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
作者 张从田 李兵峰 马艺 2017-09-22
原出处:新华社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面“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游客进入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8月16日摄)。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面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队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位于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8月16日摄) 薛玉斌 摄

  借道“畏途”闯出绝境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5年5月,一路历经艰险的中央红军,又几乎陷入了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一样的绝境:前面有大批国民党军迅速集结,进行截击;后面有10万国民党军尾追而来,分几路对红军进行夹击。中央红军要想跳出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必须尽快渡过天险大渡河。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中间隔着大凉山地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另一条是小路,从泸沽过冕宁,经大桥镇、拖乌,穿过冕宁西北的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蒋介石判断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所以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判断自有其道理,因为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使彝民对汉人充满猜忌、敌视,彝族区的小路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这一地区很难。毛泽东看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后,为正确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朱德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传红军宗旨,揭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彝汉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军阀。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军,准备借道彝民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游客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内参观(8月16日摄)。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面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队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彝海结盟纪念馆内(8月16日摄) 新华社 薛玉斌 摄

  彝区受阻一波三折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5年5月22日,萧华与红军总部工作团团长冯文彬一道,率领红1军团侦察连组成的工作团开路,进入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民区。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刘伯承、聂荣臻亲自对官兵进行动员,指出彝民不了解红军,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的信任,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民开枪,谁开枪谁就违犯党的政策和红军纪律。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民区山路崎岖,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彝民听说汉族军队来了,就将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把溪水里的石墩搬开隐藏在山林里,不时挥舞着土枪、长矛,间或施放冷箭、冷枪袭击。红军只能边行军边砍树架桥,修整道路。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进到彝民境内的谷麻子附近时,工作团被一群挥舞着土枪、长矛、弓箭和棍棒的彝民拦住了去路。冯文彬带着通司(翻译)上前交涉,一个彝民小头领说:“给点钱才让你们通过。”冯文彬给了他们200块银元,彝民一哄而散。可刚前行不一会儿,又拥上来一批彝民要钱,给了200块银元还不走,而且人越聚越多。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跟在主力后面约百米远的工兵连,也遭到彝民堵截。官兵严格遵守“不准开枪”的纪律,结果被抢得精光,只好光着身子原路退回出发地。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萧华通过通司耐心地向彝民解说红军的政策,可彝民仍舞刀弄枪不许红军通过。正在混乱之际,几个人骑着骡马急驰而来,通司认出为首的一个彝人是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萧华向小叶丹的四叔说明红军与国民党军不同,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进入彝民区不是打彝胞,而是借路北上。根据彝人重义气的特点,告知刘伯承率领大批人马也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叶丹的四叔将信将疑,但看到红军确实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不同,便喝退了围攻的彝族人群,将红军拜盟要求报告给小叶丹。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乡拍摄的彝海(8月16日摄)。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面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队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位于冕宁县彝海乡的彝海(8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歃血为盟传为佳话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很快,红军就得到回话,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此时,刘伯承正在为前进受阻焦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决定亲自去举行结盟仪式。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盟地点定在袁居海子边。刘伯承到达后,小叶丹和另外几位彝族首领立刻上前,准备叩头行礼。刘伯承将他扶起,以诚恳的态度重申红军来意,表示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消除一切外来的欺压,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面对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刘伯承和小叶丹来到海子边庄重跪下,面前摆着两碗滴过鸡血的水碗。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乡拍摄的彝海结盟纪念碑(8月16日摄)。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面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队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彝海结盟纪念碑(8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刘伯承高高端起了碗,大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把鸡血水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端起碗起誓说:“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一饮而尽。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天晚上,刘伯承请小叶丹叔侄到红军宿营地大桥镇赴晚宴,请他们开怀畅饮。饭后,把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小叶丹,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古基尔拉为副支队长,并当场写下任命状,还向他讲解了革命道理。小叶丹表示要铭记在心,之后还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直到走出沽基家支地盘,才与刘伯承依依惜别。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认为无法通过的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0年拍摄的小叶丹妻子手持沽鸡支队队旗的照片(资料照片)。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面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队旗。它见证了一段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新华社发

1950年拍摄的小叶丹妻子手持沽鸡支队队旗的照片 (新华社发

  1950年5月21日,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政府。后来,这面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h5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新华社北京2016年8月22日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