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瓦岗所石沙玛母古彝族过彝历年的习俗
作者 ​熊子博 2021-03-26
原出处:彝族人网 越西彝学

摘要:彝族年是彝族民俗的集中体现,是彝民族对已故祖先的敬重, 又是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更是儿童备受关爱的日子, 也是丰收后的喜庆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关键词:彝族年;传统的祭祀;祖灵活动;辞旧迎新

沙玛母古(即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瓦岗片区的雷池、咪姑两乡)为乌蒙沙玛部之中州治地,元世祖至元10年(公元1285年),降为中县,明洪武15年(公元1382年),隶苏州。清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宣抚司安韦威(沙玛氏)土司内附,授于治理沙玛母古, 直至解放初期。 沙玛土司治地就在瓦岗所石沙玛母古, 就是指沙玛土司管辖大地的中心之处。解放前,居住在沙玛母古的彝族“格洪”( 白彝) 在沙玛土司的统治下, 年节定于彝历年的10月30日至11月的2日( 每年公历的12月20一23日), 也就是地球运动到太阳直射最南点,北斗星的斗柄指下南,彝族以此确定为“星回节”“ 冬至” 时的三天统一过彝历年, 除了这三天就谁也不能提前或推迟过年时间。因为他家就是这个地区最大的统治者,若谁敢在冬至前或冬至后过年,谁家就会被惩罚,其理由是到了寒冬了,太阳回归“耿久” 了。野外的 庄稼已全部收获完毕, 正是农闲的日子, 猪已养肥了, 羊也牧壮了, 可以杀猪宰羊庆贺丰收, 祭祖保佑来年丰收, 人丁平安的时间到了,故其制度成了习惯,即“耿久”(冬至)天,就成了沙玛母古彝族“格洪”人民的彝历年。新中国成立后,沙玛母古彝族“格洪”还保持着传统的“冬至”天过年,(云南,贵州彝族直今还是“冬至日” 过彝历年)。至到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破四旧,立四新” 后,才打破了连一个自然村里的过年时间都不能统一,民间流传的谚语“树叶枯黄落叶了,沙玛冬至日要过年了,过年肥猪落泪了!”也就无人提及了。沙玛母古的彝族人民虽然被打破了传统的用文明中国十月历和古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耿久” 冬至日来统一过彝历年, 但是一年一度的彝族年(枯施) 还是保持着传统的, 隆重的, 丰富多彩的, 也有一番别致风味的沙玛母古沙玛格洪(白彝) 人民过彝历年有其独特的习俗,  现作一简要介绍: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摄影 晓夫)

一、彝历年的天文历法家——神圣阿智用“冬至”日 

过彝族年的由来:据沙玛母古的老年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位既爱思考又善于观察事物的彝族先民一一神圣阿智通过长期观察, 他认识和掌握了太阳、月亮、北斗星等星球有序运动的规律,创制太阳运动一个周期为一年,每年分5个季,毎一季度为公母两个月(阴阳或雌雄)72天,每1个月用12生肖轮三周为36天,10个月360天,( 准确度是365.25天), 另外的四年为一闰, 三个平年每年5天, 第四年闰6天作为欢庆“耿姑”( 夏至) 的“嘟载”( 火把节)和“耿久”( 冬至)的“枯施”( 彝族年)的专用日。从那时起,全彝族都统一在“冬至” 天过年。( 只有四川凉山彝族由于历史和地域差异等原因, 过年在“冬至” 前后不一, 至到近年来才基本统一在毎年公历的11月20日过年) 。这就是诺苏“枯施”(过年)一一彝历年的来由。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彝族年的兴起人一一噢补枯萨的传说

沙玛母古彝族民间至今还传说着一位有名的孝子噢补枯萨是过彝族年的兴起人, 说的是 他的父母去世后, 他常思念双亲而长夜难眠守火塘, 渴望双亲在天之灵也回归家里护佑子孙, 给予温暖,尤其是天气转冷, 大雁往南飞时就心绪凝重倍加思亲, 为了寄托哀思, 他在冬至之日就邀请邻居和亲友来杀了一头大肥猪, 并用猪肉、白酒、荞粑、炒面、土烟等作祭品, 放于神坛上供已故的先祖们。 而后大家酒足饭饱, 围坐于烧着大火的火塘周边“阿酣尔”( 即唱年歌) 有笑有唱地守岁, 通宵旦达方才散去。 亲朋好友和邻居都认为噢补枯萨的做法很好, 于是大家都仿效起来, 从那时起,“枯施” 就成了全彝族性的 过年佳节。所以有“彝族过年始于噢补枯萨” 的谚语。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年前须筹备

1、除极个别孤寡老人家外,家家首要的事情是过年猪的选育,各家各户按经济条件来选育年猪,富裕的家庭,在头年的过年前,就选育一头或两头架子猪作第二年的过年猪,两年的过年猪就能相接,较富的人户当年过年完毕后才选育第二年的过年猪,较穷的人户也在下半年内饲养或购买架子猪来过年,再穷的人户也得杀一只小猪或一只鸡。(对无过年猪来过年的人户,家家户户都送肉,以表同情、关爱、和谐和更亲)。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枯施(过年)前十几天内,家家户户都要去深山老林砍柴并背回来,在各自的房前堆好,以备枯施期间“沐督”( 岁火)旺盛不息。还砍一节新木材做好一个剁猪肉的菜板。男人们相约进山砍来一背箭竹后,在房前剖开并编好新篾席,换掉头年用的老篾席,以备垫剁猪肉之用。女人们则从山坡上割一背蕨箕草回来,在房前或屋后的围墙上晾晒,以备烧过年猪。女人们各自或几户联合烤煮“汁以”(泡水酒),家家户户都在枯施前几天就都备好玉米粉、大米、炒面,都磨制豆花、豆腐等生活必须品。(因过年的几天内不能推磨, 若谁家推了磨, 谁家的庄稼第二年就会受风灾) 。大家还在枯施前的几天内去市场上销售自家的畜禽土特产品,买回盐巴、白酒、糖果、衣物等。有的人家还找来新稻草、青草或松叶以备第二天一早铺屋内用。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杀年猪的头一天晚上就团年, 大年三十,(久拢基)要煮前一年留起的一块猪坐墩肉吃,没有猪肉的杀只鸡吃或只吃豆花饭。晚上,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围坐在火塘边,有老人的家庭就教唱小孩们“阿酣尔”( 即年歌)和讲述噢补枯萨兴起枯施(彝历年) 等民间故事。“喜鹊平安就搭窝,人类平安就过年。”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枯施(过年)

这天清晨,男人们打扫房屋,磨好刀具,女人们就清洗家具,煮好米饭,并用米汤喂过年猪。一到中午太阳当顶时,各户女人备好干嶡箕草,烧好小红石,以备除污用。男人们组成逮猪队伍,以先长老后小辈的顺序挨家挨户地逮猪宰杀。妇人就端“逮猪酒”( 彝语:窝雨指)请每人都要喝一杯,待男人们逮着过年猪时,主人左手用火钳挟着正烧红的小石块,右手拿着盛满冷水的瓜瓢,从里屋将小红石丢进冷水中,冒出一股白雾,速来在年猪猪头前顷刻,以示除污。这时选个壮汉手持尖刀猛刺年猪心脏部位, 待猪流干血液而断了气之后, 妇人就端来一碗“窝牺弄雇指” (杀猪匠酒), 杀猪时参加逮猪的人必须先喝杀猪酒一杯, 喝毕, 大家将死猪以头朝居屋背朝天的方式放好, 就又去杀另一家的肥猪去了。杀猪时撒在地上的猪血不能由猪、狗、猫、鸡来舔和啄,由小孩负责看守。已杀死的年猪由长老或妇人, 用事先备好的干蕨草铺于肥猪身上, 就以先从猪头后尾部的顺序点燃大火熊熊烧起来, 待参加逮猪的男人回来后, 全家人围着肥猪, 不断地添加嶡草, 男人则边烧边用木棒(块块柴) 时不时地刮掉猪皮上的灰烬, 大家就把大肥猪四脚朝天的方式翻起来,再铺上嶡草反复烧若干次,但必须掌握好火候,待烧好之后,女主人就提来冷水向猪身上泼水,男人就边向猪身上抹草灰,待捂盖三五分钟时,再泼一次冷水,再用刀刮猪皮,待猪皮上呈现出棕黄色的皮肉时,用清水泼洗干净后,把年猪抬在新篾席上解剖。解剖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先砍下四肢,再剖开腹部,取下约20公分左右宽的胸腹与舌相连的腹部肉一块和猪头以及过年物品,置于床上铺好的新草帘子上。取出猪内脏时还把猪胆囊和脾脏交给在场的长老们看好不好,如猪胆囊中的胆汁不饱满或脾尖刻度有差错,大人们心情就凝重起来,担心来年将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还得再用一只鸡或一头猪重新补杀,以示避免来年不吉利。若好则认为大吉大利,全家皆大欢喜,就说:“猪胆像玛瑙,脾脏像竹叶。”以示新年大吉大利。再剖出年猪的肠肚出来拿给妇人剖开清洗,也看猪尿泡的尿水多就预示来年风调雨顺定有好收成,把尿水泼向“哈库”( 内屋),尿少则有来年歉收的预兆。还把猪尿泡吹成气球一样和猪胆、猪脾、猪边油一起用木棍挂于堂屋内的抬担上。男人把年猪解剖成左右两边后,又从右半边中拦腰砍下坐墩肉,砍成长条式的砣砣肉,妇人将砣砣肉放入火塘上的大锅里,不时地向火塘里添木柴,保持火力旺盛,待猪肉煮熟后,加上盐、椒等调味品,盛于盘子上再加一杯酒放于神龛上,让祖宗们“享用”。 祭毕之后,妇人先高声唤狗,将饭肉豆腐汤放于器内喂狗,看狗先吃饭还是先吃肉,若先吃饭,当年的粮价贵,若狗先吃肉,当年的肉价贵。为什么先喂呢?彝族民间有个传说:远古时,沙玛母古彝族人民没有谷子,是狗从很远的地方取回了谷种,过江浪激而失咬,谷袋被冲走,狗急忙追咬,谷袋被咬破漏谷漂江而去,狗急中生智,用尾巴挡捞数粒藏于尾尖上,高翘着谷种归来,今狗卷翘尾巴由此而故。为报答狗引谷种之恩,新年的饭由它先吃为敬而有由此而来的传说。过年的第二天,是妇主们忙于做“胜敌”(冻肉)“窝武赃”(灌香肠)等,还忙于备拜年物。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枯施 阿野圣仁”(过年儿童野餐) 

彝历年第三天中午,全村落的儿童们都要参加“阿野圣仁”( 儿童野外聚餐),男孩子欢天喜地提着“窝喜拿辜”( 猪前脚),女孩子端着“窝礼”( 约一两斤重的条肉)、荞粑、米饭、少量白酒、糖果等饮食品,在一位儿孙满堂,家境富裕并有一定威望的妇人主持下,儿童们聚集于寨边大石旁或坪地里安起锅庄生火煮食就餐,餐前小孩们每人找块小石片放上肉、饭、豆腐等后,学着喜鹊“喳,喳,喳……”地叫着送到指定的地点,献给喜鹊等鸟类吃。据说,只要参加年节野餐活动的孩子“祖神” 将会保佑他们无一病痛,一长成人,长命百岁。会餐时,妇女们祝愿孩儿们茁壮成长,“孜耄骼礼” (吉祥如意)!这天是小孩们最有乐趣,最高兴的一天, 也是儿童备受关爱的日子。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彝族年的“阿普尽济”( 欢送祖神)

过彝族年的第三天凌晨鸡鸣第一遍时,人们早早起来,煮好“阿普弄鼓”(单圈小香肠)、一块猪胸肉和热饭菜放在神龛上,(若还有没有举行过“尼母措毕” 汉语“超灵仪式的祖先就把饭肉等祭祀品放在柴垛上)送祖灵归界仪式,要在宁静中进行,不得喧哗,全家人必须到齐,以便祖先清点人数,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大福大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男主人还喃喃地念着:“阿普(爷爷)、阿妈(奶奶),你们慢慢走,我们喂着大肥猪等你们,请你们明年再来……”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彝族年的“枯施歃”( 拜年)

过年的三天,寨中的年轻男人们穿着新装要外出向亲友、长辈们拜年,哪怕是路程再远,也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将备好的“窝弄”( 猪膀肉,要划成三、五、七、九、十一块不等的条肉,但不能切断)“窝衣请”(猪头也同猪膀一样切),一般猪膀肉和猪头不撒盐,猪香肠、冻肉、猪心、猪舌、猪腰、猪肝和大米、炒面、煮熟的鸡蛋、荞饼、白酒等饮食品携带儿女们前往岳父岳母和小孩的舅家拜年。拜年者们奔波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有赶着马的,有背着背篓的,人来人往,若遇上熟人就拿出酒来请他喝,饮酒者那怕只尝一口,也得按习俗掏点钱给小孩。到了岳父家,他家就立即奔走相告,通知邻居和亲朋好友前来喝酒,大家举杯畅饮,欢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止,凡参饮者都献“指懂慷板”( 饮酒礼钱)。彝族谚语:“一杯酒值钱,拜年的酒值钱;一坨肉值钱,拜年的肉值钱”就是这道理。新郎到岳父家拜年的,凡属新娘本姓氏族内的哥弟们均要送半边猪头和一小袋炒面或大米,另加几斤白酒、糖果等。新郎返回时,他们赶着驮马,牵着岳父家给的羊子,背着回赠的礼物,愉快的说笑声,欢乐的过年歌声回响在高山、峡谷,回荡在山间小路……沙玛母古的村村寨寨,毎到彝族拜年时,家家来贵客,户户有佳宾,火塘里的火越烧越旺,屋里的炊烟越飘越远,亲友间的情意越谈越浓。过完年的那两天,各家各户都向自家长老献“胜敌”( 冻肉)和蛋类、酒类等以示孝敬。                  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枯施以四”( 打扫卫生)

 彝族年的第五天清早,主妇就打扫房屋,清洗家具完毕,洗漱后,就背着冻肉、香肠、炒面、白酒等携儿带女回娘家走亲串户了。带着的小孩又在长辈那里得到“慷靶”( 即礼物、礼钱),她们在娘家做了几天客后,就满载而归。这个年也就算是过完。在过年那天至后来的十天半月里,人们相遇时最多的还是在问:“你家的猪胆猪脾好吗?”“你家的年过得好吗?”的问候,意在互祝新年快乐!沙玛母古彝族“格洪” 的节日也很多, 如端午的晒衣节、开春时的儿童花脸节、妇女筹粮节、立夏后的牧羊节、剪羊毛节、尝新节……但这些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 都比不上彝族年。77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由蒋志聪荐稿,特此致谢!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