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的“五所四司三码头”
盐源县,是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一个民族聚居的古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即设置盐源县前身定笮县,距今已经两千多年。
土人为官,世代相传,谓之土司,也称土官。盐源旧有“九所土司天下”之称,九所土司实为五所四司。清代,它的幅员将近宁远府之半,包括今盐源、木里、盐边三县,以及西昌、德昌、米易和云南华坪永胜、宁蒗的一部分地方,“全境除卫城、盐井与主要交通沿线的集镇外,其余几乎都是土司的领地和属民”。
八家土司府院坝一角
盐源土司起源于元代,鼎盛于明清,1950年盐源解放后,延续600余年的土司制度,在民主改革中被废除。右所八氏土司,所辖之地广阔,在九所中除木里外,较其它各所大。
右所土司世袭事迹,元未见记载,明亦只知有八继宗。所以明朝八继宗为史载八家土司之祖,清朝记载有13代,末代土千户为八承基(八承纪),忠嫡子,袭职时间不祥。
据《清末盐源九所土司简表》,右所土千户规模仅次于左所土千户,为:村,59;户,595(仅含蒙――昔称麽些、藏――昔称西番),人口,2821;纳粮(荞)20石;地丁银2211两;地跨两盐。
碉楼
盐源五所四司三码头为:明初设立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打冲河,为今当地人称金河的雅砻江),衙署在打冲河西岸。建安四年(1402年)置盐井卫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四千户所。左所土千户喇氏世袭其职,因土人喇他及其子喇马非帮助朝廷平叛贾哈喇和月鲁帖木儿有功,封授左所千户所,别于四所,又有右所土千户八氏,前所土千户阿氏,后所土千户卜氏(九所之称可能是这样来的――中左、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左所、右所、前所,后所)。四司:马喇长官司(领地在今盐边县)、木里安抚司(领地在今木里)、瓜别安抚司、古柏树巡城兵马司(领地在今盐源元宝区范围及双河乡古柏树、平川镇大部分)。三码头:阿萨码头(巴折、阿萨一带,土目阿氏)、禄马六槽码头(平川、金河一带,土目阿廷相,隶古柏树巡城司,小土千户一级)、毕苴芦码头(葛氏,系左所一土目,其族属,旧志记载为“麽些”,汉姓为郭,以后改姓“诸葛”,又自称是汉族)。
至今,在盐源县乡镇区划上,还有“右所乡”这么一个乡镇名称。
碉楼楼梯入口
2017年年末,笔者随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委宣讲团来到右所乡时,无意中闯入了一座在岁月的啃食中斑驳而依然挺立的遗迹——位于盐源县右所乡政府附近的右所八家土司遗址。抚今思昔,让人思绪万千,感概历史是白驹过隙,而在历史的无尽淘洗中,八家土司府能够岿然留有“芳容”,以它历经沧桑之后的容颜,征服了每一个目睹她的人和每一个敬仰历史的人,她依然还是我们心中的最后一个“王朝”。
八家土司府:盐源县“五所四司三码头”遗迹中如今保存较为完整之处
我们如今可以看到的右所八家土司府遗址是指蒙古族八承基土千户土司府遗址,是盐源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所、四司、三码头”之一,如今盐源的八家土司府遗址仅剩主体建筑的部分残痕。它是盐源县“五所四司三码头”遗迹中至今较为完整的地方。
碉楼的瞭望口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八家土司府是迁址以后的遗迹,原来的八家土司府所在地现今是右所乡小学。今天还能看到的八家土司府有着80多年的历史,四合院的布局,均为两层房屋,占地2至3亩多,原来规模估计占地面积在4至5亩左右。至今可以看到的主房分两层,堂屋宽大阔气,中间立着一人合抱不过来的黑色立柱。主房左侧立着五层结构的白色碉楼,除了第四楼开了一个圆形瞭望口,其它二楼、三楼、五楼都开了两个同样的瞭望口,由此二、三楼间的瞭望口形成了一个四方形,而三楼和四楼、四楼和五楼间的瞭望口形成了正立的和倒立的“品”字形,三、四、五楼间的瞭望口又形成“X”结构的形状,并且一点类似于人脸的形状,非常好看。
碉楼的入口在正房一侧,呈倒立的“U”形,仅能一人通过,高度在一米五、六左右,需低头弯腰方能进入;墙壁厚度在二尺以上。每一层的楼梯用宽木板梯子做成,搭在只能一人上下的楼梯口。楼层平面大约在十几平方米;圆形瞭望口里面用瓦片造型。
碉楼楼梯
后来,笔者电话联系上了八家土司府如今的主人以及末代土司八承基堂叔八全仁和右所土司府所在地右所乡解放后的第一任乡长康永福两位老人的电话,以进一步了解它的历史。
八全仁,男,蒙古族,1939年8月生,今年虚岁80岁,系八承基叔辈:八承基是他堂哥家的儿子;康永福,汉族,87岁,1953年任右所乡乡长。
据他们讲述,八家在元朝末年原为盐源县卫城镇一带住民,后来因为经过元末明初的月鲁帖木儿叛乱事件影响,又,据传,官府提高盐税,八家与左所喇家在盐井盐厂产生冲突,八家一箭射穿喇家以首领咽喉致死,于是八家在卫城五立足之地,逃到了今右所定居。至八承基父亲八全忠,滇军唐继尧部队过右所去攻打西昌的羊仁安(一说去攻打吃了败仗从这里过),八承基的祖父八昌足企图阻挠传说有张冲在其中的滇军过境,于是与滇军开战,结果战败,连着土司府的村庄被烧成面目全非,滇军也久攻羊仁安不下,他们打到打冲河,到盐源的盐井,到木里,溃败而去。八承基的父亲八全忠于是广征赋税,在原址不远处重修了土司府。到西昌等地方请了工匠,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两三年而成。
碉楼的瞭望口
据当地人说,现在在原土司府遗址附近还能见到不少七零八落的“物件”。其中就有刻有“圣旨”的一块碑石。相传,这是清朝时八氏一位名叫八兴宗的土司,由于会理小西番叛乱,卫城政府派他前去平叛,阵亡,后皇上拨款厚葬此人,为其立碑,在坟墓前面立石马两匹,在两侧立石人卫士两位,有“圣旨”二字的碑石立于坟墓正面正上方,以嘉奖其功绩。
乾隆六十年八士昌墓碑
在这些散落在泥土中的碑石中,还有很多工艺精湛的精美刻石,其中就有乾隆六十年间的八士昌墓碑、光绪十六年的八仁祥墓碑,还有“凤凰缠日”(又唤“百鹤缠月”)、“二龙抢宝”“春牛图”等等不一而足的碑刻,精致、华美,由此可见当年八家土司府的辉煌与威严。
末代土司八承基:一失足被收监后病死狱中
右所末代土司八承基父亲八全忠实独子,老婆葛世珍是民国时期盐边赫赫有名的葛印堂司令的女儿,曾为西昌专员,他们名下为一女二子,女儿未成年就病死了,八承基、八承业两弟兄,八承基解放后犯事病死监狱,生有两个女儿八文英和八文珍,八文英嫁于右所乡花果村,八文珍嫁在盐源县树河镇田湾乡海子坪村。八承业2016年七十八岁病逝,生有三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
在修建右所乡原卫生所时,因无基石,故花果村村民将八氏土司的祖坟山用炸药炸开(八氏坟山修建极好,大多用石条扣封)或挖掘等形式将墓碑碑石变卖给医院作基石,挖出的珠宝等值钱的东西由村民变卖,八氏祖先的遗骨由其后代另行掩埋安葬。
据康永福介绍,八承基年龄和他相差无几,是属蛇的。八承基曾在汉口军官学校学习,学成归来后,大概是在1949年,他被任命为宁属靖边司令部第22团团长。因为树河当时属八家土司管辖范围,而在后来成为臭名昭著的“西南反共救国军第5路军”首领,并在1951年初解放盐源时打死驻西昌人民解放军第184师第552团团长周培成的张玉林拒绝向八家土司府交租,八承基曾两次带兵征讨张玉林。八承基征讨张玉林时搬来舅舅葛印堂部队,后一次不是张玉林向带兵的葛印堂儿子送钱撤兵,差点一败涂地。
相传,这是清朝时八氏一位名叫八兴宗的土司,由于会理小西番叛乱,卫城政府派他前去平叛,阵亡,后皇上拨款厚葬此人,为其立碑,在坟墓前面立石马两匹,在两侧立石人卫士两位,有“圣旨”二字的碑石立于坟墓正面正上方,以嘉奖其功绩。
解放盐边盐源时,八承基知道大势已去,他没有听从右所黑彝马家的怂恿反抗解放,并且他还带着康永福几个人跑到泸沽湖,去劝降了因为反抗解放打死了人逃到老丈人泸沽湖土司喇家的地盘上躲藏的葛加清(1951年初,西康凉山地区尚盘踞有两股较大的土匪:一股是盘踞盐源县的“西南反共救国军”第5路军张玉林部,约1000人;另一股是盘踞盐边县的“西南反共救国军”第11路军葛绍武部,约1200人。——据网络)。
相传,古代八家土司被封掌印官,这幅图反映的是八家土司和将军在办案,民间唤作春牛图,在墓碑上使用的
解放后,八承基被委任为县民政科副科长。在1953年左右,原为八家土司属民的蒙古族毛志清家因为认为作为黑彝的马友哈家偷了自家的一匹骡子,而马家不认账不愿意归“上告”到八承基处,八承基便组织了三、四十人持枪冲到牦牛山马友哈家,强行邀走马友哈家牲口,马友哈大喊“有贼”,八承基手下的毛志明、毛鲁齐等一干人就用枪打死了马友哈和他的弟妹李挖莫等四人。
用土司墓的石条修建的台阶
政府就把八承基收监关在西昌专区而监狱,1956年6月左右,八承基病死狱中,时年二十七、八岁。
(2017.12.23初稿,2018.6.月补充修订)
(文/图 凉山日报记者 沙辉 部分图片由秦树丽提供)
(作者简介:沙辉,彝族,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18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盐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盐源县彝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现供职于盐源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