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生辉献真情,传承文化显担当——记蒙自市退休干部普长寿、李惠琼夫妇
作者 ​施成超 文/图 2023-05-26
原出处:​百家号-红河老干

2018年5月7日,在蒙自市观澜街道办事处仁厚村委会一组村民李保兴无偿提供的个人住房里,蒙自市退休干部普长寿和李惠琼夫妇在这里成立了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自传习馆成立以来,普长寿和李惠琼夫妇为守护彝族文化根脉,无私奉献,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银发力量。
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u1.jpg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底蕴深厚,现蒙自许多地名都是由彝语汉译而来。二十年前,偶然读到《语言消失,文明堪忧》一文,颇有感触,不觉担心起自己民族的语言会面临消失,便有整理彝语词典的想法。”普长寿回忆到。正是这份割舍不了的民族文化情怀,普长寿用行动践行诺言,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主编出版了《蒙自彝族(尼苏)语汇》和《彝族尼苏话与汉语常用词汇对照》两本彝语词典,后者被列为“2021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成果出版。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u2.jpg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长寿的妻子李惠琼系中共蒙自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一句“想要把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夫妇二人守护彝族文化根脉的不竭动力,在传习馆里,每周六固定时间开展“每周彝歌”汉彝“双语”教学,免费为村民和彝族文化爱好者作公益性教学。自此,普长寿老师创作的彝语歌曲《惜时歌》《彝族尼苏敬酒歌》等曲目便成为了传习馆的主要旋律。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u3.jpg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长寿将《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40余首歌曲翻译改编成彝语传唱,还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欢乐的彝家》《赞花扇》传统花灯歌词翻译成彝语教唱,改编成新时代韵味的新词教学。自传习馆创建以来,普长寿夫妇组织开展了少儿彝文彝语班21次,累计420人次;成人彝语合唱班68次,累计3920人次;带领学员到邻村十里铺村、永宁村举办培训班8期390余人次,到个旧市大屯镇团结村、蒙自市团结小学举办培训班48期1920人次,到红河学院彝语班教学3次。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u4.jpg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市委组织部将传习馆列为‘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后,两位老师除了在文化振兴中发挥余热,还带领学员们参与到村上的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仁厚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斌欣慰的说到。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u5.jpg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长寿坚持用大白话、大实话、接地气的宣讲形式讲述党的故事,用“双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把《仁厚村新貌》《乡村振兴要做好》翻译成朗朗上口的彝语歌曲教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普长寿夫妇表示,今后将继续办好“每周彝歌”教学,用“双语”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带领学员“富脑袋”与“富口袋”双推双促,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持续发挥余热。kB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