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知名彝学专家,中国彝学研究的终身追求者,陈英老先生于2023年1月4日下午14:31分辞世,享年101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英老先生先后受聘于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毕节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从事彝族文化研究和讲学。参与了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彝文字典》、《彝汉常用词语》、《西南彝选》(汉文版)、与罗国义老先生一起翻译了彝文天文学古籍文献《宇宙人文论》。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期间主要从事《通用彝文字典》的收集、编辑、出版工作。为抢救、整理、编辑、出版该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终身研究彝族文化专家学者,
陈英老先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彝学研究事业,直到期颐之年,仍孜孜不倦,潜心于彝学研究,留下许多手稿和思考。是彝学研究领域的楷模和典范,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陈英老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彝学界的重大损失,使我们痛失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和老师。我们将学习和传承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不断推动彝学研究工作向前发展。
根据老先生遗愿,后事从简。老先生遗体将于明日凌晨火化,魂归祖地。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祝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
2023年1月5日
云南省彝学学会唁电
惊悉德高望重的中国知名彝学研究的终身追求者陈英老先生辞世,云南彝族同胞及彝学界悲痛不已,无不为之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尊长而深感痛惜,陈英老先生是彝学界硕望名垂的尊长,堪称彝学界楷模,请允许我学会全体成员及彝族同胞向陈英老前辈沉痛的悼念并致以亲属的深切问候!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祝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陈老先生永垂千古!
云南省彝学学会
2023年1月6日
晚晖更比早霞红——纪念彝学泰斗陈英先生
陈英(1922--2023),男(彝族),贵州省大方县人。1949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国文系,1950年起在福泉县工作10年,在黔南人民出版社工作2年,1962年调大方县一中任教,1977年退休,即应聘参加恢复重建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从事彝文古籍翻译、研究。1981年应聘到中央民族学院协同创办民族语言文学系,办彝文大专班。1992年至1996年在昆明共同整理一套超方言通用古彝文,为彝文“书同文”努力奋斗。2000年至2010年应聘到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升格为毕节学院,2014年改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任彝文古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6年国际翻译日活动期间,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陈英先生“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他整理有民间花灯剧《逼婚记》,共同翻译《宇宙人文论》,合编《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合作主编《通用彝文字典》、滇川黔桂《彝文字典》《彝文字集》;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陈英彝子研究文集》。主持国家语委项目2005年“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及信息化”项目类别的《古彝文整理及计算机输入软件》(项目编号: MZ115-041)项目,并于2012年结项。耄耋之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学术贡献与彝文诗歌创作成果,被收入多种专家、学者大辞典及个别文学史著。
一、彝学学术贡献
2004年,陈英先生在他年届82岁高龄,退休已经27年之际。出版了《陈英彝学研究文集》,文集中收录了他从事彝学研究的文章34篇,这是他继合作出版了《增订(爨文丛刻)》等5部著作之后的第6部著作。这本20万字的文集集中了他从事彝学研究近30年的学术成果。多数篇章反映出他作为一个专家一针见血的真知灼见和熠熠闪光的思想光辉。他的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第一、致力于彝文“书同文”的研究与实践,贡献巨大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现今流传在滇、川、黔地区的彝文并不统一。 四川通用的彝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试验后报经国务院批准的819个通用字,加上一些辅助用字也才1200来个,而且成了拼音文字的性质。而云南、贵州所用彝文是古彝文体系,认识这些彝文可以识读彝文古藉,其表意性质十分突出,属表意文字。并且在写法上四川彝文与滇黔彝文也不同,好比滇黔彝文是一只横放的蜡烛,而四川彝文却把这只蜡烛树立起来了。这就造成了一个民族有两种文字的现象。陈老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两种文字同出一源,根据彝文本身固有的超方言的功能,应该将彝文进行“书同文”的统一。这也是数百万彝族同胞的共同心愿。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通过滇川黔桂四省区共同协作的形式开始了彝文“书同文”工作,陈老就是这项工作的旗手。他主持合编了《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并担任滇川黔桂《彝文字集》的业务主编,坐镇昆明多年。最终编纂出版了通用《彝文字典》。这一学术巨著由云、贵、川三省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凝结了陈老近20年的心血,也汇集了四省区彝文专家的辛勤汗水。接着,他还带领同仁整理出2600多字的超方言通用《彝文字典》光碟版。有了这部通用《彝文字典》及其光碟版,四省区彝文“书同文”的车轮终于启动了。陈老为此而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彝学界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致力于彝汉文同源研究,成就卓著
对古彝文的研究和彝汉文同源研究是陈老的学术长项。他选出1942个彝文与汉文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得出结果:其中彝、汉语文读音、意义相同或相近者315字,占16. 13%。在这当中,名词、代词、数词1千字,占总数的46%;动词119字,占总数的38%;形容词、 副词、连词、语气词50字,占总数的16%。他的这项成里发表后,影响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易谋远教授在其68万字的巨著《彝族中要》中对这项成果全部进行了录用。他用彝文识读古陶文取得很大的突破性成果:①西安半坡刻划符号陶文共计50个,其中22个可作彝文辩识,占总字数的44%。②威宁中水陶文共计13个,有8个可作彝文辩识,占总字数的61.5%。③盘县普古陶文计有42字,有23字可作彝文辩识,占总数的54.7%。半坡陶文是古文字学大师郭沫若等人都无法用古汉字全面进行释读的。陈老的这一成果其学术价值之高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第三、致力于彝文古籍的教学、翻译和研究,成绩显著
陈老1977年从大方一中退休后即应聘到毕节着手恢复地区彝文翻译组的工作,1980年应聘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85年应聘到贵州民族学院参加开办民语系,耄耋之年又应聘担任毕节学院(筹)彝文古籍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他不但教授给学生彝学专业知识。还从未停止过对彝文古籍的翻译和研究。合作翻译、修订了《西南彝志选》、《宇宙人文论》(吐鲁立咪)、《爨文丛刊》(增订本)、《彝族创世志》等4部8卷,审定了《红白杜鹃花》,主编了2部彝文字典。还发表了彝文格律诗20余首。论文30多篇。其中《蕴藏中华远古文明的另一宝库一彝文古籍》等2篇被分别选人《世界学术文库》《中国当代思想宝库》等书。
第四、以古彝文为门径深入研究彝族古代文化,并对彝汉文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对此,为他的文集作序的《求是》杂志原总编、著名彝族哲学家王天玺教授概括为以下五点:
1. 论证彝族先民古夷人部族对中华历史文化所作的贡献;
2. 论证彝族先民用发展变化观点认识天、地、人和万物产生和发展的“变”哲学;
3. 发掘彝汉古语中有20%左右的同源词;
4. 揭示彝汉文古籍对远古人、事、时、地、物的记载有相同、相通、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之点,而最古老、原始和文化内涵,即中华远古文明的老根子,却留存于彝文古籍记载中;
5. 提出对各地彝文古籍进行深层次研究实现“书同文”的倡议并具体实践。
这个概括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同时,陈老还对彝文古籍进行“锤炼”使之迸发出八朵“彝族科技史上的火花”:即首创文字、发明天文历算、创制彝族八卦、总结彝族医药学、冶炼铜铁与制盐、发明葫芦飞雷、创制笮桥、耕田邑聚善畜牧。这些“火花”有的并非彝族首创,但反映了彝族古代文明的进程,不大为外界所知晓。
第五,陈老还是第一个提出彝学学科建设的人
他把彝学初步分类为11个学科,即彝族历史学,彝族古地名学,彝族文字学,彝族语言学,彝族文学,彝族音乐、舞蹈、艺术,彝族古代哲学,彝族宗教、礼俗,彝族天文、历算,彝族农、牧学,彝族医学。他还提出了“梳辫子”“四结合”等进行彝学学科建设的6条方法、道路,首开彝学学科建设之门径。
二、彝文诗歌创作
根据《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彝族卷》(下)的记载:他用彝文写作了五言诗、七言诗20多首,在滇、川、黔报刊上发表有彝文诗《祖国五十大庆》《喜迎香港回归》《咏百里杜鹃》 等10多首。其彝文诗《咏百里杜鹃》(汉译)诗云:
纵横百里映山红,点染彝乡瑞气融。
借问何由多胜景?只缘处处祭东风。
全诗把彝族传统的献祭山神、树神、保护自然环境而获得大自然的恩赐,保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的杜鹃花山,点染彝乡而瑞气融融的美好景象,描绘了出来。彝文诗《贵州彝族火把节志庆》(汉译)写道:
火炬通红映黔山,歌潮汹涌浪花翻。
非同往岁闹佳节,香港回归分外欢。
把香港回归与彝族火把节的喜庆结合起来,两桩喜事感动着一个老人,激发他挥笔写下了彝文诗歌加以歌唱。彝文诗《行年六十六咏怀》(汉译)写道:
行年六十六,艳阳高天照。
手足轻快快,身心乐陶陶。
昔时读汉书,而今承彝教。
老来福运好,勤把事业操。
写出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英明和正确,让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在学习汉语之后又学习彝语,身心快乐地投入到新事业之中。陈老早年从事中学教育,退休后潜心钻研彝文古籍,并从事大学教育,成果丰硕,贡献巨大,闻名海内外。他既有很高的学养,也注重养生,把养生经验总结“两动”即运动加劳动,“两养” 即营养加保养,直至百岁高寿,仍然奉行学人为师,行为示范的准则。身体康健,思维敏捷,为我们树了典范,终有超过百岁之寿。他还把这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观其一生的贡献,可谓是晚晖更比早霞红。他是一个不懈追求、终身学习、终身奉献的好榜样!
王明贵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院院长)
讣告
家父陈英于2023年1月4日下午14:31分在贵阳辞世,享年101岁。兹定于1月6日(农历腊月十五)在景云山殡仪馆赋义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随即出殡火化。谨遵家父遗嘱,丧事从简,概不收礼,敬请大家见谅!
特此讣告
孝子媳:陈世鹏(尹明芳)
陈世才(李贵玉)
孝女婿:陈世江(刘兴国)
彭雪芳(付荣兴)
泣告
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唁电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
惊悉! 陈英老先生于2023年1月4日下午14:31分辞世,享年101岁。噩耗传来,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同仁感到万分的惋惜和悲痛!!
陈英老先生是中国彝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受聘于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毕节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从事彝族文化研究和讲学。参与了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彝文字典》、《彝汉常用词语》、《西南彝志选集》(汉文版)、与罗国义老先生一起翻译了彝文天文学古籍文献《宇宙人文论》。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四省(区)彝文通用字典》的收集、编辑、出版工作。为抢救、整理、编辑、出版该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终身研究彝族文化专家学者,
陈英老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彝学界的重大损失,使我们痛失了一位可亲可敬长者和老师。值此,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谨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同仁向陈英老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其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
2023年1月5日晚8时于北京
曲靖市彝学学会唁电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并转毕节市彝学会及家属:
惊悉陈英老师逝世,彝族同胞们都感到十分痛惜和悲痛。在此,曲靖市彝学学会通过贵州省彝学研究会、毕节市彝学会向亲属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和最深切的慰问!
陈英老师一生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翻译、整理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彝文古籍,为中国彝族灿烂文化的抢救、整理、保护、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添了光彩。他的辞世是中国彝族文化的重大损失。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以他为学习榜样,学习他的刻苦精神和奉献精神,精诚团结,努力工作,为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陈英老师千古!
曲靖市彝学学会
2023年1月6日
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唁电
惊闻陈英老先生于2023年1月4日下午14点31分在筑仙逝,享年101岁。噩耗传来,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全体会员和全市彝胞无比悲痛,无不深感惋惜!谨以此向陈英先生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陈英先生是资深翻译家、彝学专家,一生为彝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整理有民间花灯剧《逼婚记》,共同翻译《宇宙人文论》,合编《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合作主编《通用彝文字典》、滇川黔桂《彝文字典》《彝文字集》;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陈英彝学研究文集》。曾主持国家语委“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及信息化”《古彝文整理及计算机输入软件》项目。
陈英先生1977年退休后自学成才,致力于彝文“书同文”的研究与实践,贡献巨大;致力于彝汉文同源研究,成效显著;致力于彝文古籍和彝族文化的教学、翻译和研究,成果颇丰;致力于构建彝学学科,不余遗力。陈英老先生的逝世,是我省彝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为他在彝学研究上所作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为他的逝世谨致沉痛的哀悼!望全体会员和全市彝胞以陈英先生为榜样,为彝学事业不懈奋斗。
愿陈老一路走好!
毕节市彝学研究会
2023年1月5日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 会长 安金黎:
陈英老先生的逝世是我省彝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为他在彝学研究上所作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为他的逝世谨致沉痛的哀悼!祝他向天之路一路走好!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 会长 安金黎
2023年1月5日
楚雄彝族研究院肖惠华:
族人精英,学界典范。
赓续文脉,承先启后。
陈英先生千古!
昂自明:
民族精神高山,彝学研究丰碑,风范感召后学,永载彝族史册。
索拉阿宇海赛(杨恩勋):
学习和传承陈英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守阵地开新局,弘扬和传承彝族优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沉痛悼念彝学杰出知名专家陈英老先生!!
陈英老先生魂归祖地一路走好!
陈大进挽陈英先生:
彝汉英语通三文,
文革受辱离华庭;
呕心彝学半世纪,
通用字典永垂名。
清镇市彝学研究会沉痛哀悼陈英老人:
一身正气,全心从事彝学研究;
两袖清风,懿德永驻诺苏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