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的《巴蜀老照片——德国魏司夫妇的中国西南纪行》一书中有关凉山彝族地区的摄影记录,分为“沿着安宁河和雅砻江”和“在凉山的短期游历”上下两篇发布。图片版权和文字著作权均归弗瑞泽·魏司和海德维希·魏司所有。本文仅作个人研究使用。
特别说明:“倮倮人”是当时汉人对彝族人的侮辱性称呼。文中出自原文引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故保留原文。
关于弗瑞泽•魏司
1910年至1917年期间,德国外交官弗瑞兹•魏司先后担任过德国驻重庆、成都、昆明总领馆总领事。
1910年,他在四川西南部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沿着安宁河及周围地区四处探游,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彝族人,这也勾起了他想要了解彝族人的浓厚兴趣。
1914年,他与妻子前往凉山北部的一组地区试图更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彝族百姓。
泸沽的安宁河
沿着安宁河与雅砻江
Along the Anning and Yalong Rivers
“我自己有一个很鲁莽也很大胆的想法,想要前往神秘的倮倮人*的聚集地探险......我首先想到的是四川都督赵尔巽,我在制定这个计划时并未与先咨询过他:在这件事情上,他极力赞成。他显然从别处得悉了我的想法——当然,在中国,又有什么秘密可以一直保持不被人知晓呢?他用电报严告境内各级部门,要求他们必须全力打消我任何打算离开安全大道的意图。当你作为一位政府官员在中国境内旅游,这些让人感到不自由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省级官员们都认为他们有义务保障你的人身安全。我所走过的路线,在700多年前已经有一位欧洲人走过了,他就是马可·波罗。在一次考察旅行里,他游历了忽必烈大汗广阔的疆土。”
——弗瑞泽·魏司
雅安和清溪之间的“牌坊”
1910年8月,弗瑞泽·魏司从成都动身,前往四川境内最边缘的西南地区,游历三个月。中国的官员们出于安全的考虑,派出一队士兵保护他。也正因如此,他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零零星星地遇见了一些彝族人。但他仍然购得大量彝族人的手工制品,现在这些手工制品收藏在柏林和慕尼黑的人类文化博物馆。这一次游历让他大开眼界,他所拍摄的照片也证实了这一点。当他回到成都,向赵尔巽介绍他的游历时,他觉得自己有点像是一个“小马可·波罗”,正站在忽必烈大汗的面前。
富林(今汉源)附近大渡河上的渡船
泸沽附近的山路
海棠镇附近的山路上
小相岭关的南角
驮运行李的马匹
接待弗瑞泽·魏司的当地军事长官和他的儿子们,泸沽镇
在小相岭关口北角的士兵
废弃的军队驻地
守卫小相岭关口的小哨所
一位无名士兵墓地的巡逻兵
汉族士兵在晒经关的驻地,建筑为汉族和彝族的混合风格
弗瑞泽·魏司遇见的第一位彝族人,是一位被捕的瞎眼彝族贵族,他由一位彝族人和一位汉族士兵押解。魏司不知道他被捕的原因,但特别指出,被捕的彝族人中瞎眼者很常见。
士兵,估计在越西县境内
隆重的彝族葬礼,索索梁子地区
彝族贵族的儿子,甘洛境内
一群彝族人,可惜不知道他们为何聚集在一起。根据头巾猜测应在甘洛附近。
大概在凉山昭觉附近
昭觉
昭觉汉族人的寨子。不久前汉族士兵成功保卫从西昌通往东部昭觉的道路。弗瑞泽·魏司报道,当时彝族人被强行征用修建军事堡垒。
富林与大树堡之间的谷地
在安宁河两岸的深山峡谷里,居住的都是一些少数民族,比如彝族,因为他们担心在一些偶发的劫掠中被抓去做苦力。而肥沃的河谷里居住着汉族村民。弗瑞泽·魏司还注意到,除了少量的一些柳树外,所有的树木都被砍掉了,就连山坡上也几乎没有树木。在这里也没有推行重新造林的政策。只有在他到达了瓜别“摩梭土司”的领地时,他才重新看到了树林。
魏司在瓜别的茶铺前
海棠镇(今属甘洛县)的街道
大概在越西,村里的彝族人和汉族人
两位披着蓑衣的彝族人在一个汉族人小镇里
打谷场上的彝族村民,估计在越西
“自拍照”,弗瑞泽·魏司用早餐
在大树堡后
魏司和厨师、仆人在一起
在登相营的驻地
西昌,从法国使节团驻地望向邛海湖面
树木映衬下的安宁河景色
横渡安宁河
大树堡的村庄和小溪
大树堡附近的河流
在Sung Lang(音)附近
Tutiho(音)山谷
雅砻江峡谷
在瓜别,高山杜鹃
索桥
Lan Yaotze(音)附近,一些彝族人拜访魏司的营帐
“过了荥经,逐渐进入瓜别摩梭族酋长所统辖的领地。他们现在的酋长是一位有知识的摩梭人,但是他从小就接受正统的汉文化的教育。他所穿的服装、所居住的住宅以及他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的汉族人的没有两样。他出身于世家,先辈可以追溯到征服者忽必烈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