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彝族变人戏面具(一)
作者 beley工作室 2002-12-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变人戏是在阴历正月初三至十五的彝族“扫火星”民俗活动中举行。“扫火星”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即开场祭祀、表演戏剧、舞狮喜庆、收场祭祀(扫火星)。祭祀开场,由山神老人(村中人扮演)惹戛阿布领着几个脸罩面具的“撮泰”老人(即进化时朋的人类始祖,由村中人扮演),手拄棍棒,踉踉跄跄,发出猿猴般的怪叫声,装着从遥远的原始森林走来。他们向天地、祖先、山神、谷神斟酒祭祀。祭祀完毕,跳起“铃挡舞”(一种占老的祭祀舞蹈)。接着表演戏剧。这种戏的内容是反映先民创业、 繁衍和迁徒的历史等。表演中,先民驯牛、犁地、撒种、 薅地、收割、脱粒、翻晒、贮藏等原始农业生产过程和民族迁徒的艰苦历程,都以示意性的粗扩动作进行模拟。劳作休息时还有交婿媾、喂奶等人口繁衍方面的示意动作。戏剧表演结束后即进行舞狮喜庆活动。在锣鼓声中,两人扮演的狮子登场起舞,几个演员挥舞棍棒逗耍狮子,一派洋洋喜气。舞狮结束后即进行收场祭祀活动。山神老人惹戛阿布领着“撮泰”老人们走家串户,祝愿村民“一切天灾人祸和邪恶随老人去;一切吉利留下来,六畜兴旺,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同时向各家各户要几枚鸡蛋和一束麻,又从主人家提一些茅草,走到寨边埋了部分鸡蛋,用茅草作燃料把其们鸡蛋烧食,并高呼 “火星走了,火星走了”。“扫火星”活动遂告结束。一系列祭祀活动和戏剧表演结束,即取下面具,把它们当作神灵看待,存放在寨边人家。整个活动从头到尾洋溢着浓厚的原始气息,充满着神秘感和神圣感。S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变人戏中的人物虽然不多,但形象的塑造却十分奇特怪异,其象征意义也很特别。装扮“撮泰”老人的演员身着黑衣黑裤,衣袖和裤筒用白布条捆扎,身上也以白布条跨肩由左至右和由右到左交叉扎至腰间。民间认为这种着装象征裸体,是原始初民的外在形象。他们都面罩面具,用布把头包成圆锥形状,而且年龄(象征性的)很高。阿布母是一位老爷爷,戴白胡须面具,传说已有一千七百岁的高龄。阿达母是阿布母的妻子,戴面具,传说她有一千五百岁。阿戛是个小孩,戴面具。马洪母是位苗族老人,相传有一千二百岁高龄,戴黑胡须面具。哼 布是位汉族老人,兔唇铁嘴,戴无额兔嘴面具,相传已有一千岁。狮子和耕牛另由两人扮演。阿布母、阿达母、马洪母、哼布四位"撮泰"老人年岁都在千岁以上。相传是他们背着粮种,历尽千辛方苦,最后来到裸戛村一带落脚。他们开荒种地,扫除病魔邪恶,才使子孙平安度日、生息繁衍。戏中的重要人物惹戛阿布是位山神老人,不戴面具,身着长衫,一副巫师打扮。他是孙“扫火星” 傩祭中的主持人和组织者,又是智慧,力量的化身。S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