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寒节令即将到来,家乡年味渐浓。对亲人的惦念和熟悉而诱人的美味,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回家已然成为一个挂在心头的梦寐念想。2018年元旦,我终于可以将繁忙的工作搁在一边,回到魂牵梦萦的彝家山寨。
浓雾把元江县龙潭乡鲁业村这个不起眼的彝族村子包裹得严严实实,依稀可见的是寨子里塞得满满的车子。靠种甘蔗富起来的村民,由于急着砍收甘蔗,不得不把彝族传统的过年时间提前到元旦。对村里逢年过节的很多传统习俗,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着盛装回寨子过年,与伙伴围坐松毛席吃团圆饭,是彝族妇女的一种时尚追求。
今年,农村淘宝店接入了互联网,成为山里人过年购物的时尚。
记得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明同志说过:“用镜头讲故事,讲好云南故事,讲好家乡故事。”这句话再一次点燃我对家乡割舍不了的爱,而选择以年作为摄影主题,也许这些质朴的照片,更能表达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与北方人过大年,吃饺子,配以红红火火挂灯笼的场景,广东、福建沿海逢年关祭拜、供奉、守岁、分享各类造型独特的食品不同,哀牢山上的彝家人,一般就是在餐前烧两柱香、点两支烟、斟满两杯酒和茶,从餐桌的菜碗里象征性地拈一点食物出来,主人家依次面对着餐桌跪地磕三个头,祈求祖宗保佑家人和客人平安,俗称“献饭”,除此,并无太多礼俗。
2018年元旦,元江县龙潭乡鲁业村。浓雾笼罩着村子,回家过年的私家车把寨子的空地塞满。
龙潭乡作松莫村背柴回家的村民,提前为过年做准备。
年和美食,向来是百姓对好日子的一种简单理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也是彝家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低物质诉求。彝家最好吃的是年味,尊崇的是人气,讲求亲朋好友和和美美聚在一起,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彝族的美食品种繁多,用杀猪时存蓄的肺心血与排骨一起煮,色香味浓,吃着过瘾;用泡制的酸萝卜与瘦肉串在一起煮食,更是大快朵颐;把煮熟的糯米饭装进猪大肠,再用油煎成粑粑,成为餐桌上独特的主食;喝自家酿造的米酒,甘醇香甜,从不醉人,只是浓厚的乡情和亲情醉人。
纵使岁月蹉跎、时光流转,久等的彝族年,依旧温馨四溢,享受彝家山寨浓浓的年味,就是一年等来的幸福。
邓耳下寨的老姚家,把已经饲养两年的肥猪卖给商贩,这是山里的彝族人一年家用的重要来源。
作松莫村,在浓雾中杀猪的乡亲。少则两头,多则3至4头,是彝乡盛行的杀年猪习俗。
用松毛烧猪皮是元江彝族人的习惯,烧出来的猪肉带着山野的清香。
把煮熟的糯米舂成糍粑,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过年了,龙潭乡邓耳下寨,难得一聚的何家三姐妹在自家老宅里拍了一张年味十足的合影。
作松莫村一户人家的婆媳忙着蒸糯米饭。和很多地方一样,男人外出打工,为过年准备食材的工作就落在妇女肩上。
过年了,村戏开演了,村民用手机专心拍照,山寨版的摄影师随处可见。
阿支村的黄大哥,在年前就忙着烤酒。龙潭乡一带的农民,都是喝自家酿造的米酒。
(来源:热情元江,杨燕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