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老而神奇的凉山地区历来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这里群山怀抱、沟壑纵横,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文明的历史,也经历过野蛮而残酷的奴隶制度。1956年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地区一步跨千年,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除了保留一些好传统、好习俗之外,新时尚、新风气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某些不好的现象和做法,这就亟待解决与改变。
关键词:当下 凉山彝族 改变 问题
(凉山彝人 陈珊珊摄)
古老的彝族有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和好的风俗习惯,这些优良传统和好的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其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好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下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原因,凉山彝族地区还保留着和新近产生一些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不相协调,甚至是格格不入的做法和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它的危害性,解放思想、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努力改变陈规陋习,杜绝遗留下来的和新近产生的不好做法与现象,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下,凉山彝族地区应改变的问题颇多,仔细说起来,我们一时半会儿不可能都谈到。归纳起来,大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丧事活动中撒钱撒物的做法不好,不可取。
在操办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丧事过程中,凉山彝族历来普遍存在丧事隆重、撒钱撒物的不良现象。其具体的做法是,在集中奔丧的那天,也就是给死者火化的头一天,死者的成家女儿和成家孙女吆着牛羊前来奔丧之前要额外做好撒钱撒物的准备。比如:用面额较大的钞票兑换好小面额的钞票(有的直接撒大面额的钞票),购买好撒物的东西。当奔丧队伍盛装集中来到死者停尸的附近半里左右时,停下进行一番分工和整顿,前来奔丧的主人代表或“总指挥”要安排谁负责撒钱,谁负责撒煮熟的鸡蛋,谁负责撒糖果,谁负责撒整包的香烟,谁负责撒饼干等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当走入村庄,走到有众多的人群那里时,负责撒钱撒物的人就边向前行进,边面向人群开始抛撒。有的人家抛撒大面额钞票之外,还抛撒贵重(金银)首饰和擦尔瓦、披毡之类。在场人员基本上都在哄抢,场面十分混乱,踩踏事件不可避免,看起来不雅观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
我个人认为,在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丧事活动中,适当将丧事办得较隆重些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具备条件的,因为死者绝大多数儿女成家,有那个经济条件。但是,撒钱撒物这种做法就不可取,理应该反对,抛撒百元大钞和贵重物品就更应该制止了。如果有那个条件,见者人手分发一份小礼物都还行,抛撒钱物弊多利少,这做法是种陋习,应该坚决禁止。
二、大白天燃放烟花是稀奇之事,不应该。
最近这几年,在凉山彝族地区,还经常见到为人之父为
人之母的丧事活动中,丧家花费一大笔钱购买烟花大白天燃放,其观赏性大打折扣,没有那个必要。因为这种做法是较有钱、图名声的一部分丧家带头做起来,引起包括一些经济拮据者的模仿,从而导致了浪费,增加了操办丧事的费用,纯属不应该。
三、赶大礼者也不必要返还一部分礼金,做法欠妥。
在凉山彝族地区丧事活动中,赶礼一般都说成赶酒钱。
赶酒钱的人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一是死者女儿们、外孙女们、孙女们;二是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如姑夫、姐夫、妻子的兄弟姐妹以及比这些更间接的亲戚;三是一部分既属家门又属亲戚的人家;四是堂房弟兄、堂房姐妹;五是纯粹朋友之类。
这几年,一般情况下,上述这五类人员,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类除外,第二类赶酒钱500元及其以上都返还给20%。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哪类人员,只要赶了酒钱,赶多赶少,登记以后都需要还礼,不必要看类别,也用不着返还什么百分之二十不二十了,免得把事情搞复杂化,看起来也不顺眼,好似一切向钱看。
四、做客,接受招待时不必给主人(做东者)礼金。
凉山彝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过去,有人请客、有人
做客是经常之事,无论做东的人用什么规格招待客人,客人最多在去做客之前需要买些酒去了事,开席吃了饭、喝了酒之后不需要给主人什么礼金的。现在,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哪些人做了“示范带头”,在别人家做了客,接受了招待,客人就拿出主人家招待他或他们时所花费用一倍以上的钱作为礼金奖赏主人家。这与高价买来吃、买来喝有啥两样呢?如此一来,失去了招待的本意,是一种怪现象。
五、做媒有职业化趋向,一心向钱看。
周所周知,凉山彝族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买卖婚姻、包
办婚姻盛行,而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下,包办婚姻基本绝迹,但买卖婚姻依然存在。彩礼动辄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这不是买卖婚姻是什么?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更为严重的现象是,现在,凉山彝区农村青年男女相亲通常情况下都要经媒人介绍。过去,一对青年男女从相亲到举行婚礼只需双方媒婆各一人,合计二人;当下就不同了,有些经常做媒婆的人为了多进账,四处打听哪里有未婚或者离婚青年,此媒婆与彼媒婆之间还常常通电话,联手做媒,四方联系青年男女相亲。一个青年在同一天之内甲地相亲没成功,可以接着在乙地相亲。这是过去所没有过的现象。其次,一对青年男女从相亲成功,到走上婚姻的殿堂时,在明里暗里有可能七八个媒人在分配介绍费。这也是打破了“记录”的。
由于搭建鹊桥的媒人一心向钱看,他们“安排”对对方不很了解熟悉的青年男女早日办证结婚,结果导致婚姻纠纷增多,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离婚率自然也就向上飙升,居高不下。
总而言之,上述所谈五个方面在当今凉山彝族地区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微词颇多。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便尽早得到扭转,从而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