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群众心里“扶”出一片天地
作者 白里呷 2020-01-09
原出处:凉山日报

未标题-8.jpg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武与村民同劳动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孩子上学安逸了,有了新课桌、新食堂。我们贫困农户也高兴了,有鸡养、有猪喂、有菜种!”走进金阳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村民们都高兴地说,村里实施脱贫攻坚系列帮扶政策后,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当说起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办公室主任、驻村第一书记文武时,村民们更有说不完的扶贫故事、诉不完的感恩。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月,文武主动申请,并经组织考察后选派到新寨子村,从上一届驻村第一书记袁成手里接过了精准扶贫的“接力棒”,成为综合帮扶队的一员,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文武一心扑在脱贫工作上,敬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深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伴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新寨子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通了入户路。随着产业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2019年,该村实现村退出、户脱贫目标,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通“语言关”到村上的第二天,文武就开始下乡走访,结果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他发现,横亘在他面前的是“三大关”:语言关、饮食关、基建关。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肯定猜不到,我到村里的第一件事,是和小学生交朋友。”文武说,走访的几天中,他辗转难眠,最后想到了学校的小学生,学校要教普通话,学生肯定能和他交流。于是,每天学校放学时间,他就守在校外等孩子们,想方设法和他们交朋友。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相处,学生们真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每当他走村入户开展工作时,在家的学生就领着他逐户走访,变成他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向导和翻译。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武书记为了教我种蔬菜的技术,还找小朋友自学彝语,这一点我很感动!”哈诺觉姑组的村民莫可打博说,帮扶队工作队给村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产业,还有看得见的另外一些改变。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旧貌换新颜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洛日哈组是该村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文武第一次带领驻村队员到达后,看到部分村民住在悬崖或陡坡上、住在土坯房里时,当场落泪并暗暗发誓:“要让洛日哈组旧貌换新颜。”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时常是‘矿泉水下冷包子’,要不就是‘洗脸盆泡方便面’。”文武说,驻村帮扶,不仅自然条件艰苦,生活也很清苦,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当初报名参加扶贫的决定是正确的。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洛日哈组的16户贫困户全部搬迁到村委会附近的集中安置点,家家住上了错层式的彝家新居。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组织捐赠送温暖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更需下大力气扶持教育。文武通过积极协调,在西南石油大学扶贫办的支持下,新寨子小学很快就搭建起了彩钢棚的阳光餐厅,后勤服务总公司向小学捐赠了10张餐桌和45把餐椅,从此,新寨子小学的孩子们,上学安逸了,有了新课桌、新食堂。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武还联系西南石油大学为学校老师发放相应的工作补贴,每年的春节、中秋、教师节等节日,老师们还会收到与西南石油大学正式教职工的同等的节日慰问品。因而学校的老师们都自豪地说,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西南石油大学的荣誉职工。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仅2019年,在文武的努力下,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代表向新寨子村捐赠学生校服、学习生活物资和教学设备实施等物资。让群众富起来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寨子村驻村的两年里,文武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让贫困群众富起来。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寨子村的“三棵树”(花椒、核桃、华山松)已实现了应栽尽栽,但三四年之内还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如何才能长短结合,让老百姓在短期内富起来?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蔬菜基地变成看得见的产业,能有一定规模和经济收入,让老百姓看到希望。”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尽早过上好日子,文武拟定了帮扶工作“三步走”计划。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寨子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将近2400米,非常适合发展高山蔬菜。文武带领工作队、组织全村村民,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核桃林套种“春薯秋菜”立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了农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了农户增产增收。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新寨子村在哈诺觉姑组扩大林下套种“春薯秋菜”的种植规模,建立100亩蔬菜高产示范片区种植基地。此外,为实现增收致富门路的多元化,该村又组织有关贫困户开始了猕猴桃、中草药以及其它蔬菜的高山地区试种。并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增加群众劳务收入。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给村合社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文武带领驻村工作队联系运输车辆,直接对接客户,组织蔬菜收割、运输和销售等工作。2019年,新寨子村共销售秋蔬菜15万余斤,仅西南石油大学就“以购代捐”7万斤;群众靠种植蔬菜户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每户贫困农户从集体经济分红近300元。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凉山日报》   作者:白里呷G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