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良中:将彝族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 严莉莉 2019-11-30
原出处:天眼新闻

未标题-14.jpg
n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良中从小酷爱毕摩文化,20岁开始学习彝文。2015年毕业于贵州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并获毕摩证书,2018年4月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第二期“双培”计划骨干人才培训班结业,2018年6月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第六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培训班”结业。于2016年成立六盘水市彝源海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带着村民将彝族文化发扬光大。还将零散的彝族文化、彝族歌舞、彝族服饰、彝族民间故事等进行系统的统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册,目前已编辑出版《彝族阿娄婚嫁礼仪》一书。经过多年的努力,挖掘研究的多个彝族服饰花纹、原生态彝族歌舞等。彝族服饰已投入生产,在积极申请专利保护。他成为水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人之一。
n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良中,是水城县玉舍镇海坪村人。学业有成的他,放弃在校任教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不仅继续当毕摩,还发起身边的人参与当毕摩,一起研究彝族文化。他不分昼夜,走村串户,给彝族同胞讲解彝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彝族文化与发展的意义,如何通过发展文化脱贫致富的关系。通过寻找文化根源,深知要发扬光大彝族文化,必须要有一帮骨干力量做基础,带动村民发展。于是,他邀请彝族的其他10位毕摩,一起成立了六盘水市彝源海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彝族文化研究及彝族文化活动。通过对彝族文化的研究、整理、发掘。石良中2015年被评为水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人之一,并借助这一名头,大量的发展彝族文化传承人。为了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石良中既有高兴的一面、也有伤感的一面。最令他难忘的是,为了传承并发扬彝族文化,他每天晚上提着酒,到彝族同胞家去做动员工作,有时还得不到村民理解,都不愿意参加,不理解文化能致富的道理。n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晚上,天一黑,就要将那些有积极性的群众聚集到自己的家里,组织他们学唱学跳。为了组建彝族文化歌舞团时,一肚子的苦水说不尽道不完。但是为了组建团队,他先邀请寨邻和积极性的群众,到自己家里又唱又跳,白天还好,一到天黑,在家的男人都觉得不太理解,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埋怨。为了减少埋怨,尽快让参与的群众尝到甜头,石良中花尽心思,他带着毕摩们一起出去办事时,得到的钱都是全部分给他们;带着舞蹈队出去演出,辛苦费全部分给队员。这样让他们在学习当中获得一点点微博的收入。几年的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5年起,野玉海景区每年一次的火把节,石良中组建的毕摩团队及彝族歌舞队在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活动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胞们开始对彝族文化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也充满信心。先学的学员开始当起老师,组建各种舞蹈队、礼仪队。利用景区优势,开始利用文化创业取得一定收入。n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在公司的带动下,发展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文化的传承人10余人,培训50余人彝族文化传承骨干力量,开创10余项彝族服饰花纹、彝族服饰版型,翻译多个彝族民间故事。已有百余名彝族同胞通过彝族文化传承而就业创收。现如今的野玉海景区,满街琳琅满目的彝族服饰,让游客爱不释手,这些原生态的服饰、歌舞吸引八方来客。石良中所带领的《彝族古歌(曲谷)》在2016年国际彝族火把节歌舞大赛一等奖;《彝族情歌》在2016年海坪国际彝族火把节歌舞大赛二等奖;彝族服装秀在2016年海坪国际彝族火把节歌舞大赛优秀奖;2018年水城县妇联“巧手绣美好生活.巾帼助脱贫攻坚”百佳绣娘手工技艺大赛中优秀组织奖。这些都离不开石良中多年的辛勤耕耘。n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以毕摩文化、歌舞、服装三大类走向市场,以服务为先,以人带人的方式,带动周边的彝民致富。公司已投入百余万元,用于彝族文化的研究、培训、生产等领域;建立服装生产基地,其服装的设计生产除在野玉海景区销售之外,已走入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带领1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公司将进一步收集、整理、翻译更多的彝族文化经典,同时研究、设计、保护更多的彝族服饰文化。在彝族文化研究中,把民间故事、婚葬习俗、各种祭山、祭火、祭水等彝族文化的翻译后,将用于生活让更多的人喜欢彝族文化,从而融入市场,形成产业,带领更多的彝族同胞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nI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