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柏县彝族村落李芳村,村落仪式中的服饰主要由毕摩法衣、神职服饰、女子服饰、男子服饰组成。人类最早的服饰形态有树叶、树皮、兽皮等,虽然属于天然制品,纺织技术没有参与,却是服饰的源头,它的出现奠定了民族服饰发展的基础,原生态彝族服做工复杂,原材料多是火草、热带地区(如普龙村)所生长的野生剑麻(蓝灰色,群生,硬朗)编织成的麻布、大麻、棉布还有动物毛皮(黑羊皮、绵羊毛)。由于原材料的缺失,目前,绵羊毛做的褂子还能在村落仪式中的毕摩法衣中见到。
毕摩服饰
法衣。毕摩的法器之一法衣是毕摩在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物件,原生态毕摩法衣选用山羊毛制作,形制以披风为主,一片羊毛毡一根细带就是一件法衣,村落仪式中的法衣于 2004 年以后已经改良为马褂式,内侧与外侧互嵌,至今保留。
法帽。除法衣外,法帽也是象征毕摩的一个独特标志,法帽上的老鹰作为毕摩身份标识很容易在舞台上被辨认,斗笠外形的法帽早期用作普通男性保暖遮阳遮雨的工具,大麦地一带的毕摩法帽以竹片编制的斗笠为主,法脿李芳村毕摩法帽 04 年以前是黑布包头,且插有三两枝箐鸡毛,随后以斗笠为外形以黑布缠绕,或是用羊毛毡赋之其上,帽尖绑一只老鹰,帽檐两侧悬挂鹰爪的法帽最为常见。
其他神职服饰——师公师母服饰
面具。面具选材为马樱花树,其形状根据人的脸型设定,为椭圆形。师公面具颜色由黑、红、蓝、黄、银组成,据说这副面具在十年前主要颜色是黑与红,银色部分是用烟盒里的银色铝箔纸贴于面具上,只是时间长久容易掉,后来才选择直接上颜料。师公面具嘴巴周围黏着羊毛,面具顶部插着若干箐鸡毛。师母面具以白色为主,脸颊两侧涂抹大红色的腮红,细长的眉毛,红红的美人痣,面具顶部同样插有箐鸡毛。
草衣。草衣由稻草制成,无任何装饰,做工简单,形制为无袖草褂,腰部系着用稻草搓成的绳子,以束缚散乱的稻草。
男子服饰
第一,上装。原生态男子服饰为黑色、深蓝的对襟衣着于上身,黑的棉布马褂,白色对火草挂,羊皮褂。在村落仪式中黑色的对襟衣如今还有,而火草挂已经非常少见,另种上衣在依照原生态形制基础上,结合彝族特有的马缨花故事,保留对襟与蓝色元素,将色的马缨花纹样绣于上衣两侧,且整齐对称。
第二,下装。下身的裤子是黑色宽脚型,裤腰非常肥大,穿上身以后需要从一侧腰部对折到另一侧腰部,再将附在裤子上的绳子绕腰一至两圈系上。
女子服饰
帽饰。李芳村(罗婺支系)妇女头缠方形折叠成的黑布大包头,用五彩的毛线缠绕于黑布上,包头的对角上缝制了彩色的流苏,多个流苏组成的串串从头部自然垂落。安龙堡乡(纳苏支系)女子帽饰从形制与佩戴方法上较为简易,女子包头是粉红色和白色相交而成的条形裹布,并带有白色溜须为饰,如今这样的帽饰不常见,而是依照原生态的样式改变为粉红色的圆形帽子,并流出白色的长须。
上衣。安龙堡乡女性上身穿右开襟蓝色,窄袖,前短后长的上衣,图案主要分布在肩膀两侧、背部、前胸襟三个部位。运用平绣的手法在衣服开襟“y”部分、袖口、后肩背绣铜钱花,其中袖口花纹图案主要分布在袖口与袖筒的三分之二处,除了刺绣也会用贴布绣的方式做一些拼贴装饰。法脿镇李方村的女性原生态服饰为墨蓝色打底,中高衣领,少许的银泡、玉、丝线等材料做装饰品。
颜色搭配主要有三个色:绿色、粉红色、蓝色。右襟地方绣有几何与四叶草图案,其中也有拼贴布的组成,布条上绣着山、河、花草和萝卜,图像整体感觉细密、整齐、色彩素雅庄重,当代村落仪式中女子上衣根据原生样式进行了翻做与稍加创新,用色方面更鲜亮一些,安龙堡乡的女子上衣在原生的基础上多添加了马缨花图案,前短后长的形制也改为前后同长,李芳村女子上衣大方向未改变,蓝色布底,各式布条贴于上衣右开襟部位。
盘扣,又称纽结,上衣中盘扣的作用很关键,不仅起到修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了束缚宽松的衣服。清朝时期的直盘扣(一字扣)是服饰中最早的形制,也是盘扣中最简单、简洁的一种,将一根袢条对折成扣带,将银毫串在上面,另一根同样将袢条对折成扣带,或是用一根袢条编结成圆球状的扣坨,最后将扣带与银毫或是扣坨一对一的缝制在上衣两侧。
银子(银毫)的广泛使用是原生态服饰最为突出的特点,整个双柏县目前唯一能找到并且保留至今的女性上衣,存于李芳村李秀兰奶奶家里,此上衣是三代人流传下来的。上衣中一字扣使用的是一八八七年至一九一二年清朝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光绪元宝一颗是湖北省造,库平七分二厘(壹角)的银毫,另一颗是四川省造库平七分二厘(壹角)的晚期银毫,虽无法考证银毫与上衣其他部分是否属同一时间制出,也无法准确判断是清朝末年将银毫缝制于上衣,还是民国时期缝制,但由此可以认识到原生态服饰上通常将银子(货币)作为盘扣或者装饰在服饰中。
目前还保存银毫的盘扣几乎无影,不过一字扣形制依旧延续,继原生态服饰中围腰带上的银子,村落仪式中围腰带所使用银子的情况倒是比肩皆是。银子做的饰品形状丰富,有嬉戏的鱼、花篮、一簇簇花朵等,有的还留着五厘米长的银絮絮。
围腰。女子上装的围腰是集中凸显女性缝制技术与对美的追求最显著的载体。围腰的形状如同“几”字,图案主要分布在围腰头、围腰脚、围腰飘带部分,主要花纹集中到三角形边框中,粉色、大红色、淡绿色、黄色的山茶花散开,两只喜鹊,也有的说是锦鸡,低着头挥动羽毛站在花朵中。围腰的飘带,主要由两根简单地宽约八厘米,长二十厘米的白布绣花制成,飘带上有三道花纹,从下往上第一道绣着蝴蝶,第二道绣有正方形、菱形、三角形穿插一起的图案,第三道绣有花朵、小山与树木,主要颜色以黑白、红绿蓝构成。
下装。女子下装多为直筒长裤,底色为黑色,裤脚边绣有三道或是六道花纹,用色单一,多为白色。从下而上的第一道与第二道运用了挑花法进行花纹刺绣,以马缨花为主的绣片拼贴作为第三道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