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洲:真心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作者 本史巫果 马边民宗局 2024-05-18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地处川西南小凉山区的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这里,有一位远近闻名、老少皆知的汉族同志,他精通彝族语言文字,能用一口流利的彝语与彝族同胞交流,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他潜心收集整理彝文古籍,参与翻译县“两会”报告和文件,传承发扬了彝族语言文字;他用彝汉双语在法庭审理中为法官和彝族当事人架起了语言沟通的桥梁;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争取为民修路架桥资金,踏遍千山万水考察调研,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他就是多次荣获省、市、县(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个人的王银洲。
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bimage001.jpg

王银洲近照 本史巫果摄

与新中国同龄的王银洲,男,汉族,出生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原三河口乡,中共党员;曾先后在原挖黑口公社、三河口区委、团县委、自治县民委语委工作,担任过公社文书、区委青年干事、宣传干事、团县委副书记、区委副书记、自治县民委语委主任、民族“两金”办主任、自治县政协常委、自治县委民工委副书记等职务,并且是乐山市民委语委委员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四川省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乐山市民族理论学会会员,享受副县(处)级待遇。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勤学彝族语言文字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王银洲,出生在马边原三河口乡一个汉族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和彝族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放牛放羊,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他教彝族小朋友说汉话,彝族小朋友教他说彝语,久而久之,他们都会用彝汉两种语言交流了。他对少数民族同胞怀有深厚的感情,还请彝族同胞给他取了一个曲模岳三的彝族名字。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区,只会说彝话,不识彝文,也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有一次,一位叫阿洛惹打的彝族解放军战士用彝语教王银洲唱《东方红》,常常是唱了上句就忘了下句,阿洛惹打就用老彝文把歌词写下来教他,结果只用两天就学会用彝语完整地唱完了《东方红》。从此,王银洲对彝族古老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拜懂彝文的阿洛惹打、黑日子吉等彝族前辈为师,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认真求教学习。几年下来,他便能熟练地运用老彝文写信、记事。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年,县上在大院子区培训推广国务院批准的规范彝文,全班40多名学员中,就只有王银洲一人是汉族。因为他有老彝文的基础,20多天的培训结业时,他不但准确地掌握了819个规范彝文字的读音与写法,还用规范彝文写了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令彝族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基层工作期间,王银洲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虚心向彝族朋友学习彝语、彝文和彝族文化。一有机会,他就请彝族老人讲述大小凉山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格言、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特别是调到自治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后,王银洲更加意识到学习彝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经常收听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凉山州人民广播电台、马边广播站的彝语广播节目,并边听边录,而后反复播放学习;他平时十分注意用彝汉两种文字记录有特色的彝语,单是彝汉双文记录本就有20多本;他每次到乐山、成都、凉山等地出差,总忘不了要去新华书店寻购彝文书;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保存的、阅读的大都是彝文书报和刊物,书架上摆满了诸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彝族史料集》《彝族尔比释义》等彝文书籍。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工作中,王银洲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深入彝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精神,开展民族工作调查研究。可是,边远彝区群众有的听不懂汉语,有的听汉语非常吃力,他就用彝语同彝族群众交流、交谈、宣讲。彝族群众听后,拉着他的手说:“您这样讲,我们就听得懂了!”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深研彝族语言文字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刻苦钻研,王银洲学有所成,成为马边第一个精通彝族语言文字的汉族干部,并获得了彝语文助理翻译的专业技术职称。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和自治县语委的干部一起,举办了两期城乡党政干部彝语文培训班,让上百名干部提高了彝语文水平。在国际扫盲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在彝族群众中开展彝文扫盲工作,5500多人达到彝文脱盲水平。他们还将《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马边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重要法规译成彝文,供彝族干部群众学习使用;将自治县“两会”工作报告、决议和全县重大会议文件与资料翻译成彝文,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彝族群众更好地了解自治县“两会”精神和县上的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保障;翻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吊牌、公章及街道店招店牌,为彝族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向省、市民委编送彝文词汇900余条;收集整理了几百个彝族姓氏,并规范了彝族姓氏用字;对103卷彝文古籍经书进行了规范整理。在老师和有关人员的帮助下,他还经常用彝文撰写新闻稿件、理论调研文章和文艺稿件向外地媒体投稿,多次被《凉山文学》《大渡河》等彝文杂志和刊物发表。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银洲在工作中,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上级省、市民委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他的先进事迹,曾以《民族团结的模范—汉呷彝语通王银洲》《彝族人民的汉族儿子》为标题,先后在《四川日报》《民族》杂志上作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王银洲热爱民族工作,始终把致力于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银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紧紧围绕自治县委、自治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奔走呼吁。为了向上级争取政策、争取资金,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经常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争取民族“两金”;为了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辞辛劳,踏遍了千山万水。他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种养殖业、人畜饮水、民桥民路、民房改造、基层政权建设、机关住房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政权建设方面,配合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先后对下溪、劳动、大竹堡、荍坝、三河口、永红等11个乡(镇)实施基层政权建设,改善了乡(镇)办公条件和住宿困难;在民族教育方面,配合教育部门广泛实施了四川省教育十年行动计划,争取资金先后对马边中学、张坝民族职业中学、民族小学、光明小学、大院子中学、大竹堡小学、苏坝小学、袁家溪小学、三河口区中学、梅子坝小学等进行新建和改造,改善了办学条件;在卫生方面,先后对自治县人民医院、苏坝区医院、三河口区医院、大院子区医院等进行改造,改善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硬件设施;在民桥民路建设方面,对89座铁索桥和部分人行便道实施建设,解决了群众过河难、行路难的问题;在公路建设方面,争取修筑资金改造马铜路、马新路、马沐路路面,改善了通行条件;在水电建设方面,为杨家村变电站、三河口电站、稀泥沟电站、布依作电站、大竹堡电站、官帽舟电站等争取了工程启动资金和建设资金……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bimage003.jpg

王银洲(前排右一)等为家庭困难大学新生发放资助金 受访者提供

退休后,王银洲退休不退志,继续发挥自身的光和热,曾先后任自治县彝学学会副会长、自治县老体协副主席、自治县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自治县人民法院彝汉双语翻译、自治县民情观察员。参与编辑彝学学会刊物;先后为法院审理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寻衅滋事、婚姻纠纷、林权纠纷、土地纠纷等30余件案件提供准确无误的彝汉双语翻译,为法官和原、被告当事人架起沟通的桥梁,赢得了一致好评;在扶贫开发协会实施“栋梁工程”项目中,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100多万元,为300多名家庭困难大学生提供了资助。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彝汉团结一家亲

王银洲,时刻牢记“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平易近人,与人为善,没有官架子,给人以亲切感,与彝汉各族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亲如兄弟,走到哪里,那里就会有他的好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友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汉族,还是彝族,没有人说过他半个“不”字。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40周年大庆时,王银洲作为马边慰问代表团成员前往祝贺,在路过雷波县境内的山岭岗时,车子坏了,大家下车焦急地等待师傅修车。夜幕降临,温差大,又无人烟,大家都又冷又饿,正在焦急之时,忽然来了个背着玉米和洋芋路过的彝族村民,王银洲就用彝语和他对话交谈,认了“亲戚”,并得到了那位彝族村民的帮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银洲是彝族人民的汉族儿子,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先后共有8次荣获省、市、县(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个人称号,2023年被评为自治县委统战部联合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团结向善,感恩奋进”这是马边精神的表述语,同时也是王银洲同志的座右铭。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银洲说,“我从一个放牛娃,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党的干部,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和培养教育,特别是在民族工作战线上的这段时光,是我终生难忘和感恩不尽的。今后,我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将以饱满的热情,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继续为马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L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宣传部 本史巫果(13608139908)马边民宗局。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