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西南,山岚含神性,风舞自由天。
南高原,水敛似花开,诗行风雅颂。
(二)
多少次打马从大凉山走过,扑面而来的一切事与物,让这片诗性的土地充满温暖。
所有的想象宛如隐遁山林的修持者,随时可以张开智慧的翅膀,如鹰盘旋高天,日夜守护着茫林山间的飞禽走兽及无数植物。
(三)
这是一片诗性的土地,山谷林涧的每棵树、每座山都有神灵护佑,而作为人仅似陌客路过,对山的一切,他们的心里都满怀尊重与敬畏。
(四)
多少年来,我始终以虔诚的目光,仰望着这片土地,每一片自由洒落的阳光下,都鲜活着满山遍野的生命,她们盘踞着沧桑的年轮,诉说着大西南不老的传奇。
多少岁月,我举起轻如月光的眼眸,打量着南高原深情的夜晚,在每一缕充满温情的月光深处,灿若星河的岁月,绵延着不绝的挽唱,吟咏着大西南古老的歌谣。
(五)
在这片母性的山川河流间,人们敬畏天地、顺应天地自然法则,自古与万物生灵一同构成了极地金沙江两岸独特的信仰认知体系。虽然那些深烙在族群的整体过往记忆中的众神,像远去的时光退隐至云端山巅,然而那些对天地万物的认知方式,如同在一脉相承的血液中隐伏的基因,不时在彝人现实的地域生活中撒下智慧的鼓点。
(六)
在这片充满神性的天空下,绵延千万年的父子连名谱系承载着彝人高挺的英雄髻,祖先崇拜灵舞而出的氏族谱牒,鼓点浩朗,声响铿锵。他们在这里播种爱情,他们也在弯弯曲曲的金沙江两岸收获希望。
(七)
在火塘边诞生,在火光中归祖。我们都将如来之初,站在足下的土地,又将回到足下的土壤。在人性的天平上,万物都将归一。
(八)
当人凭借比飞鸟鱼虫、花木草树多出来的那些智慧,以为可以主宰这个世界时,却忽略了我们所能看见的远方的远方,忽略了我们视野之外及想象之外更辽阔无边的认知和时空。
(九)
灵魂在灵动,肉体在消亡。鱼不知有水,水不知风动。在欲望在飞翔,信仰在濒危的当下,当我们以一个民间诗刊的背影站立于天地之时,我们该以山民的神态仰望天际密布的星云,我们该以风语者的姿态叩问天地,我们要像河流一样弯曲着泽被两岸的生灵,学会如风拂细柳,润物细无声。
(十)
诗人写诗,人在诗中。诗人的生活,有个看不见的轴心,诗外的一切都是他诗写的质料。诗人写诗,诗学理念在诗歌中,诗学审美在诗中,诗学体验与修辞,修养在字里行间。诗学不是个虚词,它是一个实在活现在诗人文本中的文字涵养。
轻依岁月,静听自然,天幕如雪。
半盏茶香,悟道天地,参禅一生。
其实,诗学就是参禅的人生哲学。写诗,我们该像山民自在,我们该如山风自由,我们也该似大山伟岸有灵。
作者简介
普驰达岭:彝族,云南禄劝人,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彝族诗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家,诗评人。多次获国家级文学大赛一等奖。著有诗歌三部曲:《临水的翅膀》《石头的翅膀》《神灵的翅膀》,诗歌评论集《神语向天歌》,彝族历史文化长诗《捎给灵魂的碎片》《萝婺细语》《金沙江在我的血液中流响》《我的南高原》等。