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建水,曾是彝族人的聚散地,也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最为充分的地区。由于历史缘故,建水彝族服饰多种多样,缤纷多彩,被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有的以补、绣工艺结合,有的以工艺花边拼组,有的以滚、补、挑装饰,从布料选择,再到精心刺绣挑花,每道工序都是费工费时的技艺,需要投入相当大的劳动量。现在,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曲江镇彝族服饰)
彝族妇女的刺绣本领十分高超,无论在腰带、衣裤,还是在鞋上都绣有极美的图案,图案为圆形、弯尺形、八角形等花鸟图案,手法采用十字绣、平绣等多种手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承传了灿烂的服饰文化,其花样、款式既古老又精美,各种刺绣极为丰富。
(青龙镇彝族服饰)
居住于建水北部山区的彝族,遍布曲江、利民、盘江、甸尾、李浩寨等乡镇,与汉族交往密切,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服饰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多。男性服饰装饰少,服饰色调有青、蓝、白等。一般上着中领对襟衣,下穿宽裆打折裤,足蹬多层毛边布鞋。节日盛装时外罩一件领褂。女性内穿中领右衽大襟衣,外套绣花围腰,下着宽腿扭裆裤,裤角边有装饰。头饰常将长发编成独辫并续接假发辫,在接发处用红绳缠绕三道,再以沙帕包裹,盘于头顶,后头露出三道红头绳,所以又称“三道红”。此服饰亦被专家、学者称为建水型彝族服饰。
(曲江镇彝族服饰)
南部彝族地区(官厅、坡头、青龙、普雄等地)由于相对封闭,传统民族服饰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保留得较为完整,传统色彩较为浓重。男子仍保持民族服饰,上着双领对襟短衣,内衣多为浅色,外衣为青蓝色,下摆、衣领、衣带上绣有三片叶子组成的花纹图案,前襟以密密麻麻的布纽袢为装饰,实际使用暗扣或银纽扣。下作宽腿扭裆裤,腰系绣花套带,足蹬船邦绣花毛边布鞋。
(官厅镇彝族服饰)
(官厅镇彝族服饰)
(青龙镇男子彝族服饰)
聚居于坡头乡大石洞的彝族妇女,发辫编为左右两辫,扎红黄两色头绳,辫端系以绒球数个,盘于头顶,包以头帕,仅露出绒球于脑后,坠耳环。着青黑色宽松外衣,左襟大摆,银币为扣。紧袖及腕,袖口镶三道白色或黄色的绣有图案的花边。下穿宽裆打折裤,裤角亦绣花边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