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节日――农事性节日
作者 普忠良 2004-01-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族民间生产性节日中,祭祀、巫术的内容很浓重,但都以发展、促进生产为目的。如剪羊毛节、采药节、黑井灯会、羊年、巴乌节、护山节、颂牛节、拉麻节均属农事性节日。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剪羊毛节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蓄牛、羊之家,农历六月中旬要过剪羊毛节。缙族男女皆上大凉山黄茅埂剪羊毛,以致人畜杂沓,遍山皆是,蔚成大观。剪牛毛节日期前后相差不出十日。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采药节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云南小凉山一带彝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节日中主要是采、卖药材。这天,天刚朦朦亮,男女老少便肩扛药锄、肩负药框,到高山、深涧、低谷去寻采各种草药。有些人家还要把采到的草药集市去卖。当地彝族认为,五月初五这天采集的草药,治病效果最好。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井灯会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云南省牟定县黑井一带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月正月十五举行。黑井一带盛产井盐,龙灯会的第一个节目便是“耍龙”,龙有九节,分别眼出盐水的井,以求盐水更咸。此外还有三打、进贡、媒婆、水族、耍狮、嫁女、得利等娱乐节目。最后是“合井太平”,由两盏彩云灯以及盐灯、白鹤灯、鲤鱼灯组成,取彩云灯助龙上青天、盐灯喻盐业旺之意。用灯架一“井”字,取“合井太平”之彩头。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年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云南牟定彝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除夕晚上和初一,当地彝族要养羊过年。这里彝族家家户户都养羊。人们对羊很重视。除夕晚上。要在羊厩贴对联,要给羊吃年饭。年饭是由荞面、小米、麦面、包谷等粮食掺合起业的一种饮料。晚上,老人要给年轻人唱述有关羊的来历的古歌。初一,各家带食品,放爆竹,到圈羊处和羊共餐,给羊喂它爱吃的树叶。羊年过后,羊倌择龙或的日,把羊赶到的山坡上去放牧。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乌节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云南鹤庆县东、西山区一带彝族的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巴乌”即打来的意思,是一种欢庆狩猎凯旋和祈望来日狩猎丰收的仪式。过去,每逢寨中捕到猎物时,都要跳“巴乌”舞。跳舞之前,猎人要在歌众剥猎物,把兽头交狩组织者或指挥者,兽皮给打死猎物的猎手,兽肉主持祭祀活动的“阿布”,“阿布”让助祭火上烧烤。接着,拿兽头的在前,披兽皮的随后,围绕火堆表演打的各种动作。其他猎人则在捕获猎物的猎人带领下,扮兽尾随,共同表演擒捕野兽的舞蹈。兽肉烤熟后,人们共享野味。后来跳巴乌化为定时举行的传统节日。如今,节日中的巴乌歌舞更加精彩。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铜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狐狸、熊、鹿、兔、麂子等野兽的毛皮或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堆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表演各种狩猎动作,以期来日狩猎丰收。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活动。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颂牛节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云南西北山区彝族的节日,每年立冬日举行。传说这一天是天牛下凡效劳人类的日子,所以举行歌颂牛的功劳。届时,各家各户要把耕牛全部赶到牛神崖前草坪上集中。草坪上围插十二根松杆,上边挂满用红绸缀着的荞子、燕麦、包谷,中心放有一个大簸箕,内盛用洋芋制成的黄牛和用萝卜制成的水牛模型。这些“牛”用荞梗或玉米秸作腿、荞粒或玉米粒作眼、麦穗尖作角、玉米糕和切成寸段的燕麦秸,作为牛的饲料。活动在一位老歌手带领下开始,大家牵着挂红绸的耕牛、绕簸箕踏歌而舞。歌唱耕牛的功劳、歌颂精心饲养耕牛的人以及当年获得好收成的人家。最后,按成绩大小,老歌手把 “牛”和“饲料”奖给牛的主人。饲料当场用来喂牛,“牛”则装在用彩编织而成的“牛轿”中。之后,大家赶着耕牛载歌载舞、游村过寨。牛模型去供在家堂,它是家中代代相传的宝贝。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拉麻节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彝族支系黑话人的传统节日。“拉麻”系彝语,意为贺牛神。拉麻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地点选择在云南鹤庆剑川两县间西山上的牦牛洞前。洞口上方的石壁形如牛头,传说是牛的化身。节日清晨,人们手举白栗叶,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将食品供于石头下的供案上。然后,爬到牛头上呼喊“牛王醒来吧!”再把白栗叶堆放在石洞内,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其点燃,人们围着火堆歌舞。随后,在洞外草坪上举行拉麻仪式:草坪中央点一堆火,一人头戴牛头面具、身披棕衣扮演牛王,围绕火堆摹仿牛的各种动作。一人拿着牛绳套,做出准备栓牛的样子。还有人拿着竹筒象征性钻到牛腹下挤牛奶,以讨吉利。其余人随之歌舞,并向“牛王”抛撒粮食。围观者拍手助兴,祝愿人们逮住牛王。而牛王则东躲西闪,毫不驯服。这时,头戴簸箕形毡帽、身穿羊皮褂、手持放羊鞭的牧人上场,身后还跟着一群舞花束环的姑娘。姑娘们围着牛王起舞。把花环、花束挂在“牛王”身上。然后,用青松扎皮大轿,抬着牛王出出游各寨,以示把吉祥和幸福送到各寨。晚上,各寨在村中心的平坝上点燃七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吹牛角号、击牛皮鼓,表演耕种、收割的舞蹈庆贺感谢牛神。各家各户还要单独举行贺牛仪式:先由家长点燃火塘,家庭成员按辈份依次往火塘中加四根木柴,摆成井字形。女主人将一个装有各种粮食的斗摆在火塘前,再用红线扎四束寸长的稻草置于斗的四角,斗梁上点一对蜡烛,放一些供品。男主人宰一只红公鸡,滴鸡血于斗内,斗梁上粘三绺鸡毛。然后,全家抬着斗唱“牛长寿,人长寿,庄稼大丰收,”绕牛栏一圈。同时,女主人将一张画有一头耕牛,牛角上站着一对喜鹊,牛背上骑着一对童男女的“吉祥图”贴在牛栏门上。最后,全家在牛栏外席地共餐,并给牛喂些糯米糍粑,以示与牛同乐。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护山节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广西隆林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在护山节期间,任何人不许上山砍树木打柴草,也不能把畜群赶到山上放牧。这天,各个村子还要组织“打猎”活动,一般都是青年人参加,届时有人装扮成动物,到傍晚后出现在“猎人”面前,“猎人”的武器是竹炮。“打猎”归业后要举行庆祝活动,大家围火歌舞,通宵达旦。L0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