彝族谚语云“各波阿洛奥索则”意思是身高不够就用奥索布迪接。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地彝族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母系社会时期女人比男人聪明,彝族英雄支格阿龙送了一顶帽子给彝族女人,并用布缠上以削弱女人的智慧,使女人没有男人聪明,这是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时期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奥索布迪产生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奥索布迪按其高度分为高帽和中帽。其高度一般在8寸到1尺之间,高帽高度约一般1尺左右,中帽高度约8寸左右。直径视佩戴者的头围而定。里面用竹篾片编制成圆柱形作支撑,外面用黑布装饰,手工制作成菱角分明的八个角,俗称“八角帽”。与当地彝族妇女的细褶高腰羊毛披毡、大摆百褶裙等搭配,极显女性曲线美感,又具高贵典雅之气质。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制作过程

奥索布迪的制作主要包括竹筒的编制和黑布的缝制过程。
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竹筒编制

(1)选竹:选择无疤痕、生长期在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的青竹。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刨竹:请有经验的篾匠把竹子的青、黄竹篾分开;将二黄刨出后,用水浸泡7天以上,然后晾干。(这样做能增加竹篾韧性,经久耐用)。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编织:选定一个吉祥的日子,请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来编织。编织时根据佩戴者的身高、头围决定奥索布迪的高度、大小。如:身高高的,帽子的高度就可底一点,身高矮的帽子就要稍高一些。在决定好帽子的大小后,老人用准备好的竹条编织成圆筒形状。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缝制

(1)通常用黑布缝制。先把八尺布从幅宽处裁剪成两半。然后将两片布条重叠,把三条边用黑线上(留一条长的边不缝)。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两人将布条拉开(未缝合的那条边朝下)。然后定好中点对折,再分别对折。然后把折到一起的布在重叠的点上缝合。形成四个角。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将四条边的末端收到中心相连,然后整体的翻到背面,将每个角折叠成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三角形。完全整理好后形成一个正方形。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将四个三角形的中线及等腰的边缝合。然后将正方形的对角线从角上收出部分皱折(长度和其他的边一样长)。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将缝好的帽子套到竹筒上,将线缝缝在竹筒上。帽檐缝出皱折。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面的系列图片展示了黑布缝制和奥索布迪的成型过程:
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步:根据需要,对准备好的布料进行裁剪,以达到制作要求。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步:对剪裁后初步缝制的布料进行四边折合,完成初步造型。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步:缝合折好的四条边,将布料合为一体。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步:缝制,对缝折好的布料进行进一步缝制固定。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步:根据佩戴者的身高编制内层竹质内衬(竹筒)。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步:将缝好的布料套进竹筒。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步:将缝好的帽子固定(缝)在竹筒上。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步:固定皱折分出八个角。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九步:缝合折好的八个角。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步:制作完成。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奥索布迪服饰的特色

(1)地域特色鲜明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东彝族奥索布迪扎根于会东县彝族集居区,世代传承,作为民族服饰文化艺术,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工艺技能高超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东彝族奥索布迪里面出色的运用了传统的竹编工艺和缝制技能,里面用竹蔑编制成圆柱形作支撑,外面用黑布装饰,用独特的手工制作成菱角分明的八个角,俗称“八角帽”,体现出了高超的手工制作水平。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价值

(1)研究价值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东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服饰,自古演变至今,在当地彝族妇女心目中的地位以不仅仅只是一种饰物,它是彝族妇女人生观、价值观、生产生活观、审美观的体现。这对于研究会东乃至凉山彝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民族风俗、彝族妇女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作用等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收藏价值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民族服饰美学的角度讲,彝族奥索布迪已不仅单纯是一件服饰,它具有独特的造型,传统特有的制作工艺,合乎现代服饰美学的搭配,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彝族奥索布迪以其鲜明的特色成为彝族服饰珍品,极具收藏价值。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小的高帽凝结了彝族先民无穷的智慧,是会东彝族群众的历史、文化、审美、民俗的集中体现。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传统中,高帽一般由父母为成年的女儿精心准备的礼物,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恋与不舍。幸好,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无私付出中得到延续。0y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由彝族人网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会东宣传、发现会东、凉山文旅。

【声明】本文的素材资料从公开的互联网平台搜集,并经过彝族人网综合整理,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相关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媒体,著作权人如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