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专家沙马拉毅:让彝语走进光电时代
作者 孙阳 2010-10-15
原出处:新华网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翻开沙马拉毅的教案,映入眼帘的便是扉页上的这句话。沙马拉毅说,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是踏实沉稳的,这样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阔。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年57岁的沙马拉毅,是一位来自四川雷波县的彝族语言传递者。作为西南民族大学的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他在科研领域的成果和为人师表的准则让他受到员工、学生的敬佩和爱戴;作为一名著名彝族语言学者、计算机专家,沙马拉毅发明的“沙马拉毅彝文输入法”,使彝文更方便地输入电脑,填补了古老彝文现代传播的重要空缺。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拉毅本来是西南民族大学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但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如何在当代社会继续传递古老彝文”课题的研究,希望这门古老的语言和文化能传承下去。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在1982年,刚刚毕业留校的沙马拉毅就开始了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当时,由于缺乏计算机辅助软件,沙马拉毅硬是用“火柴棍拼算字符点阵”和“笔头演算”的办法进行字库研制。有人说,他演算过的手稿都是以麻袋来计算的。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凭着这样一股坚持的精神,沙马拉毅于1984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彝文计算机输入法,使彝文成为我国第一种进入计算机的少数民族文字,填补了我国彝文信息处理的空白。这套输入法被两院院士王选命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后,他不断改进和完善“沙式彝文输入法”。终于,在1999年,这一套彝文输入法以其完整性、科学性和严密性顺利通过国际信息标准认定,被收入《世界文学国际标准集》,这标志着“沙氏输入法”的彝文信息编码成为国际唯一认可的标准。在1999年的丹麦国际信息标准认定会上,沙马拉毅的创造成果与毅力令与会各国代表深感叹服。沙马拉毅把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的信息处理结合起来,让民族文字插上了现代翅膀,走向世界。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沙马拉毅的推动下,彝文计算机系统从无到有,从开始只能对单字的处理到后来的词汇处理,从文字编辑到电子彝文出版系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彝文信息处理技术。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拉毅不仅在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在语言文字的研究、翻译、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汉彝翻译技巧探微》一书填补了汉彝翻译史上无翻译理论专著的空白。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但沙马拉毅从未忘记自己人民教师的角色。在日常教学中,他总是探求甚解、精益求精,不仅深入钻研教材,还精心地写好每一份教案。他所带的博士生提到沙马拉毅,个个伸出大拇指,都称其“把枯燥刻板的古老文字用活泼生动的方式解读出来。”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沙马拉毅仍毫不懈怠地战斗在民族文化科研、教育的第一线,为古老的彝族文化培养着更多优秀的传承人。有人经常劝他:“沙老,您都快退休了,还不歇歇,轻松自在,多舒服啊!”每次听到这些,沙马拉毅都是淡淡地说:“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和快乐,也是幸福之所在,所以我要工作到不能工作的那一天为止……”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拉毅简介: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拉毅,彝族,中共党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2年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沙马拉毅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研究,他研制的《通用多八位彝文编码字符集》,1999年11月被国际信息组织批准为国际标准,并录入国际标准集2000年版本。他主持制定的《信息交换彝文编码字符集》等多项国家标准所研究设计的计算机彝文编码方案,获得了国家专利,被专家命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填补了我国彝文信息处理的空白。他主持及参与研制成功多项计算机彝文系统,开创了我国彝文处理现代化的先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出版、印刷、教育、科研事业。他积极研究汉彝翻译理论,编写出版了《汉彝翻译技巧探微》,填补了汉彝翻译史上无翻译理论专著的空白。zA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