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哲支系分布在云南弥勒市巡检司镇、五山乡、江边乡,及虹溪、朋普、竹园三镇。开远小龙潭、中和营,建水盘江、华宁盘溪亦有分布。总人口约45000人,操彝语东南部方言阿哲土语。阿哲地区目前仍然保存使用着古老彝文文献,并在民俗节日、丧葬习俗、婚姻活动等仪式中念诵。至2023年底,懂得传统民俗、会用老文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有2人,州级传承人5人。阿哲毕摩经书于2017年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彝族阿哲人(秋未寒 摄)
文献记载和民俗生活中,涉及茶文化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茶是婚俗中深化情感交流的珍贵品
阿哲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确立的过程是“自由恋爱、母父同意、媒人搭桥”。在男女双方青年团体约定的歌舞活动中,交往二次及以上,双方觉得情投意合,女方主动想与男方成为夫妻时,会在分别时摘下某种树枝或草送给男方;男方主动想和女方结为伉俪,分手时也会赠予具有爱慕内容谐音的植物。这就是“以物传情”。
如果男方把亲手雕刻的响蔑送给女方,女方又拿精心绣制的刺绣品作回馈,说明情笃意浓。双方会把恋爱对象告诉父母,由父母安排媒人上门说亲。如果女方要男方入赘,就主动请媒人到男方家说亲,并以男嫁女婚礼仪标准办理;女方出嫁的,按普通婚礼习俗由男方主动承担。
不管男方主动或女方要男方入赘,说亲的媒人要有两个,三次登门。第一次由媒人带上少许糖茶零食到对方家,与其父母互相攀谈血缘亲疏关系中说明来意。如果对方说要考虑考虑,则又选吉日良辰再去说亲。第二次带上糖茶烟酒及水果,在火塘边谈论儿女婚姻问题,俗叫“粘嘴唇酒”。告别时对方收下媒人带来的物品,说明事成有望。第三次约定时间,又带上糖茶烟酒等物品到对方家。对方会请家族长辈出来,围坐火塘讨论子女婚姻问题。俗称“火塘酒”。“火塘酒”主要商议统一小酒、大酒的备办时间。
小酒礼办一餐伙食。迎娶方按出嫁方提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叔伯姑母等亲戚人数,带上一对公母鸡和必须的食品原料,在出嫁方家备办伙食认亲。同时商定彩礼、婚服、大酒礼伙食筹办等。
大酒选择吉日。出嫁方按结婚时需要请的客人数告诉迎娶方,迎娶方备好四只公母鸡,彩礼、婚服四套或六套,及其他糖茶烟酒和肉米菜等食物。在出嫁方家办一餐宴席,并清点彩礼等钱币物品交其父母。大酒礼上商定正式结婚日子。如果迎娶方家庭困难、经济拮据,在征得出嫁方同意后,无需举办正式婚礼就可以成亲。
婚俗仪式中,最有趣的是新婚之夜煮茶和闹糖茶。晚饭后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协助下,用土陶罐煮好茶,男出右手女伸左手,双手抬茶盘,伴郎持壶倒茶,伴娘双手递茶,按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舅父母、叔伯母、姨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顺序敬茶。上世纪60年代,接茶喝茶者要在茶盘内放6分、6角6分、1角6分至6元6角的茶钱。祝福新婚男女禄禄有福。
敬茶仪式结束,童男少女在新房门口向出嫁方“闹糖茶”。童男女们按辈分高喊“亲嫂嫂”或“亲婶婶”等,向出嫁人讨要糖茶。出嫁人和同伴就要礼貌应付,形成热闹中的认亲氛围。
阿哲人家的团圆饭(秋未寒 摄)
二、祭拜祖先和毕摩文献中的献茶礼
阿哲人逢年过节都要祭拜祖先。个体家庭在节日或婚礼、丧葬、乔迁祭拜祖先时,三碗白米饭、三盅酒、黑绿红三碗茶、三碗肉菜,合成12个碗盅。插三柱香,摆三双筷子。表示祭拜三代祖妣。婚礼和春节腊月二十三祭拜时,要在供桌和大门、正堂门门框上插香外,还要插松、香叶、椎栗树三种树枝。表示同时祭祀天地祖先三种神。初一在大门前载一棵绿叶松树,上挂红布,摆上祭品,磕头祈祷新年年神保佑平安。
家族在固定的灵台摆放地或祖庙内祭拜祖先仪式更隆重严肃。由家族长老商议安排规模和任务基础上,分工进行。供奉祭品时,贡献品为六数,即在家庭祭拜三碗、三盅基础上,各增至六碗、六盅。
茶料方面,富裕的用乔木类熟茶,部分村寨用自己采摘的野树茶。经济条件不好的,用当地俗叫松茶的草本类山茶。
毕摩文献中的献茶礼反映在《祭龙经·献饭篇》《祭龙经·献酒篇》和《公书·笃阿慕祭丧篇》。阿哲村落集体祭祀的二月初一、初三祭龙节,初一选龙头,初二、三正祭。祭祀对象以万物种子神“普”和护长神“楠”为主,祭祀天地自然神,包括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天地日月星云风雨山崖树水湖塘神,及年月季节、昼夜时辰、粮财畜禽、村宅等神。阿哲语把正月说成“新年月”,二月说成“大地繁衍月”。认为二月东方参龙星抬头后,大地百虫苏醒,万物蒙发。属于一年生命成长与茂盛的开始。在龙树下献酒饭时,茶水也必须供奉。
《公书·笃阿慕祭丧篇》和《公书·编织寿衣篇》记载,丧葬过程中所献的食品和寿衣,按三、六、九数划分三个级别。养蚕织蚕布做寿衣时,有三男三女、六男六女、九男九女编织缝制的三种不同质量规格的寿衣。外罩相应的绵羊皮、豹皮、虎皮,按职级年岁享受。笃阿慕即口传文化中的“阿普笃慕”,他的级别最高、至尊,寿服由九男神九女仙编织缝制,外罩黑虎皮。各种米饭、酒、茶、肉、菜等享受九碗。书中说,笃阿慕的祭丧活动在“木啊陆额亥,梅呢陆租能”举行。这两句经文读音意思是“天下石悬房,圣名红石崖”。石崖形状是高高倾斜悬挂,可居住许多人;崖子颜色为褚红色,称为“红石崖”。北边有天然大塘子“赫”,南边有灰白色石山包。杀了千头牛、万只羊。各家支队伍按辈分位置,排成长龙戴不同颜色的孝布。戴的白孝布把山变成了白云山。蹲在地上吃饭时,似蜂盘围成圈,满山遍野望不到边。
出殡时,按君臣师匠艺、孝子孙、庶民七层顺序,列队哭丧送殡。各种级别人员哭丧状态动作,都有不同的描述。
阿哲献饭茶习俗中,献者口中念到“自屋彻突秨,洛涅妮啊能”,字译为“自屋稠白饭,茶黑绿和红”,意思是“自屋发明的稠白米饭,黑茶绿茶和红茶”已经献上了。
接待亲朋宾客活动中,以荞饭或荞粑粑为贵,但在祭祀活动中要稠米饭。这里面涉及到彝族先民互相融合的问题。荞是云贵高原土生土长的作物,人们通过观察鸟啄食野荞后,开始种植食用。属于云贵高原彝族先民的主要粮食。稠在5000年前就在巴蜀一带种植,部分先民在蜀地遇洪水南迁,跨大河水来到某地时,发现所有人身上带的谷子都被水冲走了。只有水淋淋的狗来到人中间,摇头甩尾抖动身子除水。这个过程中人们看见从狗尾巴上飞出几粒谷子,遂小心翼翼地将这几粒谷子保存起来,逐年种植繁育。生活才得以安定。从此定下规矩:献祖先的饭用稠米,新米节和除夕要给狗先吃饱。因此,现在吃新米饭节和大年三十夜,首先要把狗喂饱,再献祖先天地诸神后,全家人才得食用。荞米接待尊贵的亲人宾客是古滇土著彝族先民习俗,祭祖用稠米和接待用荞两种,反映了从古蜀国迁来的彝族先民和古滇土著彝族先民相互习俗文化融合的历史痕迹。
快乐的阿哲人(秋未寒 摄)
三、民间医药用茶
茶有提神显脑、解毒消炎、祛湿除菌的作用。阿哲民间草医用茶分乔木类茶、灌木类茶和草本类山茶三种,可以和其他药物配伍或单独使用。乔木类茶采摘晾晒加工,或生或熟,多为解署除湿,提神健体。灌木类茶大多生长于海拔1300~1600米之间,叶椭圆形而光滑圆润,花白色,一花一粒。果粒成熟后其颜色似板栗。根茎和果用于配伍。
山茶长于1600米以上海拔的高冷山地。茎杆稍红而有细毛的为红茶,茎杆绿而光滑的是绿茶。主要用于配伍和消毒消炎。如治疗中暑形成虚热拉痢,就用熟石膏粉加热山茶水喝,同时配伍煮熬其他药物。调理治疗因湿气、瘴气引起的各种病症。
治疗脉管炎导致趾骨浓化的,用洗、擦、敷、包和罐熬、泡酒六种结合。每次在伤口换药时,用煮沸变温的山茶水清洗后,撒上铅粉。十几分钟后用茶水把铅粉洗除,再包药。阿哲语叫铅为“擦”,脉管炎叫“擦笮”,民间草药医生介绍说,是患者身体缺乏某种物质元素而从骨头内产生的特殊病例。这是弥勒五山箐口杨氏祖传秘方,老医生寿终归祖后,方子不会组合使用了。
山茶水解药毒方面。如误食草乌、雪上一枝蒿、斑蝥等毒性大的药物,出现中毒现象,用山茶水加高浓度的冷淘米水为饮,毒性就减轻。另取其他药物排毒、解毒。药物中毒配伍解毒过程中,山茶水是少不了的用料之一。
山茶水煮金竹咂筒治疗皮下疮。金竹咂筒取金竹削成长12厘米许,去皮留竹节而成。多用于吸除人体关节、皮下肿痛部位的湿气或污血。阿哲民间草医把疮分为黑疮、红疮、小粒疮三种,黑疮色乌,皮下有硬肿块,形状稍凸,经常发痒,病灶生长慢,治疗周期长。红疮色赤,形状突兀,辣痛厉害时伴有发烧,并影响到淋巴结。小粒疮小而有伴,感染性强,疮头溃烂流出的黄液粘着的部位就会出现新小疮。治疗皮下肿瘤疮时,首先用麝香牙尖围着疮划一圈,避免病灶扩张。配药熬煮口服,同时在病灶上敷药包药,使其疮毒尽快软化成熟。经多次换药,至疮毒化脓外溢时,取篾针扩大溢口,用山茶叶配煮的咂筒吸除化脓的疮毒。温热山茶水清理好伤口后,再包扎数次药,病痊愈,人康复。
阿哲人家(秋未寒 摄)
结束语:阿哲人在民俗祭礼仪式中,茶叫“洛节”,“洛”为茶、“节”是煮,“煮茶”代表茶。二月参龙星抬头时举行祭龙仪式的龙树称为“洛载”,即“龙树”。龙树只能选用椎栗树或松树。龙树和茶的名词词根都叫“洛(龙)”。选为龙树的椎栗树或松树的“洛载”代表长寿,乔木类茶树“洛节载”表示健康。茶道方面,阿哲人讲究“头道婚姻二道茶”。加工茶水时,首先把罐放在火上烘烤,使其温热,然后装进茶叶又在火上抖动烘焙。烘焙到能嗅到茶叶味时倒温热水入罐内,清洗消除茶叶上对人体不利的各种杂质。再把滚烫的开水倒进罐内。这样加工泡出来的茶就是“头道婚姻二道茶”。“婚姻”指男茶女罐经火媒介的热量考验后,茶不糊、罐不裂,合二而一的“婚姻”事成。“二道茶”的“二”指一除洗、二沏茶。味纯质可口,生津提神健体。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作者:师有福,原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现任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红河州政协文史专家委员会委员。
图片摄影:秋未寒,来源:彝族人网摄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