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彝药称“磨卖施”,楚雄地区普遍分布,是各民族常用药之一。彝医以全草治高热发斑,周身起黑斑块。全株治感冒发热,火牙痛,高热发斑,周身起黑斑块,男性脓血尿《滇省志》。全草治热毒内陷,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胃脘疼痛,肾病水肿,月经不调,疟疾痢疾,痈疡疔疮。
马鞭草又称:木巴日波,木巴吾,磨米尔,磨卖施。全草或根主治乳疮,月经不调,痛经,百日咳,肠痛腹泻,赤白痢,肝痛,火眼,火牙痛,感冒高烧,跌打伤,疥疮,高热发斑,周身起黑斑块,白喉,流行性感冒,血吸虫病,丝虫病,防治传染性肝炎。对叫磨米尔,全草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痢,感冒发烧,火牙痛。
中医认为,马鞭草入药,味苦,性凉,归经肝、脾经。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孕妇禁服。
马鞭草在彝族地区应用广泛,多配方煎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1、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3、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4、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5、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6、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7、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8、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9、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10、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11、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12、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13、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千金方》)。
14、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15、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16、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17、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18、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19、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20、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21、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22、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23、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24、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25、脾脏肿大:马鞭草20克。鳖甲10克,白背叶20克,水煎服。
26、内外痔疮:干根30克。猪大肠一段,开水炖服,1日一次,连服2~3天。
27、跌打肿痛:干燥粉剂0.5克(鲜品3~5克)外用止痛,但是绝大多数人对其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