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是美姑县觉洛乡觉洛村脱胎换骨、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30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觉洛村今天的幸福日子。
为深入了解觉洛村3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了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村庄。精明能干的村支书的惹干麻快人快语,一谈到该村的发展,便打开了话匣子,如竹筒倒豆子般,道出了觉洛村这30多年来的变化。
觉洛村人干劲十足 包产到户
“吃饭靠返销,花钱靠救济,一年四季啃圆根萝卜、洋芋坨坨。”在过去,这是觉洛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忽如一夜吹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冲破了禁锢,敲开了坚冰。从此,这个山旮旯里的不毛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牛羊,曾经整天游手好闲的人也变勤劳了。你比我粮食种得多,我比你牲口喂养得多,谁家的房子修得漂亮,哪家的存款存得多……发展中的觉洛村,谁也不甘落后,相互追赶的那种干劲啊,真大!”村民黑来木及讲起觉洛村的故事,感慨颇深,“包产到户那年,乡党委政府在老村支书家的包产地搞了2亩地膜玉米试种,当年喜获丰收,产量翻了一倍。这下,全村人都在事实面前相信了科学,第二年在全村推广开了。从此,觉洛村人树立起了科学意识。”据黑来木及回忆,在那股改革的大浪潮中,觉洛村人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多种产业富百姓 产业引领
东方风来满眼春。巨变中的觉洛村多种经营年年喜获丰收。
1981年,2亩地膜玉米种植比传统耕种的“稀大窝”增产1倍以上,就是从那年开始,觉洛村成了美姑县玉米生产技术的实验田。直到今天,该村一直保持着1000多亩以上的优质玉米种植规模,成为群众主产的重要来源,也是全县粮食的重要主产乡。
2003年,村支书的惹干麻上任后,带领村组干部自费到外县考察取经,引进优质树苗无偿提供给农民种植。如今,蜡虫、白杨树、核桃、大红袍花椒等特色经济作物已在觉洛村开始规模化种植。现在已建立了800多亩蜡虫基地,去年仅此一项创产值70万元。
据统计,2016年,觉洛村花椒创收40万元,核桃收入60万元,2000亩成片种植的核桃基地由乡上安排专人看守,并达成牲畜或人为破坏1株必补1株的协议,这个“绿色银行”为觉洛村群众带来了更大的收入。
如今,畜牧产业也成了觉洛村人的重要经济增收门路,仅圈养美姑多胎山羊、牛,全村年存栏就达500多只(头)。家住觉洛村二组的地拉前家通过养殖美姑多胎山羊发了财,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就上万元以上。地拉前家现存栏美姑多胎山羊50多只,今年市场价看涨,他说,收入不比以往差。
让觉洛村人开了窍 利好政策
如今,觉洛村328户、1530人,每家至少有一个人在外经商或打工;在乡上、县上开店铺、从事餐饮、百货等经营的达20多户,做牲畜生意的有5户,跑运输的10多户,年在外打工人数达400人;全村100%的农户按有固定电话,人人有手机,全村农户已修了漂亮的楼房,有的甚至修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少人家则在县城买车买房,孩子也送到了县城读书。
种粮食有县上的农技员亲自指导种植,养牛养羊有畜牧兽医员,打工有劳务输出协会……每个协会都有个带头人,像养羊的地拉前、曲木医生,从事市场经营的地惹干麻,劳务输出的曲木木机,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尝到甜头的村民代表。
“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觉洛村人开了窍,他们现在谈论的都是信息、市场、商机、诚信、包容。开放的胸襟、开放的气魄,让他们闯出了开放的一片农村天地。”乡党委书记牛苦木前感慨地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觉洛村人不仅生活安居乐业,还丰富了业余生活,组织农民唱歌、跳舞,举办节假日文艺演出活动。村里成立了一支由10余人组成的业余文化宣传队,利用饭余茶后、农闲季节、节假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全村没有孩子读不起书,大中专生就有20多个,全村适龄儿童都在家门口上学。改善了乡卫生院,也没有人看不起病了,街上有了个体门诊,所有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白米饭,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住上了漂亮的砖瓦楼房……共产党的好政策都让我们赶上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比今天更好。”的惹干麻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村民们都乐开了怀。
改革开放、党的好政策如同和煦春风,吹走了彝乡农村的旧习俗,吹绿了觉洛村,一座山中之城在青山与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