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让人过目不忘的花腰彝服饰
作者 肖育文 2021-01-23
原出处:肖育文视界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是彝族聂苏支系的一部分, 其人口约四万左右,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山区和散居峨山县,生活在海拔二千至二千四百米的高寒山区。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尼苏“花腰”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五彩缤纷、别具一格又自成体系的彝族尼苏“花腰”服饰。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妇女身上,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在其多彩多姿的服饰上,处处洋溢着美的色彩,显示着丰富的个性和迷人的特色。服饰的各部配件,几乎都有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或喻指开天辟地,或暗示祖先迁徙,或记述征战拓疆,或表白某种崇尚。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套完整的“花腰”服饰,由七十二(虚指,意为多)样配件组成,每样配件皆隐含一个或几个有关其民族的传说或故事。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石屏县彝族(俗称花腰彝,自称聂苏)妇女的服饰上,以领口上的齿牙形太阳圆圈纹为中心,从肩峰、袖口到下摆,全织着火红的火焰纹图案,犹如太阳喷发的烈焰。她们把这火焰纹图案称为“火心”。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1610884501653572.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坎肩背部饰有用五条色布缝缀的五色“彩虹”,这条彩虹饰带上织满各种花纹图案,似乎在描绘太阳普照,万物生机勃勃的兴盛景象。整套服饰从头到脚,用红色极多,真可谓红光耀眼,光彩夺目。它们都是领口太阳喷射的热焰和光辉,是太阳的衍生和变奏。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它照耀着那些织在帽巾、衣袖、后摆、襟边、裤脚等处的马缨花、 山茶花、 杜鹃花、芍药、牡丹、凤凰、鸳鸯、蝴蝶等,万物因有阳光而生机勃勃。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彝族妇女的盛装彩服, 是由古代箭服、铠甲服演变而来, 至今还称“ 铠甲服” 。从服饰外观看, 除显现出浓郁的古风遗貌外,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花” 字。妇女们全身绣有各种花纹图案,工艺精湛,五彩殡纷, 给人以美的享受。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彝族妇女不论大人小孩的坎肩领口,都配有牙齿形圆圈太阳图案,背部饰有采用五色条布合成并绣上各种花纹图案的彩虹带, 表示太阳普照四方, 映在肩峰银泡组成的露珠。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民间工艺,无论剪花种,或是刺绣,是一项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它是随着秀丽独特的花腰服饰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今天的服饰带有许多现代气息,具有高雅精美、色彩艳丽、精致绝伦的特点,殊荣巧夺天工的美称。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彝族妇女服饰不同年铃以不同的色彩相配, 以区别其心理特征。女婴以头饰和各色背囊为主, 帽子精绣花纹图案并配银饰和花缨,背囊外层绣满鲜艳夺目的花朵,由慈毋背着, 表示把婴儿置于花丛中,希望她茁壮成长,像鲜花一样美丽。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女人除了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服饰外,还有白银手饰。从她们出身到离开人间,都是伴随一身的。当然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手饰很不时兴了,当今时兴的是金手饰、手表、手机、玉石等。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彝的服饰由于她们生活在四季开满鲜花的山区,常年与鲜花相伴相舞,她们的服饰理所当然体现花腰女人与鲜花相媲美,反映花腰女人爱花、护花,体现花腰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同时反映花腰女人心地善良、说话做事象鲜花一样受人们呵护。更能说明花腰女人心灵手巧,把大自然的美,巧妙地显见于自己身上。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有人说花腰女人远看一棵花,近看千朵花。总之,花腰女人的服饰是由上百千朵花卉,小鸟图案组成,它真实体现了花腰红女的心灵手巧,反映了山里妇女热爱生活,呵护大自然,爱花爱美的心态。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彝把一个女人会不会刺绣,作为有没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当姑娘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就会指导她们学习刺绣,到十四五岁时就能独立制作,到青年时期已技艺精湛。为了制作一套可以和别人媲美的服饰, 她们往往要花数年心血。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制作时,姑娘们首先用纸剪出花样后,把花样粘贴在红、白、蓝等颜色的布料上,然后用彩色丝线沿花样或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花卉图案进行刺绣,然后把数十种不同纹式和图案的刺绣品拼揍起来,就缝制成了一套精美的服饰。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这些纸样都没有专门图案和固定的模式,所有的样子都在姑娘们的心里,她们随心而剪,随手而剪,图案自然各不相同。服饰中的每一个花样图案往往都记载着一个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说,一套服饰就记载了“花腰彝”的发展历史。比如有的服饰上有火焰的图案,就反映了花腰彝对火的崇拜。一套服装由数十种配件组成, 共需要一公斤左右丝线, 得一针一线绣成各种花纹图案。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逢传统节日、迎宾待客、走亲赶集、男女青年约会和其他社交活动, 妇女们都要穿戴上自己巧手制作的盛装, 风姿绰约如群芳竞艳, 使彝乡大增美色。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石屏县彝族尼苏“花腰”人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也创造了丰富的彝族尼苏“花腰”服饰文化。这些色彩鲜明,给人一种天真朴素、粗犷奔放、回归自然的感觉,蕴含了格调高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以及开发利用价值。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档案

在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花腰彝的民居,是彝族地区特有的土掌房。其墙壁和屋顶用土夯筑而成,冬暖夏凉,且屋顶家家相连,上一家房顶即可跑遍全寨。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哨冲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北部山区,距县城71公里,东邻龙朋镇,南接新城乡、大桥乡,西连龙武镇,北交峨山县小街镇。境内主要民族有彝族、汉族、回族,以独特的民俗民情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O4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肖育文:著名自媒体人,旅行家、资深摄影师。二十多年户外旅行经历,十多年传媒工作经验。多家机构签约摄影师和旅行顾问。
原文标题:《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花腰彝服饰让人过目不忘 》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