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长留人间:伍精华同志奋斗的一生
作者 金哲 2008-01-20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2007-10-26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民族领导干部伍精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19日凌晨3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伍精华同志,彝族,1931年2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冕宁县委宣传部干事,中国人民解放军184师551团见习参谋,184师暨西昌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中共普雄县工委委员、普雄县办事处副主任,中共普格县委委员、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劳动人民协会主席,中共昭觉县委第一书记、县武装部政委,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书记处书记、副州长,四川省民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省纪委委员、省委省革委农业组副组长、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四川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是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伍精华同志的一生是跟随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一生。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向往光明,追求真理,接受革命教育。积极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在凉山地区解放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的进程中参军入伍,为摧毁国民党在西昌彝族地区的统治英勇战斗。参加了清匪剿霸工作。之后根据组织的安排,从军队转到地方,积极投入到了开辟彝区建立政权的工作中。

  1956年,伍精华同志担任普格县委副书记、县长和县劳动人民协会主席,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惟一代表,四川省惟一彝族出身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八大,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凉山彝族从奴隶制度废除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言,以亲身经历阐述了凉山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奴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飞跃的历史进程,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身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委书记处书记、副州长的伍精华同志遭受严重迫害,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把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放在第一位,与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斗争,直到1973年重新恢复工作。1979年四川省委为伍精华同志平反,推翻了强加于他头上的一切莫须有罪名。

  1973年,伍精华同志从凉山州调到四川省级机关工作,在担任四川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民委副主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破坏的民族工作。他还组织专家深入凉山彝族地区,调查彝族语文使用情况。在总结新老彝文推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恢复老彝文、规范老彝文。在他的努力下,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凉山规范彝文方案。从少数民族地区山高路远,儿童入学率极低,办学质量很差的情况出发,他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沙匡乡搞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学试点,效果显著。后来寄宿制的办学方式推广到了全国。在省农业组工作期间,他深入民族地区的林区进行调查,提出民族地区林区的保护和建设必须照顾当地群众利益,要适当划部分林区做集体林,安排好林区群众的生活。他的这个深得民心的建议在省内得到了采纳和执行。

  1982年,伍精华同志到国家民委任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积极推进民族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为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他走遍了全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其他许多民族散杂居地区。1983年2月,他作为党中央成立的起草《民族区域自治法》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起草工作。这部重要法律于1984年5月31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984年10月1日起实施。伍精华同志为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撰是中国民族文化建设中一项浩大的工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派专家学者在全国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开始,伍精华同志在不同的岗位上自始至终参与了这项工程。后来担任国家民委《中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直接组织和推动了编写工作。

  1985年,中央任命伍精华同志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国家民委副主任、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他在西藏工作期间,全面贯彻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加强党在西藏的基层组织建设。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西藏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为加强边防部队和基层人武部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认真落实统战、民族、宗教政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创了西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他为了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支持组建了西藏航空公司,积极推动布达拉宫的首次维修,支持寺庙修复,恢复藏族重大节日,支持兴办藏医医学院。积极推进在内地举办西藏班、西藏中学,推动在北京建立藏学研究中心等,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伍精华同志在担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期间,重视民族文化交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他参与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邀请了台湾两个代表团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台湾首次受邀派代表团参加全国性的活动,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他重视民族语文工作,推进了新时期民族语文政策的制定,他主持起草的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1991年国务院批转到了全国。

  1993年至2003年,伍精华同志到全国人大工作,先后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此期间,他认真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他以深厚的民族理论修养和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参与和推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工作。并先后负责起草了《种子法》和《畜牧法》。

  伍精华同志出访、考察过近四十个国家。1984年作为中共代表团团长出席莫桑比克党代表大会和比利时党代表大会。在西藏工作期间受尼泊尔国王邀请访问尼泊尔。八届全国人大时为中国和匈牙利友好协会副主席。九届全国人大时为中国和委内瑞拉友好协会主席。到国外参加过世界议联大会,出席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术讨论会等国际性会议。

  伍精华同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担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双语教学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与健康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带动这些民间组织围绕、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做了大量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

  伍精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起来的优秀彝族领导干部,他怀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在发展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组织彝族和其他民族学者共同编写《中国彝族通史》。作为《中国彝族通史》基础史料,《中国彝族谱牒》是他生前最关注的,其中的四川卷即将出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伍精华同志结合自己在凉山的工作写了《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凉山的变迁》一书,概述了凉山是怎样从奴隶社会直接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彝族地区如何腾飞的历程,为这一特殊的历史进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史料。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总结自己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资料和经验出版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还主编了《民族理论论集》等著作。

  伍精华同志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保持了共产党员先进性。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统揽全局,考虑问题全面,处事严谨稳妥,注意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很高的领导艺术、领导水平。他品格高尚,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一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维护团结,遵守纪律,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廉洁奉公,保持了共产党人优良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伍精华同志永垂不朽!

  风采长留人间 

  1、伍精华同志在工作中

  2、1985年2月,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与云南禄丰彝族群众一起欢度春节

  3、1985年9月,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典

  4、在全国人大八届会议上发言

  5、1981年1月,四川甘孜道孚县发生6.9级强烈地震,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杨静仁在前往灾区慰问途中

  6、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任职时重返凉山

  7、接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演员

  8、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庆典上讲话

  9、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与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受邀参加全国性活动的台湾同胞在一起

  10、在2000年10月雅加达举行的各国议会联盟第104届大会委员会会议上,以翔实的数据和事例全面展示了中国在扶贫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HK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