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彝族支系较多,所处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经济类型及发展各有差异。因此,在服饰质地、款式、装饰纹样等方面均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不仅有性别、年龄、节日装、常装之别,还有婚服、祭司服、丧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
黔西北既是彝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彝族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卷帙浩繁的彝族历史文献和众多现今保存的彝族民间传统工艺中,完全可以感受其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黔西北彝族服饰眩目、粗犷、饱满、奔放的艺术风格即是在这样一种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之上建立起来的。
纵观黔西北彝族区域服饰,明清时,男着短上衣,穿宽大灯笼裤,头包青帕;女着绣花短衣,穿青红白三节裙,包绣花盖头帕的传统装束。随着清初时的“改土归流”,后逐步发生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老年男子头包青白帕,身着长衫或对襟短衫,系青白腰带,穿宽脚灯笼裤的原有打扮,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渐趋大众化,只有头缠“人”字型青帕,方形绣帕盖顶,身穿大襟右衽绣花长衫,着绣花长裤,束白色腰带,系镶边围腰,脚穿布袜套小圆口绣花鞋的彝族妇女装束在黔西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
黔西北彝族服饰的款式,远不及它的装饰图案那样讲究,抽象的寓意符号,表意的吉祥纹样,精细的绣工,巧妙的图案组合,刻意的色彩搭配,无一不显示出彝家姑娘的心灵手巧。以涡旋纹为主的几何图案,风格古朴,色彩艳丽,其中绣嵌在女装前后襟和前后摆上的虎纹、火纹、羊角纹、八卦纹等组合图案最富地域代表性。
黔西北彝族服饰传统纹样蕴含着深层的民俗内涵,服饰图案中还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从一些彝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其原生、衍生、以及再衍生图形的演变过程。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缩影,通过研究,可以了解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宗教习俗、艺术审美、伦理道德、心理性格等基本属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款式之美
1.质朴的男装。
彝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拥有自己独立的传统文化体系,黔西北彝族服饰是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中的每个细节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服装款式以及服饰图案的一些外在特征,并不是其真正的审美核心,内层的隐形文化才是其本源的审美评判标准。
黔西北彝族传统服饰,从款式上看,也曾经历不断改型,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些基本元素,几经演变,形态依然。
粗犷、质朴是黔西北男装最基本的款式风格,不管从传统式的坎肩裙裤到现行的窄裤长衫,特点都非常突出。缠青色头帕,穿右衽长衫,系白布腰带是生活中男子最普遍的装束,结构简洁,实用大方。
在早年的传统男装中,多以青布缠头结圆髻,上穿青黑色小短衣,下着浅色宽脚裤,裤宽如裙,绣花的裤腰带多为情人所赠,宽大的裤脚,紧凑的上衣,行走坐立,飘逸而不失庄重。
俗称白布褡褡的多袋小褂,是彝族男子劳动时穿在长衫上的一种外套,这种小褂,有的是对襟短装,有的是前短后长,小褂的下摆通常是一排缝制别致的口袋,口袋之间用粗纹线分隔,状似方格,有的在袋面绣制八卦纹、火纹等图案,褂子周边用深粗线滚边,线条突出,块面明晰,和长衫套穿在一起,尤显利落紧凑,朴实素美。
黔西北彝族男装,始终保持了简约率真的风貌,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彝家男子的理想、愿望和追求。这种淳朴之风,是黔西北彝族男子服饰内容上的真与风格特色上的简的完美结合,是“大朴不雕”、“大巧若拙”的最完美的诠释。当然,对黔西北彝族男装服饰款式风格上的质朴率真也不能仅限于感性的描述,只有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涵义,才能体会其本质,全面把握其精髓。
2.流线的女装。
在黔西北少数民族服饰中,头缠青帕,方形绣帕盖顶,穿右衽绣花长衫,着绣花长裤,束白色腰带,系镶边围腰,穿布袜套鹰头形“鹞子鞋”,戴耳环、手镯、戒指是这一地区彝族妇女最普遍的装束。其中,彝族女装“吊四柱”是最具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一款服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彝族妇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绚丽斑斓的服饰艺术。
线条美是“吊四柱”女装最突出的特点。首先从款式结构看,以圆领为起点,沿肩、袖至下摆几条优美弧线将整件衣服的外形清晰地勾勒出来,领口周围的花纹线条组合图案,从右衽后片起绕肩一周经左前胸至右衣衩,这些图案彝语称为“毕力妥罗”,是“圆形宇宙”的意思,再从衣衩往下,沿前后左右衣边,各绣一条花纹线条图案至下摆,形同四根悬吊的柱子,下摆一般以白色布条或细线盘绕成三组螺纹组合图案,状如虎头。从领、右衽线、衣下摆全部随服饰外形绣绘图案,成为有线必修饰,修饰必随形的典型特点,衣服轮廓线和图案线,形成线随形走,图随线走的富有节奏的系列线型组合,穿插自然,韵味十足。同“吊四柱”配穿的挑花宽脚裤,线型风格和上衣格调正好相反,裤腰、裤边、裤脚全是干净利落的直线,绣绘在裤脚上的宫灯花纹,同样是直线的挑花图案,弧线的衣摆和直线的裤边相互衬托,极富美感。
三、工艺之美
彝家姑娘喜爱挑花绣朵,已成为彝族山寨一种固有的传统习俗,一针一线,一花一草无不寄托着彝族人民精神和情感上的美好追求,它是传播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姑娘从五六岁起便开始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剪纸绣花,将一幅幅精美作品绣绘在服装上,每逢节日,姑娘们总要穿上自己缝制的衣服,在花海人潮中一展风采,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艺。谁穿戴的衣服做得越精美,证明艺术才华越出众,往往会赢得小伙子钦佩的目光以及长辈由衷的赞誉。待到订婚时,姑娘们还要为自己的意中人绣做象征幸福吉祥的信物,以表爱慕之意,直到出嫁前,姑娘们还要亲手为自己作好嫁衣,才算功夫圆满。
黔西北彝族服饰传统纹样的制作,大体可分镶、滚、挑、嵌、绣五种工艺技巧,谈到针法又有平绣、锁绣、散纱绣、堆花等十余种。在制作一件服饰时,往往多种技巧和针法一起使用。但同是黔西北地区,服饰制作技巧和针法运用的差异,也能区别这些服饰地域的不同。
挑花:挑花是黔西北彝族妇女喜爱的传统工艺之一,传统挑花是在平布上面依纱眼用绣花线逐眼扣上十字形,它的挑制方法,一定要靠布面的线路,和编织很接近。由于挑花是数纱而绣,挑花针法受到技术上的限制,也只能表现直线、斜线、锯齿线、折线等,很难表现曲线、弧线、波浪线等构成的具体形象,因而挑花图案比较概括抽象,相对也简单。可是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将长线缩短为点,将点线组合为面,使得挑花的表现技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刺绣:能歌善舞的彝家姑娘,也是飞针走线的能手,她们精美的刺绣,在服饰中的领边前、后襟、衣摆、围腰、鞋帽及背带、背包、枕套等都广泛使用,题材有火纹、虎纹、羊角纹、八卦纹以及花鸟虫蝶等,针法细密,色彩浓烈。彝家姑娘喜爱使用的针法是平绣,底样以剪纸为主,采用单针单线,针脚排列均匀,线条平整,绣出的纹样有一定厚度,呈现微微的浮雕状,光亮平滑,清晰明丽。以背裳花片最为突出,图案多以高度艺术化的花草为主,也有虎头纹、蜘蛛纹等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动物图案。
四、图案之美
在黔西北彝族服饰纹样中,“涡旋纹”可以说是彝族传统服饰纹样中的灵魂式图案,彝语称之为“输必孜”,白底是“米古鲁”,黑纹是“靡阿那”,“米古鲁”与“靡阿那”其原形为纠缠回互的黑白两条龙,后演变为一种符号,经常出现在妇女和儿童的服饰上,代表阴阳,象征夫妻,包含深奥的哲学思想和通俗的伦理教育寓意,以“输必孜”涡旋纹为核心组合的各种纹样,形成一幅幅彝家独有的标志性图案,虽高度抽象却不乏特殊的艺术效果,从它的线型组合、明暗分布,到色彩搭配,体现了高超的审美取向,同时也反映出彝家豁达、开朗、豪爽、奔放的性格特征。
1.蜘蛛变花朵。
彝族是一个富于想像的民族,在黔西北彝族服饰图案中,会经常出现花卉、动物合二为一的精美图案,变化巧妙,意趣横生,比如在彝家背裳绣片中经常出现的蜘蛛图案,到这里已经变化为一朵盛开的马樱花,蜘蛛的头身成为花瓣,蜘蛛的四肢变为枝叶,一只传说中能经天纬地、润孕多子的蜘蛛,成了女性化的花朵的化身。这种将哲学寓意和审美要求有机融为一体的造型,可谓穿在身上的艺术品,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
2.蜜蜂成花蕊。
黔西北彝族服饰纹样,多以抽象为主,虽然这些纹样都来源于生活,但没有一样是对生活原形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彝家巧手大胆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化的艺术处理,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富于意象美和心灵化的艺术形象。蜜蜂在现实生活中是辛勤耕耘者的象征,跑到彝家姑娘的针下,变成了花朵中间的花芯,蜜蜂的身体、四肢成了伸长的花萼,被波纹式花瓣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在似花非花之间,花丛中的蜜蜂是否象征彝家美好幸福生活呢?这种无拘无束、随意挥洒的艺术想像,体现一种质朴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色彩之美
从风格特征看,彝族服饰崇虎、尚黑,但以服饰色彩看,艳丽、明快、醒目、粗犷,才是彝族服饰共同的特点,黔西北彝族服饰最讲究色彩的协调与搭配,在各种服饰图案中,青、黑、蓝、绿是基本底色,红色系列是挑花刺绣中运用最多的主色。黑色、黄色、绿色经常作为互补色出现。但是,在彝族传统文化中,色彩的运用与造型的整体观念一样,它是具有某些象征性的,这种象征性是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星月斗转,日月晨昏,自然界有规律的色彩的变换,被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比附、延伸。彝族古代绘画中把东南西北比附为青、红、白、黑4种颜色,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构成了具体的指代。在历史上服饰的色彩与阴阳五行观相比附。出现了对服饰色彩的好尚,夏尚青,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黄,其中蕴含了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商灭夏为金(白)克木(青)周灭商为火(红)克金(白),秦取代周为水(黑)克火(红),汉取代秦为土(黄)克水(黑)。这里色彩被赋予特殊的涵义。
黔西北彝族服饰,它的图案和色彩一样,有独特解释,“输必孜”纹样是黑与白的色彩组合,但更深层的是阴阳、日月、夫妻的实质性表现。就如《物始记略》上说:清气的“哎哺”形成白色的“米古鲁”,浊气的“哎哺”形成黑色的靡阿那。米古鲁称天父、生天、生日、生鹰代表阳;靡阿那称地母、生地、生月、生虎代表阴。
黔西北彝族服饰在重视色彩的象征、寓意性的同时,更讲求色彩的视觉美感效果,色彩整体效果轻松、明快、鲜艳、热烈。
1.美轮美奂“吊四柱”。
黔西北彝族服饰中,“吊四柱”是最具代表性的女装之一,以“涡旋纹”为主任意组合变化的各种图案,图形精美,色彩艳丽从整体看,除衣服大面底色外,衣领、衣袖、前后襟、前后摆颜色多以红、白、黑为主,而且呈条状色块分布,在白色底纹上绣红、黄、绿等图案,再以黑粗浅滚边,图案色彩对比强烈,立体感强;在黑底纹上绣制粉红、黄、浅绿等图案,色彩沉着、朴实、庄重,特别是以“涡旋纹”为核心组合的不规则三角形图案,黑与白、红与黄、绿与黑等交互衬托、对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美感。
在服饰前后衣襟上若出现挑花图案,一般是在白底上挑绣云纹、羊角纹、蝴蝶纹等,纹样所用色彩有大红、紫红、草绿、淡黄等白底上绣纹样,纹样中透白底,相互衬托辉映,色彩明快,层次丰富,整体统一,尤显华贵。
2.繁花似锦“情人包”。
图美随心,花线达意。只有多情的彝家女才会将一个包含深情厚意的荷包绣绘得如此繁花似锦,在黔西北这块醇厚的土地上,情人包是彝家姑娘绣赠意中人的信物之一,情人包身宽高比例约20~30余公分,从包带到包身满绣图纹,包带多为挑花,包身则为刺绣,花草图案是情人包最普遍的纹样,包身一般为深色,在深色之上绣绘红色马樱花、蝴蝶纹等图案,用黄色或白色勾绣花边,穿插浅绿色花叶,黑底红花、黄边,色彩艳丽浓烈、丰富鲜明,既追求红火热烈、喜形于色的对比,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
六、精神家园
彝族是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的民族,黔西北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精神、理想的物化再现,彝族服饰图案的造型是意象性的造型,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象征性艺术。服饰中的题材、图案纹样、色彩等成为特定观念内涵的替代物而成为具有象征性寓意的“符号”,这是黔西北彝族服饰特有的品质,它广泛地运用象征寓意来寄托彝族人民的生活、理想、愿望和追求,这种缘物寄情的表现方式,是一种质朴的民族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真诚、坦率的心理,通过寓意形式的表现使通俗的内容既明白晓畅,又含蓄隐喻,这种意向性的象征思维具有强烈的比附性、主观能动性、联想性和非程序化。它不仅使相似或相近的客观事物相互比喻、表征,还将客观事物观念性地加以改建,使其趋于相似或相近而具有可比附的性质,它丰富的联想性,可从将客观的事物重新创造组合,形成一个自由、浪漫、夸张的理想画图,构筑了自己心灵中的精神家园。
客观事物与人的功利关系也同样被彝族人民作为寓意象征因素,石榴不仅具有可以食用的功利意义,其饱满多子的特征也被作为生命力或生殖繁衍的象征在彝族服饰图案中加以运用,像“输必孜”等抽象图案也曲折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赋予象征寓意。
作为自然界变幻无穷的物理性、视觉的色彩也同样具有寓意吉祥的象征意义。黑、白、赤、黄、青五色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实践关系,以及从中蕴含的彝族文化内涵。
黔西北彝族服饰艺术,是彝族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最完美的体现,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服饰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它将被人们认可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