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北段地区。全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彝族、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巍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南诏国的发祥地,素有"南诏故里"之称。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是云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所在地为南诏镇,海拔约1700米,属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县境东接弥渡县,南邻南涧彝族自治县,西连漾濞彝族自治县和昌宁县,北界大理市。巍山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滇西交通要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辖6个镇、3个乡:
6个镇:南诏镇(县城所在地)、巍宝山乡(已撤乡设镇)、大仓镇、永建镇、庙街镇、牛街乡(已撤乡设镇)
3个乡:马鞍山乡、紫金乡、五印乡
全县共有83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1108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南诏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巍山县行政区划有所调整,牛街乡、巍宝山乡先后撤乡设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如永建镇重点发展回族特色产业,大仓镇发展现代农业,巍宝山镇主打文化旅游等。
人口.民族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常住人口约30万人。其中:
民族构成:彝族占总人口的40%左右,回族约占15%,汉族约占40%,其他还有白族、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左右。
分布特点:彝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回族多聚居在永建镇等坝区,汉族则遍布全县各地。
人口特点:全县人口密度约为136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约45%。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劳动力资源丰富。
作为民族自治县,巍山充分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
称号.荣誉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拥有众多国家级称号和荣誉: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国务院批准)
中华彝族祭祖圣地
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
中国名小吃之乡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巍宝山景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云南省美丽县城
(彝族祭祖仪式,来自:琢木郎民族文化艺术学会,柳文庆 摄)
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巍山在历史文化保护、民族特色传承、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南诏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巍山小吃节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
地理.交通
地理特征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云贵高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理特征包括:
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坝区面积约占8%。主要山脉有巍宝山、五印山等,最高峰为巍宝山主峰,海拔2568米。
水系分布: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红河源头西河、巍山河等,水资源丰富。
地质特点: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锑、铜、铁、煤等矿藏。
交通网络
近年来,巍山交通条件大幅改善:
公路:境内有大南高速(大理至南涧)穿过,距离大理机场约60公里,车程1小时;国道G215线纵贯南北,省道S328线横贯东西。
铁路:大临铁路(大理至临沧)设有巍山站,动车可直达昆明、丽江等地。
城乡交通: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城乡公交网络不断完善。
巍山正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快进慢游"交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历史沿革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先秦时期:属古滇国范围,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
唐代:为南诏国发祥地,细奴逻在巍宝山建立南诏政权(公元649年)。
宋元时期:设开南县,后改蒙化府,为滇西重镇。
明清时期:设蒙化府,后降为蒙化厅,文化教育兴盛,有"文献名邦"之誉。
民国时期:1914年改蒙化县,1954年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区,1956年改自治县。
当代:1958年与永建回族自治县合并,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巍山作为南诏文化发源地,保存有大量历史遗迹,如南诏古城遗址、巍宝山南诏土主庙等,是研究南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文化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彝族文化
语言文字:保留彝族语言,推广彝文使用。
传统节日:火把节、二月八打歌节、彝族年等。
歌舞艺术:彝族打歌被列为国家级非遗,有"彝族打歌之乡"美誉。
服饰文化:彝族刺绣工艺精湛,服饰色彩艳丽。
回族文化
伊斯兰文化:永建镇有众多清真寺,回族伊斯兰文化氛围浓厚。
传统技艺:回族皮革加工、清真美食制作等技艺传承良好。
节庆活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宗教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其他文化
扎染技艺:巍山扎染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是省级非遗项目。
洞经音乐:汉族洞经音乐保存完整,定期举办演奏活动。
民族关系: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独特的"巍山文化"。
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建有民族博物馆、非遗展示中心等设施,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气候.资源
气候特点
巍山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主要特点:
气温:年平均气温1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3℃,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0.7℃。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804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5%。
日照:年日照时数2320小时,太阳辐射强。
气候优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被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2.8万公顷,林地面积1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5%。
水资源:年水资源总量12.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有巍山冷杉等珍稀植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矿产资源:已探明锑矿储量居全省前列,还有铜、铁、煤等矿产。
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开发潜力大,已建成多个风电场。
巍山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良。
旅游.美食
旅游资源
巍山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包括:
巍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南诏发祥地。
巍山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街巷格局完整。
东莲花村:国家级传统村落,回族文化特色鲜明。
鸟道雄关:茶马古道遗迹,险峻壮观。
利克村:彝族传统村落,民族文化浓郁。
近年来,巍山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南诏文化""彝族文化""美食文化"三大品牌,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
地方美食
巍山美食独具特色,被誉为"小吃天堂":
巍山扒肉饵丝:选用上等猪肉,饵丝细软,汤头鲜美。
清真牛干巴:回族传统腌制牛肉,风味独特。
青豆小糕:时令小吃,清香软糯。
蜜饯:传统工艺制作,品种繁多。
咸菜:巍山咸菜系列远近闻名。
每年举办的"巍山小吃节"吸引大量游客,巍山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小吃之乡"称号。
经济实力
近年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GDP:2022年全县GDP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6.5%。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为25:35:40,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
农业: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烤烟、核桃、中药材等产业优势明显。
工业:以农产品加工、矿冶、清洁能源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余家。
服务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财政收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支出重点保障民生领域。
居民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5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0元。
巍山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