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工艺大师普红星、施桂凤 夫“弹”妇“绣”传承彝族文化
作者 杨雪 沈阳 易水涵 2021-10-20
原出处:​玉溪发布
机缘巧合之中,我们有机会走近了一批玉溪工艺大师的生活与创作。
在一间间狭小的工作室里,我们呼吸着工艺品所散发出的自然气息,感受着大师们无关时尚、只求心至的创作过程。他们取材自然、磨练技艺数十载的坚守,皆发自最本真的属性——承载生活,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让我们共同关心这些有生命的、会成长的玉溪手工艺,关注大师们的创作。

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红塔区小石桥乡,有一对彝族老夫妻远近闻名:夫妻俩都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丈夫普红星能用四弦琴弹奏出当地彝族的35首调子,2002年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称号;妻子施桂凤,穿针引线、惠心巧手做刺绣,1999年被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称号。如今老夫妻都已是古稀老人,却一直不遗余力坚持把手中的技艺传承给家乡的年轻人,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村里跳出来的彝族调子

当年,普红星从市卫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小石桥乡玉苗村委会,当了一名赤脚医生,50多年默默为家乡人闻诊治病。然而,让普红星远近闻名的却是他的绝活——弹奏四弦琴。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族有句俗话:“听见月琴响,心慌脚杆痒”。四弦琴因为琴身像十五的满月,所以也叫月琴。热情的彝家人,生活里都有一把四弦琴,不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还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四弦琴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四弦琴一响,人们就脚步痒痒开始挝罗了。“我们彝家人的音乐,是弹、唱、跳不分家的,四弦琴弹起彝族调子,大家就开始又唱又跳,所以我们也叫挝罗为‘跳弦’。”普红星说。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山调》就是彝族调子中的基础,但要弹好也不容易。在我们当地彝族姑娘小伙相约外出游玩叫‘跑山’,大家在‘跑山’中相互认识交流,相中自己喜欢的对象;在‘跑山’过程中,小伙子都会用四弦琴弹奏《过山调》。彝族调子都是来源于生活。”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红星告诉我们,四弦琴要弹好,不只是为其他挝罗的人配乐,同时弹琴的人也要边弹边跳,琴声的节奏要与挝罗的舞步配得上。所以好的演奏者不仅会弹多首调子,挝罗也得是高手。普红星年轻时就能歌善舞,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弹琴,成为小石桥弹《过山调》最好的艺人,也是“跳弦”最好的人。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红星是个有心人,不仅琴弹得好,他还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彝族调子。他告诉记者,原先小石桥流传的彝族调子有72首,但随着老艺人的去世,大部分已经失传了,现在留传的还有30多首,都是普红星多年来搜集整理的,他不仅给调子取了名字,还标注与调子相配的舞步。其中两首在市文化馆老师的帮助下,整理成乐谱,收录在《玉溪市民族民间器乐曲集》中,其他三十多首曲谱,全都记在普红星的脑子里。我们看到这些调子的名子都很有生活情调:“一棵青菜青又青”、“心肝阿妹”、“送郎调”、“背背箩采点茶”。普红星说,每一首调子都有唱词,他只是用第一句唱词来做名字,彝家人的调子唱的都是生活里的事,大多是青年男女表达感情的,也有劳动调子。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把这些调子都录下了音,也算是普及教材。现在我在村里也带出了几个中年‘学生’,他们都是挝罗的高手,也能弹几十首调子了。”普红星欣慰地说。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让刺绣为彝家人的生活锦上添花

普红星琢磨了一辈子四弦琴和彝族调子,当年四弦琴也为他带来了一段好姻缘,年轻时唱着《过山调》,他找到了热情美丽的姑娘施桂凤。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施桂凤,这位以刺绣而出名的老人,两年前因为一场意外摔倒,导致下半身瘫痪,我们当天的采访是在她的病床前进行的。得知我们要来采访,老人特意穿上了自己的民族服装,一身描花绣朵的彩衣,笑容满面地坐在病床上,没有一句对病痛的抱怨,乐呵呵地就开始讲述自己和老伴的故事。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施桂凤自小跟家里的老人学会了刺绣,心灵手巧的她不仅把生活里的花花朵朵绣到衣服鞋帽上,更是让刺绣描绘出一幅幅画作:花草、动物、人物都被她绣到了作品里,惟妙惟肖、生动可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施桂凤的绣品,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幅画,“笔法”古朴,用色大胆鲜亮,“画”出了一位民间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鹊串梅”,两只彩色喜鹊飞停在花枝上,搭配艳丽的小花与蝴蝶、祥云,呈现出喜盈门的效果;“鸳鸯戏水”图,一对鸳鸯戏水,一对青年男女执手相对,蝴蝶、牡丹等吉祥图案有序排列,喜庆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更有一床“凤穿牡丹”的背衫,四层绣花纷繁热闹,却不凌乱,图案多样却构图有序,表达了多子多福、吉祥平安的美好祝愿,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32574889148420.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施桂凤长于画图样,精于刺绣品,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与远近的绣娘们分享。只要有人来求画稿,她总能按对方的要求,随手就描画出一幅图案,并教对方搭配好颜色。“我们彝家女人对生活的感受都通过绣花绣朵表现在自己的衣服上,也表达了我们直率热情的性格,所以花色上都很鲜艳。”施桂凤说。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性格爽直的施桂凤,农闲时会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在自家小院里,一起绣花、缝制民族服装,使小石桥的彝绣得以传承、传扬。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技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在老夫妻的小院里,两位老人各自有自己的工作间,施桂凤的工作间门头上还挂有一块“玉溪市红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活动基地”的牌子,老人平日里就在小屋精心绣制自己的作品。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普红星的工作间,则是他自制四弦琴的地方。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位老人各得其乐,最大的快乐就是普红星弹起四弦琴,施桂凤就随着乐音挝罗。“现在跳不了了,他就给我弹琴,我边绣花边唱山歌。虽然只能坐轮椅了,但生活还得过下去,老伴和孩子们细心照顾我,身体恢复得不错。我们老两口教村里的娃娃学技艺的事从没耽误过。”施桂凤边说,边拿出一支竹片制作的口弦,轻轻地吹奏起来,普红星则拨动了琴弦,老夫妻琴音相和,全忘了生活的病痛……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施桂凤病倒前,两位老人每逢星期四都要到玉苗小学教孩子们刺绣和跳弦。老人说,现在年轻人中,我们彝族传统的东西,会的人不多了、有兴趣学的人也不多了,再不教,就怕以后失传了。这是我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尽的责任。我们也是想为家乡多做一点事,把自己会的技艺传下去。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每周四,普红星还是会用轮椅推着施桂凤去学校授课,“虽然我的脚走不了,但我的手还能动。只要身体还好,我会一直教下去的。”施桂凤笑着对记者说。 9b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玉溪发布;原媒体编辑:韩娅娇。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