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万人围观一场彝族婚礼 "凉山美"再一次吸引了网友目光
作者 李晓超 2019-03-09
原出处:凉山日报全媒体

  凉山新闻网讯 2月20日上午10点40,《今日头条》推出一条名为《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的图片新闻。这在凉山,原是一场极为普通的婚礼,但谁都没想到,竟吸引了近50万人来围观。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婚礼,声势如此浩荡呢?来,围观一下。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郎家下面作最后的休整,完成进家前的仪式,等待吉时到来。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郎家下面作最后的休整,完成进家前的仪式,等待吉时到来。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点是美姑县俄曲古乡的一个小山寨,摄影师王伟在文章开头介绍:“23岁的彝族姑娘说惹阿果要结婚了!她的婚期订在元月22日,据毕摩(彝族的祭师,历史文化的传承人)推算,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简单介绍了大致背景后,大量的图片便开始讲述这场婚礼的故事。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两天一夜的拍摄中,从婚礼头一天,女方家的准备工作开始记录。开心的舅舅和母亲、前来贺喜的宾客、从远方赶回的伴娘,热闹喜庆的氛围持续到深夜。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凌晨4点,伴娘们开始装扮新娘。化妆、换上新娘服,与此同时,伴娘们也在抓紧时间装扮自己。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根布带子,就十分巧妙地把新娘稳稳地背在了背上。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根布带子,就十分巧妙地把新娘稳稳地背在了背上。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着镜子,姑娘们露出了甜蜜的笑容。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片有远景、全景、特写多种角度,表现出喜庆的氛围。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如今偏远山区的彝族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衣食无忧了,经济宽裕了,居住环境变好了,姑娘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开始化妆打扮,不仅如此,几乎每个年轻姑娘,都为自己置办了一身的靓丽服饰和银饰。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郎家离阿果家有50多公里,以前没有汽车,要走整整一天。如今,村村通公路修到了每一个村寨,50多公里的山路2个小时就能到。一个月前刚出嫁的美女,成为她的伴娘,开着自家的车来送闺蜜出阁。”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论是从文章里简短的介绍,还是从图片里伴娘坐在车里的潇洒模样,都能感受得出,凉山彝族老百姓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离新郎家还有3公里的路没有修好,这一段陡坡路,要釆用彝族的传统习俗由新郎家的弟兄们把新娘背回去。伴娘们再一次为阿果整理服装,要让新娘以最完美的面貌展现在新郎的亲友面前。一根布带子,就十分巧妙地把新娘稳稳地背在了背上。”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在《今日头条》上的点击量截图。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在《今日头条》上的点击量截图。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片上背新娘的传统习俗,成了很多人评论的话题。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媳妇1米7,重140斤,怎么背?”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是新娘有100公斤,告诉我,该怎么背?”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是在不可思议,彝族小伙子是如何用一根布带子,就把新娘稳稳地背在了背上呢!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七十张图片,把一场传统的彝族婚礼从头到尾讲了出来。虽然对于本地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说,可能某些画面并不算完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吸引了数十万网友的目光。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宣传网站长宋明:做好文化外宣 希望更多摄影师和群众加入进来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月19日,凉山宣传网站长宋明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摄影爱好者王伟制作的美篇《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看完之后,他决定,将这篇稿件推送到《今日头条》上。“今日头条·大凉山号”是中共州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凉山州政府新闻办注册的头条号,由凉山宣传网负责编发。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日头条·大凉山号”重在发布凉山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文化类稿件。“目前,我们外宣工作中的文化外宣成为了重点工作,自我们网站建立以来,也一直在坚持做好文化外宣工作,提高凉山的文化软实力。”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理服装,让新娘以最完美的面貌展现在新郎的亲友面前。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理服装,让新娘以最完美的面貌展现在新郎的亲友面前。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宋明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工作严谨,他选择这篇新闻,并不只是觉得内容精彩,而是因为《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很真实。“这篇稿件很真实的反映了凉山彝族传统婚礼的整个过程,也展现了凉山彝族同胞生活蒸蒸日上的喜人变化。”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月20日上午10点40,《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与广大网友见面。令人惊讶的是,第一天的推荐量达到了30多万。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数字,一周后,推荐量达到了49.8万,阅读5.4万,评论75条,转发50次,收藏127人/次。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能够在一夜之间获得这么大数字的推荐量,在平时是很少见的,宋明还记得,上一次推送出的新闻中,推荐量最高的是布拖缉毒警察贾巴伍各追悼会的视频,达到了100多万。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宋明坦言,近年来,凉山不断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故意贴上贫穷落后的标签,要撕掉这些标签,需要更多力量加入到这个宣传队伍里来,把真实的凉山美传播出去。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现在也在着手策划一些凉山的宣传,并不只山山水水那些美景,更多的是凉山的人文地理以及凉山在脱贫攻坚中发生的变化,例如,我正在策划一个《镜头里的凉山》,想让更多的摄影家和众人用相机、用手机拍摄凉山,用真实的影像来告诉外界,凉山是这样的。另外,我们最近推出的《镜头里的凉山孩子们》,也在正面宣传凉山,告诉大家凉山孩子的真实生活情况,并不是外界所认识的读不起书、吃不起饭等等,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外宣渠道,把我们这边的新闻发给全国各地其他的媒体,通过他们的推送,把凉山美推广到更多的地方。”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拍摄者王伟:摄影发烧友 喜欢拍摄彝族传统习俗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5岁的王伟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拍摄的一场普通婚礼,竟引来了那么多人围观。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郎家的兄弟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新娘背回家。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郎家的兄弟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新娘背回家。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拍摄阿果的婚礼,是源于前一次拍摄的一场婚礼。当时阿果是伴娘,看到王伟拍的照片特别好看,于是,在她结婚前,她邀请了王伟去参加她的婚礼。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礼前一天,王伟便抵达了阿果的家,架起相机,他开始了手上的工作。他什么都拍,咔擦咔擦,众人成了他眼里的焦点。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伟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退休后自己抱着相机慢慢琢磨,非常喜欢拍摄凉山的人文风俗。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果的婚礼,王伟拍摄了七八百张照片,最后精挑细选了十分之一,配上简单的文字和彝族哭嫁歌,制作成美篇,发布在微信朋友圈。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礼上的泼水习俗。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礼上的泼水习俗。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发出去,就有很多朋友点赞,也有人回复:太震撼了!但王伟没有想到,另一件震撼的事,即将发生。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宣传网站将阿果的婚礼,编发在《今日头条》上面。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上发网上,晚上就有32万多的推荐,我的美篇上,也就几百人的阅读量,相比下来,确实更震撼。”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王伟之前也拍过很多类似的照片,因为没有上过《今日头条》,受众面小了,阅读量一两个月也就几千人。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亲队伍稍作休息后,再一次启程。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亲队伍稍作休息后,再一次启程。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什么喜欢去美姑拍摄婚礼呢?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不光拍摄婚礼,很多彝族传统习俗我都喜欢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彝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例如彝族的儿童节,现在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了,即使有,也可能有了很多的改变。”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伟喜欢美姑,是因为美姑是目前彝族传统风俗保存的最完整的地方,在那里,他拍到了很多自己满意的作品。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同一个地方拍婚礼,会不会有太多雷同呢?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一样的彝族姑娘,以温柔的情怀,演绎着彝族人民纯朴的生活。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一样的彝族姑娘,以温柔的情怀,演绎着彝族人民纯朴的生活。王伟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家的婚礼都不同,都有亮点,虽说都是美姑县,不同小村,有不同小村的风格,每一次都有意外收获。”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收到意外惊喜之后,王伟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阿果,并在阿果和她的小姐妹们的微信群里分享了新闻链接。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阿果开心地说:“出名了出名了,我的婚礼上新闻了。”接踵而来的是,几位待嫁姑娘邀约拍摄婚礼。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不,很快阿果的伴娘要结婚了,王伟已经接到邀请,即将出发。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会长杨黎明:镜头是连接州内外的重要媒介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名本土的摄影师,杨黎明认为《凉山彝族阿果姑娘》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是凉山州委、州政府努力做好凉山宣传工作的成果,这里面,也包括本地摄影师们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杨黎明说,如今,凉山美已经被推广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镜头连接着州内和州外,对内,这些影像是记录时代的宝贵资料,对外,是推广凉山的又一途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黎明也拍过很多彝族婚礼,他也习惯把自己的作品做成美篇发布到网络上。很多国内外的影友看到他的镜头里,有着这么迷人的民族风情、人文习俗,都很喜欢,都很想亲自来看看。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之前我也去美姑、昭觉布拖拍过婚礼,发到网上,点击率特别高,香港、台湾的朋友立即联系我说,他们很喜欢这种独特的传统习俗,如果再有这样的婚礼,他们也想来拍点图片。”有了这样的需求,杨黎明联系美姑、昭觉等地的摄影师,请他们帮忙联系亲朋好友,寻求机会为州外的摄影师们牵线搭桥。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县藏族群众在牧场上举办民俗活动。杨黎明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县藏族群众在牧场上举办民俗活动。杨黎明 摄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除了在网络上推广凉山以及邀请州外的摄影师来拍凉山,州内的摄影家协会也在积极为宣传凉山出一份力,举办摄影展,把优秀的摄影作品带到州外去,去各地展出,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凉山美。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凉山的风土人情,摄影师们还把镜头对准了凉山的时代变迁,精准扶贫,在这些影像里,凉山的发展和改变一目了然。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黎明说,凉山的美是拍不完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挖掘。“我相信每一位凉山摄影师,都会跟随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摄影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专长,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镜头里,刻画最美人物,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弘扬凉山精神、凝聚凉山力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做出自己的新贡献”。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手记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听说《凉山彝族阿果姑娘的婚事》这篇新闻受到数十万人的关注之后,才点进链接去看的。点开后,说实话,就是一场普通的婚礼,和我自己的婚礼没差别,所以并不觉得有多稀奇。反倒是那么多人来关注这场婚礼,让我有些好奇。于是采访了摄影者、发布者以及凉山本土摄影家,其实还想采访一下外界读者的感受,但从新闻评论的回复中,已经看到了大家的心声。与其说是这条新闻受关注,不如说是彝族的民族风俗受到了众人的关注。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文化外宣”的氛围愈加浓厚,全州都在积极把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与外界共享。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亲自上阵推介魅力凉山,把最美凉山推向全国;凉山州文化馆馆长郭建良多年来致力把凉山风土人情的影像传播到外界;州市县的摄影家协会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凉山美,这种宣传力量,已经深入民众生活,拿起手机,人人都成了宣传凉山的好手。有了这股强大的力量,凉山的美才像长了脚一般,快速走到了全国各地。(记者 李晓超)hz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