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姆:彝族的创世史诗
作者 鲁风齐韵 2020-08-09
原出处:腾讯新闻

查姆被称为彝族的“根谱”,是彝族一部极大的创世史诗。
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在彝族地区以彝文的形式广为流传,这部史诗中据说是一共有120个查,“查”有章、节的意思,一查即一章或一节。现存的查姆史诗一共有110多查,部分已经遗失。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级的传承人也在努力寻找未被发现的查,希望有朝一日能将120查集齐再版。这部史诗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囊括了彝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有以下几部分内容。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11.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事万物的起源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记录的彝族人民的起源与汉族人民的极为不同,查姆里面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变成人之后,就进入了独眼时代,即每个人只有一个眼睛,后来天干大旱,于是独眼人便全部消失了。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独眼时代之后就进入了直眼时代,即眼睛是竖起来的,在这个时代又发了大水,其他直眼人全都淹死了,只剩下了阿普笃慕一个人活了下来,此人即是彝族历史中提到的始祖。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其实也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天灾的一种敬畏,在古代生产力并未像现在这样发达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显得非常渺小,也许彝族古代人民受过干旱、洪涝灾害的冲击,后来被保留在了彝人的历史记忆中。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22.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人的起源之外,在查姆中还提到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比如“树的起源”、“火的起源”、“唢呐的来源”等等,凡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事物,都有彝族人自己的一套解释体系。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如火的起源,彝族人民便认为是发生在猴子时期和独眼时代之间的,因为在提及火的来源的时候,经书中记载的是一只母猴子生了一只小猴子,而生出来的这只小猴子只有一只眼睛。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只小猴子咬硬的东西,咬不动,猴子妈妈就拿着石头敲打这些食物,在敲打的过程中,打出了火星,这些火星落在干草堆里,于是便发现了火。这只小猴子长大之后,便变成了人。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的日常祭祀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部史诗中,除了记载各种起源之外,还记载了很多祭祀的仪式,比较大规模的祭祀有祭天、祭地、祭龙等,现在在部分彝族地区依旧会进行这些仪式。而做这些仪式的人被称为毕摩,只有毕摩才能做这些仪式,需要头戴法帽、身着毕摩服、手持法铃、摆好祭品才可以进行。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33.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身着毕摩服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天在正月初二举行,祭地在二月初八进行,祭龙在二月初三进行。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天又被称为祭山神,祭祀是为了祈祷能够风调雨顺,保佑新的一年雨水充足,山上的庄稼生长得好。祭地又被称为祭土地神,目的是为了祈求村子周边的庄稼生长得好,养的牲畜无病无灾,也无野兽来袭。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认为天上的一颗星星便是地上的一个人,天上的一滴露水便是地上的一颗粮食。因为有些彝族人民生活之处,属于靠天吃饭的,所以这些祭祀都是表达了一种对天地的敬畏,对农事生活顺利的渴望。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祭祀的时候,往往要杀羊、杀鸡,再摆放酒、茶、米、果盘等来请神吃。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神也是由毕摩请,一般需要三个毕摩来轮番吟唱,吟唱的调子也根据吟唱的经书不同而有所不同,开门调、禳邪调、祭牲调、请师调、迎客调、苦情调等等。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场仪式中,往往不止念一种经书,也不止念一种经文,根据场合不同要搭配不同的经书。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44.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传承人家中的彝文墙壁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毕摩在吟唱的时候,一般都是“脱稿”吟唱的,这要求这些毕摩要记住很多经书内容和调子。在当毕摩之初,一般是要跟着一个大毕摩一起出去做法事,学习者在旁边听和观察仪式步骤。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习者还需要自己手抄彝文经书,来学习彝文字。所以彝文在古代基本是只有毕摩才会的,普通彝族人民大部分并不会彝文。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55.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豹子笙图(图来自“云南楚雄网)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的新年——火把节,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也要上山祭祀,此次祭祀只准男子上山,女人是不可以上山的。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祭祀之外,还有跳大锣笙、小豹子笙的习俗,其中小豹子笙是由小男孩去跳。这些小豹子们,全身赤裸,身上和脸上都绘着彩绘,逐家逐户的村子里跳动,目的为驱邪。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66.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锣笙图(图来自“云南楚雄网”)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锣笙则是由彝族成年男子所扮演,也是挨家挨户的跳,每进到一家人里,主人拿出好酒来招待,大锣笙队便唱一遍古歌,再跳一段罗笙舞。最后到村子里的坝子里集合再跳。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三笙中,还有一笙为老虎笙,在正月初八至十五日跳,老虎笙则是在村子里的坝子里面跳动,由彝族男子组成的老虎笙队粗犷的模仿着原始农耕动作而尽情歌舞。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77.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虎笙图(图来自“云南楚雄网”)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族人民的春节,还有各种婚丧嫁娶的场合,在彝族社会中都是需要祭祀的,在经书中都有记载。现在很多祭祀已经很少见了,在查姆经书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建新房、小到稻谷插秧都有相关的经书。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中的生活百科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生活方面的内容,比如里面有记载部分农作物的播种、收获时节的记载;有生病之后的药方记载;有养殖牲畜的方法记载;甚至还有关于地震的记录。并且彝族人民还结合汉人的农历而产生的一种混合的记年记日方式,比如结合农历的天干地支来纪年,由甲乙丙丁、十二生肖与彝族的各方神灵结合来记日的方式。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通通凝聚了古代彝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愧被称之为彝族的“根谱”。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88.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中广为流传的玉匣记,用于看日子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在现在生活中的运用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中的很多内容由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这也是部分内容遗失的原因之一。比如关于务农、天文、养殖方面的经验,这些方面的内容非常少了。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与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息息相关的经书,比如葬礼、祛病、嫁娶等需要的经书,还有便是具有祈福仪式性的经书,比如上述的祭天、祭地、祭龙。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9.jpg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国家级传承人方贵生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这些内容也只有在彝族人民较为集中的区域才会进行,这些传统仪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消逝。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方贵生现在已经70多岁,现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他手下的几个徒弟,除了他的亲弟弟之外,其余几个对查姆经书都还有很多不甚了解。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越来越多的彝族人民也积极提倡彝族文化的传承,只是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zw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肖敏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楚雄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