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之称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展示交易盛会,是文化创新和文化圆梦的大平台、文化远航和产业勃兴的风向标。
连续五年,千里之外的彝州楚雄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将最质朴也最多彩的彝族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为文博会增添了一丝别样的光芒,也为彝州楚雄“走出去”打开一扇窗。
在本届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云南展馆犹如一块磁石,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吸引着人群的驻足。而在云南展馆中,楚雄展位上的彝绣产品,则是“最云南”的象征。与苏绣、湘绣不同,彝绣最大的特点是配色大胆、技艺多样、图案丰富,彝族的风土人情、彝山的花花草草都被五彩丝线凝固成一幅幅斑斓的画卷。
此次我州组织了彝家公社、大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公司、楚雄朋江刺绣文化发展公司3家企业参加展出,在彝绣企业的展位上,既有民间收集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传统彝族服饰、老绣片,也有将彝绣与现代服装、饰品相结合的挎包、帽子、挂件等。企业的展位不大但人气暴棚,楚雄彝家公社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两位身穿彝族服饰的绣娘正在展示传统刺绣手艺,飞针走线之间,各色花卉栩栩如生,参观人流络绎不绝,有的饶有兴致地观看绣娘现场刺绣,有的好奇地询问相关技巧和图案的寓意,还有的拿起各色饰品一一试戴。在云南馆入口处舞台上,来自州民族艺术剧院的彝家阿妹唱着原生态的彝族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浓郁的彝族歌舞和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吸引了许多客商驻足观看,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或手机拍照。
彝族文化是楚雄的“根”和“魂”,绚丽多姿的彝族服装服饰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楚雄彝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奇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楚雄彝族赛装节这一古老民族节庆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将其确定为云南省重点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和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引爆点来强力推进和精心打造。按照这一要求,2016年元宵节,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省文产办、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创意推广中心精心策划的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楚雄州永仁县直苴村启动,强有力迈开了“楚雄彝绣走出去”的步伐,让拥有1350年历史、世界最古老“乡村T台秀”之称的彝族赛装文化节蜚声海内外,为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展示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
在省委宣传部关心重视支持下,在省文产办、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等省级主办单位的悉心指导帮助下,楚雄州、永仁县各承办单位齐心协力,全新升级的七彩云南2017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暨中国·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于2017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至13日在楚雄州永仁县如期举行,宣传推介了中国彝乡楚雄,传承展示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省级重点民族节庆文化品牌的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州文产办牵头,组织州内彝族刺绣企业家代表到四川、贵州、广西、上海、北京等地学习交流、参观考察,参加深圳文博会、京交会、云台文化产业对接会、云南文博会等展会的推介和宣传,极大地扩大了彝族刺绣在国内外民族文化企业界的影响力。据统计,目前全州有彝族刺绣协会(合作社)56个,刺绣企业(经营户)达400余家(户),其中年产值超过30万元的近40户,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有14户,全州彝绣总产值超1亿元,绣女5万余人,成为就地取材、就地用才、就地生财,带动全州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的带动下,楚雄州彝绣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今年的文博会我们把彝绣当做参展的重点,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的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州文产办副主任周兵介绍,今后,将用3至5年的时间集中打造以彝族刺绣为主的民间工艺品、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产业,以此带动和促进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来源:楚雄州政府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