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土司建筑的虎文化
作者 彝人论坛 2010-03-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自称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彝族同胞,绝大部分集中在乌蒙山区。其中,“水西”地区的彝族及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等各族人民长期处于彝族土司管辖之下。所谓“水西”,即贵州西部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广大地区,包括毕节地区大部和六盘水市一部,其腹心为大方、黔西、纳雍、织金、水城一带。其地彝族土司建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虎文化。
wU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土司建筑,涵盖庄园、衙门、墓葬等方方面面。彝族先民属于氐羌系统,长期从事牧业生产,主要放养羊群。有专家认为,“羌”即拿着鞭子牧羊的人。牧羊人最担心的是豺狼虎豹伤害羊群。为了羊群不受伤害,牧羊人从敬畏老虎、崇拜老虎、亲近老虎直至驯服老虎,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老虎究竟被驯服了没有,我们不得而知,至少可以说明,牧民希望老虎不要伤害羊群,最好还能保护羊群,使其从羊群的敌人变成人类的朋友,则是不争的事实。wU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相传,明代彝族女杰、“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坐镇“九重衙门”时,曾以老虎把门。奢香墓地曾出土一个石雕虎头,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巨型石门斗,表明石虎是守门之物。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时,即以此件石雕虎头为标本,在墓前两排石栏上雕刻了几十根“虎头形望柱”,场面极为壮观,堪称“虎文化”之林。wU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土司及其后裔,在明清时代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庄园,迄今,贵州省毕节市还保留有大屯土司庄园、安山土司庄园、湾溪土司庄园、海嘎土司庄园、法朗土司庄园、阿市土司庄园、镰刀湾土司庄园;金沙县保留有契默土司庄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保留有牛棚土目庄园、大观寨土目庄园等等,其中尤以大屯土司庄园保存最好。wU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屯土司庄园坐落于毕节市大屯彝族乡,横宽50余米、纵深60余米、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依山就势,次第升高,为三层台。整座庄园,三路三进,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中路为其核心,由面阔五间的大堂、二堂、正堂组成中轴线。左路主要建筑有轿厅、客厅、鱼池、花桥、书房和家祠。右路主要建筑有花园、客房、绣楼、厨房和仓库。四周筑有2米多高的砖石垣墙。沿墙建有6座碉楼,每座高8-12米不等。大屯土司庄园的最大特点是,在柱础、栏板、望柱、月梁、门板、门斗、山墙等部位上,均雕刻或绘制有“虎头纹”。这个图案,在汉族传统文化中称为“如意纹”。同一图案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佐证。历史上,彝族土司很有势力。作为土司制度的历史见证,大屯土司庄园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陆续拨款维修,迄今保存完好。wU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