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会理古城 聆听红色故事
作者 杨玲玲 2021-04-25
原出处:​凉山新闻网

凉山新闻网讯(文/图 记者 杨玲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遗迹遗存和实物资料。其中,凉山会理,因中央红军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由滇入川,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召开“会理会议”而载入史册,同时也为会理的“多元文化”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会理古城、“会理会议”纪念地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些红色景点是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同时也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革命英雄的“打卡地”。
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城楼上硝烟起

会理古城,至今还保留有两座城楼。其中南门修葺一新的钟鼓楼又名“凌霄楼”,从2012年端午节开始,恢复了逝去近百年的晨钟报晓、暮鼓定更的传统仪式,营造古朴幽雅的小城氛围。而位于北门古朴厚重的城鼓楼又名“拱极楼”,外观看上去虽然简单粗犷,但背后的故事却扣人心弦、跌宕起伏。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这是一幅从会理城东街口方向所拍的会理远景,图中红色箭头处就是钟鼓楼旧址。照片原载于一九七五年第三期《人民画报》

城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北门内民房失火烧及北门城楼而重建。重建的城楼高10余米,面积800余平方米,为明代会理城市交通和防御的重要设施,原先城垛上设有三尊铸铁大炮,它与四周的城墙构成了会理古代城市完整的防御体系。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5年5月初,红军分三路抢渡金沙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理城郊召开,红军主力休整,以三军团围攻会理,牵制敌人,迫使城外敌兵撤进城内。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月8日,红三军团到达会理城郊后,即按军委命令,担任前卫,迅速夺取城东的东山寺和城西南的西来寺制高点,包围了会理城。9日,干部团也到达会理城,投入围攻会理城的战斗。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会理守城的是国民党军阀刘元瑭,因提前得知红军要来攻打会理城的消息,刘元瑭下令用棉花浸透煤油引火,将城外北关、西关、东关的民房店铺全部烧毁,目的是清除制高点。民房一烧,人心惶恐,城里的有钱人纷纷逃往乡下避难。很快,守城士兵将四座城门关闭,并撬起街上的石板将城门封塞,不准百姓出入,强令军警死守。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月9日,红军围城,战斗打响。红军攻城,主攻北、西两面。因南面是校场坝,地势开阔,东面有护城壕易守难攻,红军连续作战,迟迟攻不下城。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军久攻不下城池,经数日连挖地道,5月14日,红军决定用火药炸城,可狡猾的国军已经察觉,并在城墙下灌水防止火药爆破。后来红军找来一棺材,将火药装在棺材中,才将西北角城墙炸垮了一个三丈宽的缺口。城墙开口,红军趁势冲锋,双方机枪对射,最后大刀肉搏,四周用云梯爬墙,战斗异常激烈,后刘元瑭亲自率兵堵击,虽面部受伤,但很快堵住了缺口,红军攻城再次失利。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天七夜的攻坚战,三军团承受了重大伤亡,仍没有撼动会理城防。此时,会理会议已经顺利召开,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意识到,红军仅凭简陋武器,不适宜进行城镇攻坚战,遂下令停止攻城,撤围会理。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饱经历史沧桑的会理钟鼓楼

草棚子下开会议

在会理城外的“会理会议遗址”地,松林间的空地上摆放着几块石头,后人称其为红军石。1935年5月12日下午2点,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等当时红军的领导人就坐在石头上或站在附近,上方是临时搭建的草棚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会议开了一会儿,由于蒋介石的飞机不停地在天空中盘旋侦查,中革军委为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避免受到敌机干扰,随后转移到铁厂村平安寺大殿内继续开会。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会理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的胜利。针对当时部队的情绪和离心主义思想,阐明了四渡赤水以来运动战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总结了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随后,与会领导人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全军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周恩来、朱德等在会上发了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称赞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充分肯定了这一阶段的巨大成绩。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议还决定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进行战略侦察,为红军北上开路。任命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充分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为全军当开路先锋。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理会议纪念碑的碑文是这样撰写的:“公元一九三五年五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千军万马由滇入川,革命烈火燎原红土,佯攻古城威震敌胆,会理会议永载史册。”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是这样评价会理会议的:“会理会议对巩固遵义会议成果,确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胜利会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一卷)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的雕塑

得民心者得天下

每一个城市,都有熟悉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字典”。年过八旬的熊世鑫老人,就是其中之一。他生于会理、长于会理,若要有人问起他关乎会理的人文史记,他泯口香茶就可娓娓道来。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熊世鑫老人讲述,当年红军从会理过时虽然他尚未出世,但家中的四孃曾帮红军做过红五星帽,有一表兄还参加了红军。因此他自记事起,几乎每天都在听家人讲述红军当年在会理的故事,天长日久也就铭记在心了。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熊世鑫的四孃家住会理城外的西草寺。1935年5月红军长征过会理时,其景庄庙、杨家祠、草寺庙里都住满了红军。红军来之前,因国军四处散布红军要杀人放火的消息,城里多数人都逃往城外避难。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孃初见红军时,红军都穿着破烂的灰军服,帽上钉有红布五角星,官兵都一样,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甚至有的还穿的火汗衫、偏襟衣服。别看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头发、胡子都很长,但人很精神,对老百姓很客气,总是一张笑脸,称大家“老乡”“老表”“小兄弟”。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军驻扎的地方都召集了群众去开会,红军告诉当地群众,红军是路过会理,是穷人的队伍,是专门打富济贫帮助百姓的……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军还组织成立了穷人的贫民团,由贫民团带领大家去有钱人家搞斗争,没收大批粮食、布匹、洋纱、被子、衣服、铜器、瓷器和金银等物品。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凡住茅草房和破瓦房的群众都分到了粮食和生活用品,铜瓷器家具等都分给了帮助红军做事的穷人。在没收财物时,红军还捆走了几个长期欺压百姓的地主土豪。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孃有一侄子叫卢凤熬,时年17岁,因常去杨家祠草寺庙听红军讲革命道理,也亲眼见证了红军是一支帮贫困大众翻身做主人的好军队,于是和几个伙伴就地报名参加了红军。遗憾的是之后再没有消息,家人多方打探,得到的却是已经阵亡的噩耗。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熊世鑫老人说,其实大家都明白有革命就有流血牺牲,想想今天人们都过着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卢家人也因家有一位红军战士而深感自豪。当年红军虽然没有攻下会理城,但这支人民的军队却永远驻扎在了会理人民的心里。6B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