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以四川凉山地区为例
作者 许艳 2022-12-10
原出处:《艺苑》2014年1期

​​​摘要:“耶玛”是凉山彝民对装饰“花花”的统称,即汉语中的装饰纹样或图案。彝族是一个有着极高审美品位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人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如服装、银器、漆器、铜器等,而饰于其上的“耶玛”种类丰富、配色鲜艳大胆,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本文试图以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为基础来探讨凉山彝族装饰图纹造型之形式美。
关键词: 凉山彝族;“耶玛”;装饰纹样;形式美

一、凉山彝族“耶玛”的物质载体及其分类

彝人爱美,这在凉山彝族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器具中都有完美的体现。衣——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1市16县,可粗分为三个方言区(1),不同的方言区衣饰异彩纷呈、各有韵味;食——漆食器是彝人最传统的饮食器具,凉山地区的传统漆食器是一种以木或皮为胎,其上用土漆绘以装饰纹样的生活用具;住——凉山的彝人喜爱在自家的房梁上涂绘精美的图案,就连外墙墙体上也被习惯性的画上了各种装饰元素,最常见的是羊角纹、菱形几何纹等;行——凉山到处是山,过去人们以马为车,因此,拥有一副精美的马鞍就成了彝族人的骄傲,于是当地人便恰当地利用当地丰富的漆树资源做土漆,用以绘制马鞍上精美的图案。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彝人酷爱铜银饰器,并在银铜饰器的表面上雕刻各种精美的“耶玛”。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当地银饰文化迅速崛起,火把节期间,在布拖县城随处可见全身穿戴银饰的漂亮姑娘,银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彰显了女子的高贵气质。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艺术源于生活”——凉山地区的装饰图纹也是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凉山的彝人对存在于他们周围的事物有着别样的情感。于是,他们将自己对动物花草、日月星辰等的感性印象通过理性的认识概括成为“符号”,永远地记录下来。概括起来,这些符号主要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器物纹、几何纹、吉祥纹及人物纹六大类。植物纹主要有蕨芨草、太阳花、索玛花、南瓜子、伸经草等各种花草纹,凉山北部的甘洛县及周边地区人酷爱在他们的服饰上手工绣上各种花草纹;动物纹类图案在“依诺”和“所地”方言区中占据了当地服饰纹样的大多数,较常见的有羊角纹、鸡冠纹、马齿纹、牛角纹、牛眼纹、蟹纹等,除此之外,鹰、虎纹在漆器中也有出现;器物纹样常见的有窗格纹、石阶纹、石磨纹、印章纹、火镰纹、钱币纹等;几何纹中,如日月纹、波浪纹、漩涡纹、棱形纹、星纹、折线纹等是彝族人常用的纹样;在彝族的银器上,刻绘了寿字纹、喜鹊纹、凤凰纹、龙纹(2)等吉祥纹样,表达了彝民族安居乐业、期盼幸福的生活态度;人物纹在彝族纹饰中出现不多,仅见漆器装饰中曾绘有支格阿龙图、(3)射日图。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1]89凉山彝族的“耶玛”运用了写实、夸张与变形等手法,通过这些手法刻画的图案一方面在本质上保留了物象原型的自然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适当地加强了该物象的独特个性。不过,能将上述如此多样的图纹类型统一于一件完整的器具之上而又不让人眼花缭乱,这是彝人审美之高超与过人的所在——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彝族“耶玛”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大量出现于彝族器物用具中,但它在不同器物类型中的构成形式又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其主要包含的美学形式法则如下: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多样统一

这一法则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的生存原则[2],是美的基本规范与要求,以使艺术品的整体、部分之间达到和谐为最终目的。其中,“多样”是指整体中各个部分在形式上所呈现出来的千差万别,“统一”则是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和谐性与共性。多样统一法则在彝族的装饰用具中大量存在,彝人善于在装饰形式上利用几何形状的天然统一和稳定感使复杂多变的“耶玛”纹样在整个器物的造型中得到统一。如图1所示,工匠们习惯性在脑海中将任何形状的器物用几何形对其进行分割,之后再进行细节方面的创作。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1 彝族装饰上的几何形状纹样

在色彩运用上,彝人也有自己内在的审美形式法则。彝族素有著名的“三色”文化,三色分别指代黑、红、黄,但是各个方言区不同人群的用色习俗不尽相同。以服装为例,在当代彝人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艳丽、明亮、多彩的衣饰,那么彝人又是如何将丰富多变的色彩统一起来的呢?行走在凉山,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年轻女性的服装多是以大红、亮蓝、绿色等鲜艳的颜色做底色,再以黄色、橘色等暖色做点缀;中老年妇女衣裳多是黑色、藏蓝色为底,少量饰以蓝、紫等冷色点缀。不管男女老少,黑色(4)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在凉山考察之时,笔者也曾问过几位手艺人关于服饰用色与年龄关系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与上述基本吻合。如图2所示,这位女孩正赶往2013年当地彝族火把节的选美现场,由图可见,该女子所着服饰以大红色为基底色,蓝色和黄色是裙子的装饰色,裙子的下面两节分别为黑色、红色。整套服装用色在形体上既有大块的色彩,又有线性的点缀色,使色块在大、小、点、线、面上自如地变化。远望,身体、衣裳、银饰三位一体,形成一对完美的组合;近看,银饰的各个部位刻上了精美的图案,衣裳的领、袖、襟、前胸、侧摆等部分亦绣上了各种精美的“耶玛”纹样。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2 盛装的彝族女孩赶赴火把节选美现场

彝族的装饰艺术遵循一定的秩序与规则以便其和谐统一,但同时又不拘泥于规则,在统一中尽显其丰富与多样,体现了彝族人民极高的审美品格。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均齐与平衡

均齐,即均衡齐整之意,是同形同量的组合,体现出秩序和理性,稳定、安静、平衡是其传达给人的视觉感受。平衡,体现了力学的原则,以同量不同形的组合,形成稳定、平衡的状态[3]120,它就像杠杆一样,以一点作为中心支柱,四周物态在形体、大小、轻重、长短上不一,它们依靠内在的张力达成某种平衡与稳定中又富有活泼变化的美感。追求平衡感与稳定感,是人类的天性,原始人在造物之初便自然地将生活用器造成了左右、上下平衡对称之器物,绘于其上的装饰纹样亦如此。不仅是人类追求平衡感、稳定感,在宇宙自然之间,一花一叶、各类动物、日月星辰无不以均齐平衡的秩序而存在。人类对于平衡感的追求,与其说是人类的天性需求,不如将之理解为人对于自然万物的形态经感性印象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结果。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3 甘罗地区头帕上的刺绣图案

均齐平衡的纹饰营构法则在凉山地区随处可见。以图3为例,这是甘洛地区头帕上常见的刺绣图案,这些图案都以索玛花叶为创作原型。初看这些刺绣纹样都根据各自内在的结构两两对称以使整个图案给人以平衡稳定的视觉感受,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每一对对称的纹饰形态都有所不同,这些变化或表现于色彩运用中,或在叶的形状与方向上。总之,其结果就是使头帕在整体视觉效果上给人富有变化中的平衡秩序之美感。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4 银器店内的银饰

遵循均齐、平衡的秩序规则还可以较好地衬托中心。如图4所示,这是昭觉县某银器店看到的银饰,据店主“尔古依铁”介绍,这片银饰用于贴合在圆盘八方帽的四周,通常情况需要4个这样的饰件才能贴满一周。可以看到这片帽饰的主体“耶玛”为羊角纹,其次有许多几何的花叶纹、无数的点、许多点组成的线形以及喜鹊纹。这些装饰“耶玛”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是许多密集而连续的线条,最终构成了流线型方块面;中层是由许多大小等一的羊角纹和无数的几何点、线、圆组成的长形方块;最上一层饰刻了6只羊角纹与两只左右对称的喜鹊纹。三层纹饰严格地讲究对称、均衡的秩序,在制作过程中,银匠有意的利用喜鹊来衬托中心一大一小两只羊角纹,这样不仅能达到美观的艺术化效果,同时又赋予一定的吉祥寓意,喜鹊象征幸福、欢乐,羊是当地普遍饲养的家禽,象征着财富与丰收。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均齐与平衡法则使装饰图案的造型端庄稳重,同时,不完全拘泥于此法则又让器物的细节多彩丰富起来,这便是装饰美尺度的体现。彝人对于均齐与平衡形式法则的认同和喜爱,既表现了彝人对于自然万物的尊重,亦是“秩序与理性”观念在审美形式上的表现。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指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对比关系,美的产生跟局部与整体、部分与部分间的协调密切相关。尺度,是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之间相比,不需涉及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任何一件产品都需经过一系列的度量、计算、反复考虑各种比例关系,比例的考究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形式美的问题。技术尺度与结构、功能相关,装饰纹饰的比例和尺度更多地与视觉、美相关。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理论莫过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律”了,著名的帕特农神殿、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经典建筑成果都是以该理论为标准设计的。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的彝人没有提出过系统的分割理论,他们一切与造物相关的行为全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潜意识里对物象本体的把握。他们看似随意地将一种“耶玛”图案布置在器物的某个地方,但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对于“耶玛”的位置、大小与比例方面的考究。以服饰为例,当地人喜爱在衣领、前襟、袖口、下摆绣上精美的“耶玛”,但一般情况下前襟部位的纹饰最多,袖口和衣领处的纹饰相对少一些,下摆则最少,有些服饰基本不绣下摆。众所周知,衣服的前襟是人眼最容易捕捉到的部位,彝人便设法让此处夺人眼球,除了在技术上将此处裁剪设计得独特之外,绣上“耶玛”便是最好的办法了。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一种有秩序的连续,韵律指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4]97。节奏具有表面形式性,形体、色彩、声音等的连续与反复体现了一种不断展示的节奏,韵律具有内在旋律性,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5 漆器、服饰上连续反复的纹样

彝族的“耶玛”图案多以连续纹样或散点排列的形式出现,连续反复的图案如同音乐一般飞跃、跳动,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如图5所示,在凉山的漆器和服饰刺绣、银铜饰等图案中,纹样形式的连续与反复、色彩的重复与呼应、线条分割的节拍……如诗如乐般,充满着自由激情的韵律,勃发着生命之美。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

美产生于形式[5]173,形式之美不仅是事物的自然物理属性,又表现了人的某种能力——理性与秩序。多样统一、均齐与平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法则不仅是凉山彝族“耶玛”图案形式产生的基础,也是图案之美、造物之美的根源,是千百年来当地手艺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恪守、运用和追求的不成文的规范。然而时代在发展,审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当地的装饰艺术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立足于彝族文化,提炼和归纳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创作理念,将优秀的艺术形式加以发扬,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这对于保护和发掘当地的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Rd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1)“圣扎”方言区、“所地”方言区、“依诺”方言区。
(2)彝族银饰上的龙凤图主要以吉祥的寓意存在,因此将其列为吉祥纹类。
(3)射日英雄,传说中的彝族祖先。
(4)当地默认着一条不成文的习俗:五节百褶裙的第一节和倒数第二节需做成黑色。

参考文献:
[1]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 张琳,略谈装饰绘画的形式美[J].书画世界,2011(5).
[3]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 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 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许艳,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