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越西 文化惠民引领新风尚
作者 袁蕾 2020-07-18
原出处:凉山日报

5.111.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让群众聚集有场所、展示有平台。孙建生 摄
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新闻网讯(记者 袁蕾)神工玉斧雕刻巍巍相岭,零关古道妆点千年古郡。越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饶富集,是大凉山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里,文昌文化博大精深,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独具魅力,丝路文化、古蜀文化悠远飘扬……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植于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越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文旅产业作为越西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的“首位产业”,高质量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先棋手”,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扎实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22.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家书屋成“精神粮仓”。余寒 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家书屋成“精神粮仓”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文化欣欣向荣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家书屋又进了新书,一起去看看!”7月的一天,一大早,河坎村村民就一起邀约去农家书屋看书。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阅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村民开心地说:“这本《农业种植大全》来得太及时了,我正需要学点这方面的技术。”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闲时,我经常去农家书屋看书,了解三农政策和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自学和向专家请教,逐步掌握了栽培、嫁接等实用专业技术。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河坎村农家书屋,里面的图书确实不少,农业、科技、少儿、文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都有,农家书屋成了群众的“文化粮仓”。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村里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活动场所,几年也举办不了一场文艺活动,农闲时村民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打牌。”村支部书记莫色里布说,“现在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不仅有农家书屋,经常还有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依托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中心)、文化广场、宣传栏等阵地设施,越西县先后组织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孝心少年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群众积极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有力了促进新时代农村文明新风建设。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333.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昌文化古文碑。凉山日报资料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让分散的群众聚集有场所、展示有平台,相继组建起了广场舞队、器乐团、说唱等各类业余文艺爱好团体。一到农闲时间和传统佳节,群众自发参与读书看报、节目排练、休闲娱乐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越西县按照“一乡一站”标准,在每个乡镇建设一座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对289个行政村全覆盖,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自2016年以来,越西县累计共投入2136万余元采购文化设施设备、阅报栏建设、图书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等。投入1449万余元完成全县208个贫困村应急广播建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播电视信号建设,让“村村响”响村村,“户户通”通户户。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基础设施成战斗堡垒 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天都能通过村里的大喇叭收听到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以及优美的音乐。”越西普雄镇呷古村村民笑着说,一天不听都觉得不习惯了。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开电视,清晰的画面随即出现。“现在可以收到几十个台,电视节目多得很,在家也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提及因广播电视而丰富的生活,村民们笑开了花。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444.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陈建生 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越西县以民生为本,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启动146个行政村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应急广播体系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越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工程开始实施,数字电视信号覆盖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河东乡、乐青地乡等乡镇,电视频道由原来的47个增加到110个,收视质量得到根本改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一首热情的《火把恋人》拉开了2019年文化下乡活动的序幕,《火舞红珠》《织彩》《月光下的朵乐荷》等体现凉山地域风情的舞蹈,赢得了现场群众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与现场的群众的热情互动,让这场文化活动的氛围达到了高潮,一场场精彩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歌舞送到群众家门口,文化下乡,成为了群众翘首以盼的“精神大餐”。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555.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文化广场一角。孙建生 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端着小凳去看电影。近年来,为推进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满足群众的观影需求,《建国大业》《战狼》《铁道游击队》《开国大典》《小兵张嘎》等经典的影视作品相继在越西各乡镇、村庄轮流播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群众文化风生水起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展新时代新风貌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傍晚时分,不论是越西城中心的小广场还是村文化广场,大家有说有笑地聚在一起,和着音乐的旋律,跳起欢快的广场舞,整个县城和乡村都笼罩在悦耳的音乐声中。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越西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老龄工作委员会,充分利用彝族地区原生态音乐和民间舞蹈元素,对原有广场舞进行改编创新,将分散的几只文艺队伍组织起来统一教授。统一开展“广场舞大家跳”免费开放活动,既照顾了老年朋友健身娱乐需求,也兼顾了周围居民休息。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植于越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越西群众文化风生水起,迎春文艺汇演、艺术长廊、美术培训班、书法培训班、舞蹈培训班、摄影培训班、金秋艺术团等业余兴趣爱好团体如春笋般冒出,在休闲之余,大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越西县文化馆和图书阅览室实行全面免费开放,让文化惠民行动落实到实处,深受百姓喜爱。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新春民间文艺汇演是越西县多年来一直保持的新年传统活动,不仅群众参与度高,而且参与面广,多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019年,由各乡镇和单位推送的43个节目参加汇演,观看人次达到4000人,为各族群众送上一台丰盛的新春文化大餐。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666.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牵手,跳起欢快的舞蹈。孙建生 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节前夕,先后在中所镇、新民镇、越城镇开展“暖冬行·爱传递”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与此同时,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9迎春书法摄影绘画奇石根雕展”,共展出书法、绘画、摄影、奇石、根雕等作品89件,展示了越西的秀美山水、城市风景、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吸引了广大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紧扣时代主题,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艺汇演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越西取得的成就和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祝福,并同时开展征文、书法、奇石、根雕等展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感恩幸福生活。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本本实用的书籍摆放在农家书屋,一声声响亮的广播传递出党的声音,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活动凝聚人心,文化盛宴从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成了现在不可或缺的“正餐”,用温暖和关爱滋养着人们的心田,与此同时,文化惠民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尽享“诗和远方”的韵致。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777.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技艺传授。孙志阳 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扶贫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辟文化扶贫新路子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越西县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截至目前,彝族马布音乐、彝族婚礼歌、木模拉格等5项技艺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阿古合等15项传统技艺被评为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将非遗文化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从而让非遗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2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建设的“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成为了一个契机。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扶贫设计联盟,旨在整合社会各界的优势设计资源,开发系列非遗时尚产品,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并通过“非遗+时尚+电商扶贫”模式,以传统工艺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3月,瓦曲村彝族银饰手工作坊、且拖村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授牌非遗+扶贫国家试点工坊。同年,普雄镇且拖村“彝族尝新米节”评选为四川省首批非遗保护项目体验基地。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智能购物平台“唯品会”的订单,使呷古村非遗与脱贫工作高效结合起来,有了电商的保障,绣娘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是女士外套的袖口,绣工要求以红色布绣工艺为主。”在越西县普雄镇呷古村活动室里,20余名绣娘围坐在电脑旁,绣娘阿洛拉作莫一边熟练地用鼠标切换画面,一边用彝语为她们介绍最新的“唯品会”订单要求。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888.jpg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越西非遗扶贫工坊。孙建生 摄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呷古村相邻的呷拖村,也有一项熠熠生辉的非遗技艺——彝族漆器。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吉皮五合是凉山州非遗项目传承人,同时也是家族中漆器制作的第十七代传人。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岁时,吉皮五合便开始跟着长辈学习传统彝族漆器制作。现在,他已是“越西孜莫彝族漆器制作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西昌、普雄等地都开设有漆器售卖门市,每年产值近百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17户贫困户和多名村民就业致富。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仅是彝绣和彝族漆器,在远近闻名的银饰加工村乐青地乡瓦曲村,也上演着非遗+脱贫的动人故事。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村289户,几乎家家都从事彝族银饰加工。走进村里,公路上、村口、庭院里到处都可看见做银饰的村民。现在,村里有40多户加工大户走出瓦曲村、走出乐青地乡,到越西县城、西昌、盐源、冕宁、石棉等地经营银饰产品,将瓦曲村的银饰批发、零售到州内外,走出了一条非遗助脱贫的新路子。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交通区位优势凸显的普雄镇街上,由越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投入20万元,面积为140平方米的“彩彝坊”也投入使用。“彩彝坊”是越西县将非遗文化实现“展销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往来的人们不仅可以欣赏深邃的非遗文化展演展示,还可以购买精美的民族服饰、漆器和银饰。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非遗的新活力,在越西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勤劳的越西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让传统技艺更好地延续,走出文化扶贫的新路。Zl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肖敏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