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放马坪、青松两乡村民举办民间火把节活动
作者 白里呷 2019-07-22
原出处:凉山日报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月18日,金阳县放马坪和青松两个乡的群众,自发组织了一场民间火把节活动,吸引上万群众参与。在这两个乡,群众自发组织火把节活动历史由来已久,至今已持续了25年。参与者不需要交报名费,各项开销均由组织方在村民中自行筹措。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动当天,依次举行了斗牛、斗羊、摔跤、赛马四项传统比赛。每一场比赛都精彩纷呈,观众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3762403229079.jpg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观看比赛的群众坐满山坡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3762471101770.jpg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场上争英雄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3762520261920.jpg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争夺“牛王”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放马坪和青松两个乡共同举办火把节活动,是民间组织的,应该很热闹,去不去看看?”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两个乡历来就重视火把节,每年都要开展斗牛之类的传统活动,咋可能不去看呢!”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月18日一大早,金阳街上,不少人聊着该县放马坪和青松两个乡正在举行的民间火把节活动。许多人打听到举办活动的详细地点后,立即与朋友们一同前往。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人参与民间火把节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金阳县城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放马坪与青松两个乡的交界处——色格山梁。此时,公路上的小车、摩托车明显多了起来,形成一道车流,像是蜗牛在山坡上爬行。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一行把车停在公路上边,向前步行几百米后,跟着人流往山上爬。一路上,有妇女背着或牵着孩子的,有姐妹同行的,也有老人带着孩子的,还有情侣并肩前往的。人群中,身穿阿都特色服装、挂着美丽银饰的姑娘们特别惹眼。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有点远,但大家都是来图个热闹的!”不仅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要来,一路上,很多外地口音的游客也慕名而来。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爬过一道坡,就看到成排摩托车摆放在路边的缓坡或草坪上。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山顶一块大草坪,一位外地游客感叹:“仅仅是摩托车,就有数千辆之多,看来这个活动规模真不小。”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草坪上,到处是卖烟酒、饮料及生熟食品的小摊,虽然人很多,但都是摆摊做买卖的乡民和食客们,并没有发现活动的举办场地。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活动场地在哪儿?”记者问一名中年男子,他告诉记者,过去就是在这里举办活动,但因这儿是平地,观看的群众太多,每年至少有万人参加,站在外层特别是个子矮的小孩就看不到。所以,这几年,各项赛事都是在那边山梁下的一块小草坪上开展,来观看活动的人从山顶上顺坡而坐,这样,人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各项活动的情况了。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节为媒宣传“十不准”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顺着中年人指的方向,来到草坪一侧,哇,那么多人!从山顶到下方一块不大的草坪边上,整片山坡都坐满了人,后面还不断有人往人群里挤。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到活动举办地,可以看到草坪上挂着不少锦旗,上面显眼地写着斗牛、斗羊、赛马、摔跤四项活动的第一、二、三、四名。另外,锦旗两边还各挂着一条“2019年放马坪乡、青松乡创‘五个好’示范乡暨火把节庆祝活动”的横幅。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动开始前,主持人说拿着话筒,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方群众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安全方面的问题。随后,草坪上空响起了《金阳县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十不准’》《金阳县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须知》宣传音频,声音传遍整个山梁。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十不准’定得好,大操大办确实要不得!”听着听着,现场的群众议论开来,摆谈着过去和现在一些婚丧嫁娶习俗的变化,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叫好。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发组织火把节由来已久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这两个乡每年都会自发举办火把节活动,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群众的重要节日。”活动场边,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放马坪乡的角窝、角梯两个村历来注重过端午节,小银木和基足两个乡最注重的是过“剪羊毛节”。过去在他们这两个乡,过火把节是以家庭或一个寨子为单位组织小规模活动。后来,放马坪乡的阿术阿初家族开始每年组织开展火把节各项赛事,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两个乡的阿术阿初家族联手举办活动,参加人数至少上万。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动主持人阿术格格告诉记者,他曾是村干部,他记得从族人第一次组织过火把节到今年,已持续25年了,每年都有斗牛、摔跤等比赛。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项比赛精彩纷呈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动第一项是斗牛,所有人全部退到安全线外,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随着维持现场秩序的数名年轻人大声吆喝,挤到线内的群众纷纷往山坡上退去,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现场,虽然没有穿着警服的警察,但在组织方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仍旧秩序井然。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斗牛开始!”主持人念完首轮登场的牛主人名字后,两名年轻小伙各牵着一头膘肥体壮的牛从赛场两边走进场内。两头牛被解下牵绳后,在主人的吆喝、观众的呐喊声中,扬蹄翘尾疾步朝对方奔去,头部牛角“哐”的一声相顶,就斗在了一起。一番交战下来,其中一头黑牛被顶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逃跑。胜利的黄牛昂头朝天吼叫一声后,继续向逃跑的黑牛追去。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青松乡郎德村的,没想到我的牛获得了冠军!”当天,参与斗牛比赛的一共有8头牛,通过淘汰赛最终取前四名进行表彰。获得第一名的牛主人吉斯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自己的牛是“牛王”。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的斗羊、摔跤、赛马同样精彩,每场比赛观众的喝彩声都响个不停,一浪高过一浪。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费用全由组织方筹措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奖金共计4800元,都准备好了。”阿术格格说,今年举办四项比赛,每项比赛取前四名,获奖者除了可以获得一面锦旗外,还能拿到500、400、300元不等的奖金。虽然奖金不多,但锦旗是一面荣誉、一种精神,大家都很看重。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组织方介绍,参加活动不用交报名费,费用全由组织方筹措。组织方除了要安排好人手主持、维持秩序外,还需筹集奖金和制作锦旗、购买矿泉水的费用,开支还是不小。这些资金,都是由组织方的族人自愿捐助的。筹措费用,族内的年轻人最为积极,共有40多人出资,最少的出100元,出两三百元的也不少。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凉山日报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D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秋然 编辑: 秋然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