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喜庆,独特的年味——云南新平的彝族春节习俗
作者 佚名 2014-01-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每年春节,我都渴望回到故乡,享受彝族那种独特的节日气氛。我的家乡在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一个小镇。
 
  春节前几天,是孩子们最欢快的日子。除整天玩弄准备在节日期间放的鞭炮之外,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上山砍一棵小松树和采集松针。成年男子的主要精力用于修理陀螺、平整陀螺场地、跳歌场、架设各种式样的秋千设施;成年女子则忙于准备家人的服装、打扫卫生。
 
  除夕日,每户人家的门前会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旧迎新、免祸消灾;堂屋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用于坐在上面吃年饭。除夕夜,成年男子必须通宵达旦地守夜。守夜时,几位男子聚在一起,边饮酒边谈论家族往事等等,现在也有玩扑克的。守夜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同时也是为了挑回第一担水,在天亮之前做好饭菜,以便一旦天明就可用餐。按照习俗,大年初一,妇女被免除所有的家务活动,以示对妇女在过去一年中的辛劳的感激之情。
 
  春节期间,在每个白天的娱乐活动中,女子玩各种类型的秋千,而男子则打陀螺。通常,这两种场所是“毗邻而居”。其中,打陀螺是最热闹的。陀螺场的一般宽度为10多米,长度为50米左右。比赛通常在两个村庄之间进行,每方都有20人以上,多者达40人。一方置陀螺,另一方打,间距为15米左右。主要规则有:打中对方陀螺之后,若双方的陀螺都还在转,就以转到最后者为胜方;只要己方有一人在前面的回合中得胜,后继者就可以用他认为适合的任意距离来击打对方的陀螺,但如果打中对方的陀螺之后,自己的陀螺先停止转动,则被判败,其后继者必须回到原来的距离进行比赛;打方能否维持继续下一轮“打”的权利,完全看最后打中者是否胜。届时,男女老少都集于场边观看,议论纷纷,热闹之极!整场比赛的胜负,以每一方获得“打”的次数的多少来定。早在比赛的后期,就已经安排人准备酒、菜、饭。费用由败方出。席间,双方热烈地谈论着各年比赛的情形,相互敬酒,胜方自然得意,但败方的脸上也看不出失意,气氛非常和谐。
 
  夜晚9点左右,另一项隆重的活动开始,那就是“跳歌”。届时,男女老少都会兴致勃勃地走向早就在村子边上选择好的一块平坦的场地,场子的中心燃着篝火。跳歌时,入场的男女相间,手拉着手,自然地围着篝火,随着音乐的节奏,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伴奏的乐器是三弦和芦笙,场内外的人们则唱着“阿苏者”的曲调。唱词有实词也有虚词。唱实词时分上支和下支,上支为比喻,下支为祝福,主题是“五谷丰登”、“牛羊肥壮”之类。舞步是“三跺脚”,基本动作是:抬脚、一跺脚、三步一松脚;又抬脚、一跺脚、三步一松脚,如此反复。入场者从数十人到上百人不等,通常是“一寨跳歌,八方相聚”。跳歌的时间一般延续到凌晨两三点。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